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倡行这个运动的主要有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和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
梁漱溟认为“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解决的手段不是革命而是进行“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建立“乡村文明”。在国民党政府支持下,1931年他在山东邹平县建立乡村建设研究院,此后扩展到菏泽等三个专区,推广到山西、四川、江西等省。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设立“乡农学校”,把学校与政权机构合一,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建立乡村自卫组织。
晏阳初则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愚、穷、弱、私”,根源在于“教育不能及”,特别是农民。故主张“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从而复兴民族。依靠美国教会势力和国民党政府的支持,1924年晏阳初在北京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倡识字运动;1930年转入“农村建设”,设立“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和“河北省县政研究院”,大搞县政建设,把研究院和政权结合在一起,把农民组织成“公民服务团”进行训练,以宣扬扫盲、卫生等等方式进行改良。
根本上来说,这些自救运动于大局无补。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解决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的生产困难等仍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