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中年人面试屡屡碰壁的故事,已是屡见不鲜了。他们当中不乏名校毕业出身的,也有曾担任过企业高管的,却最后因为年龄的问题,找不到工作,而被迫选择从事外卖、快递等行业。不知从何时起,35岁成为了职场人难以跨越的门槛。小编不是歧视某个职业,而是惋惜他们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运用,对家庭而言是减少收入,对社会而言是浪费人才资源。
HR们在工作中收到不少简历,很多岗位都青睐年轻人,即便你再优秀,35岁以上,说啥都不好使。有人认为中年人被嫌弃的原因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月新日异,以往掌握的技术很快被淘汰,中年人的精力远不及年轻人,且还有家庭重担的拖累;有人吐槽道“35岁以上,很多岗位不会考虑了,因为没有年轻人好管理,对薪资的要求还高;40岁以上,如果没有被优化,基本也没有多少上升的可能性,因为思维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45岁以上,除非单干或者打零工,基本没有单位愿意要一个去养老的人”。
这些话很现实,如果故事的主角换成年轻人,则截然相反,对工作不满意,换份工作的难度也不大。这年头“求职”和“优化”可谓是一体两面的热词,公司一边裁员,员工一边找工作,被裁的中年人简直要抱头痛哭。
有老板直接和HR挑明“超过35岁的简历不用再看了”,这样的年龄歧视在招聘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呢?显然是违规的,但作为求职者是很难证明的,因为没有HR直接以年龄作为不录取的条件。
媒体曾有过这样的言论“脸皮越厚,越好找工作”,有人可能会动歪心思,篡改自己的年龄,这样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公司有哪些权利呢?
实务中,有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求职者小李将自己的年龄从1964年改成1969年,入职成功后,签订了《小时工协议》,被派遣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后双方因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小李为获得应聘职位伪造身份证件,将出生日期由1964年改为1969年,用人单位基于小李的行为陷入错误认识,而作出录用的意思表示,应认定小李的行为构成欺诈,双方签订的《小时工协议》无效。但小李与用人单位之间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对小李已付出的劳动仍应予以保护。
这个实务案例,重点是求职者谎报自己年龄导致公司陷入错误认识而作出决定。偏激地说,如果公司不介意被欺骗,谎报年龄就不算事。但公司如果声明“不招聘35周岁以上的”,那么就存在就业年龄歧视。根据平等就业原则的要求,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对就业有一定的限制外,大部分职业与年龄、身高、容貌、性别、地域、户籍、学历等因素并无太多的关系,只要求职者具备了岗位需要的专业素质就可以参与岗位的平等竞争。
即使求职者谎报年龄,但其付出的劳动成果是存在的,公司主张劳动合同无效,仍需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公司也没啥损失,正常辞退一名员工是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的。损失的是谎报年龄的求职者,不一定报真实的年龄就会PASS掉,工作丢失,还拖累自己的名声。
小编一直认为,中年人经过社会的磨砺,应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俗话说“嘴巴没毛,办事不牢”,中年人大都会比年轻人考虑事情更全面。以年龄为唯一标准的职场风气,终有一天会改变的,是金子终将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