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后,叶剑英频繁搬家,其秘书晚年回忆:有时一夜搬三次

今人说古 2023-09-17 20:06:55

关于1976年10月6日的那场斗争,相关当事人都有着各自的回忆,小平曾说:“要干成这件事,一个人、两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叶帅不失诗人本色,念了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围绕着治丧工作,斗争就已经全面开始了。叶帅、许世友等老干部们高度警觉,密切关注着一些寻常文件背后的阴谋活动。叶帅一生谨慎,在毛主席逝世后扑朔迷离的局势前更是如此。

彼时叶帅处于赋闲养病状态,每天就是钓钓鱼、看看书、读读文件,没有什么工作要做。可熟悉他的老战友们,知道这位老帅已打起十二分精神,进入了建国前的“战备状态”。常言道,高手过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取得实打实的胜利前,叶帅一点都不敢松懈。

出门去哪里,叶帅都不坐固定的车,不让司机开固定的路线。等到地方后,进去和出来的门不是同一个,进出更是不同的路线。在那一个月差几天的时间里,叶帅频繁更换住所,从不提前通知随行人员,进行准备。搬到新住所,有多个可以睡觉的房间,叶帅还会自己随机挑一个。

后来,叶帅的秘书回忆道:“那段时间搬家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晚上搬三次家。刚把这边安顿好,或者刚躺到床上,叶帅一个电话打来,就又得搬家。所以,我们身边用的东西,都是那种可以随手一提就走的便携物件。”

10月1日晚,毛主席著作座谈会召开,叶帅同样十分注意安全问题,多次向汪东兴确认和了解情况后——警卫由汪东兴所掌握的8341负责,才决定参加此次会议。为了一击即中,为了不出任何差池,叶帅谨慎到了极点。

9月中旬的某天,叶帅忧心忡忡地对杨成武(当时两人的住处只相距数十米远,所以杨成武时常去看叶帅)说:“成武啊,王洪文居然搬到我的寓所旁边了。我知道,他是专门为我而来,来对付我的啊。记得我以前跟你讲过的,要给我准备几个地方吗?‘狡兔三窟’就是这个意思。”

当天下午,在与聂帅商量一番后,叶帅就搬到玉泉山的另一处新寓所。而聂帅也在叶帅的建议下,搬回景山后街的住处。王洪文因叶帅的“失踪”,还气势汹汹地向汪东兴发过难。这惹得汪东兴,对他们那群人更加不满了。

曾有权威学者说,叶帅的警觉源于他“早期丰富的斗争经验。”1946年1月,叶帅作为我方代表,前往北平军调部工作。住进北平的酒店前,叶帅特地请来耿飚检查安全。精明的耿飚在叶帅的酒店房间里,找出了敌特埋在地毯下的窃听器。

若是不警觉,多少条命都不够丢,多少件大事会被破坏。直到晚年,“天下太平”后,叶帅还保持着在枕头底下放一支枪的习惯。这倒不是担心什么,只是多年来的习惯使然。在那段非常时期,跟随他多年的秘书,在冥冥中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但叶帅没跟他透露半分,他也没向叶帅问过。

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因为此等大事不容有失。若是秘书旁敲侧击,叶帅也会有所怀疑,立即采取雷霆手段,防止风声走漏、计划被打乱。

103 阅读:26316

评论列表

泥鳅

泥鳅

5
2023-09-19 05:29

心底无私天地宽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