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八条好汉中,仅有3人是真实历史人物,有3人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其余人物均为虚构。
不在十八条好汉之列的人物中,有三个著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角色,但在小说中,他的真实事迹被推倒重构。
第二个则是作为历史人物原型,在小说中以新的身份和新的故事出现。
第三个是真实人物,但人物事迹在小说中有很多修改。
现在我们从“十八条好汉”以及“非十八条好汉”两个方向来看看哪些人物是真实的,哪些是有原型的,哪些又是虚构的。
所谓的“隋唐十八条好汉”是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说唐》中的人物排名。
但小说中只提到了其中的十三条好汉,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并未提及。
在这明确提到的13条好汉中,秦叔宝、尉迟恭、单雄信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
真实人物部分.
先来说秦叔宝。
秦叔宝这个人物的名字是秦琼,字叔宝。
历史上真实的秦叔宝,不是什么北齐马鸣关大帅秦彝之子,也没有在山东历城做过捕快,更没有救过李渊一家的性命,同样也没有“小孟尝”的江湖绰号。
他早年是在隋末大将来护儿帐下效力,受到来护儿的赏识,并且以朝廷将领的身份参与了镇压瓦岗军的战争。
但在小说中,秦叔宝是瓦岗寨的创始人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b30f6389b465dd0d4c1d5f1ebc6ab2.jpg)
而真实的历史上,秦叔宝在来护儿帐下待了一段时间后,被调到张须陀帐下,跟着一起镇压卢明月率领的起义军,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罗士信(罗成的原型)。
卢明月被打垮后,秦叔宝跟随张须陀镇压瓦岗军,结果被李密设计打得大败,秦叔宝和罗士信只能率领残部投靠镇守虎牢关的裴仁基(裴元庆他爹)。
但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不久便投降李密,秦叔宝、罗士信也跟着一起投降瓦岗,由此正式成为瓦岗军的一员。
实际上,李密更加器重秦叔宝,当时李密从瓦岗军中单独精挑细选了一支由8000精兵组成的精锐部队,是瓦岗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也是李密的嫡系。
秦叔宝来了以后,李密让他和程咬金一起统领这支精锐,对他相当器重。
后来李密带着瓦岗军和王世充决战,结果战败,瓦岗军从此走向败亡,秦叔宝、单雄信、罗士信等将领被俘,最后投靠王世充。
不久之后,秦叔宝和程咬金认为王世充不足以成大事,因此离开洛阳,投效李唐,他们和李渊一家之间的联系是从这里开始的。
投奔李唐后,秦叔宝屡立战功,李渊给了他很多丰厚的赏赐,李唐平定天下后,秦叔宝作为李世民麾下的猛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由于早年在战场上打仗过于生猛,受伤无数,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命短,在贞观十二年病逝。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把秦叔宝塑造成了一个很厉害的帅才,但真实的历史上,秦叔宝属于猛将级别,打仗十分生猛,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是可以办到的,但绝对达不到帅才的水准。
再来看尉迟恭。
尉迟恭这个人,在小说对他真实的历史事迹变动总体不大。
最开始,尉迟恭在刘武周麾下效力,后来刘武周发兵进攻李唐的地盘,连破多城,李唐沿途将领被打得节节败退,不久后被李世民反攻击败。
李世民反攻刘武周的第一战,就是秦叔宝负责带兵出战的,这也是秦叔宝投效李渊后的第一战,同时也是秦叔宝和尉迟恭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较量。
刘武周被李世民打垮后,尉迟恭率部投降,正式成为李唐的大将。
尉迟恭在小说中是一个猛将的人设,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一个猛将,变化不大。
小说中,尉迟恭的结局是,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登基,新一代名将薛仁贵遭到李道宗的构陷,李治昏庸,要处死薛仁贵。
尉迟恭一怒之下,拿出打王鞭攻击李治,结果李治躲进房间,尉迟恭遂鞭打大门,最后打王鞭在击打大门的过程中断裂。
尉迟恭想起师父所说的“鞭在人在,鞭亡人亡”之言,于是一头撞死。
但真实的历史上,则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0daf7a82d3852d9cd66e16ee581588.jpg)
真实的尉迟恭,在李世民登基后,变得骄傲自负,以功臣自居,谁都不放在眼里,跟同事之间的关系处得很差,甚至在宴会上为了争一个座位排序,差点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
由于尉迟恭的种种行为,加上还被人举报谋反,由此引起李世民的猜忌,虽然李世民没有对尉迟恭下手,但尉迟恭自知受到猜忌,而且在朝中人际关系不好,于是辞职,宣布退隐。
从此在家里十几年不出门,也不与外界交往,沉迷于炼丹修道,一直活到唐高宗时代,善终而死。
还有单雄信,他在小说中的描写,和真实的历史事迹总体变化也不大。
只不过小说中给了他一个七省绿林首领,二贤庄庄主的身份,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一出。
单雄信是瓦岗军的创始元老之一,和名将李世勣是结义兄弟,后来瓦岗军败亡时,他被王世充俘虏,最后在王世充帐下效力。
李唐和王世充开战以后,单雄信多次给李世民制造麻烦,甚至有两次差点宰了李世民。
王世充被打垮后,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李世勣出面求情,结果也被驳回,最后被斩首。
小说中制造了一个虚构的情节,说李渊曾经误将单雄信的兄长单道射杀,导致单雄信很透了李渊一家,因此后来瓦岗寨众多结义兄弟都投效李唐时,他一直不愿意去,还在王世充那边带兵和李唐死磕,最后被李世民下令杀掉。
程咬金也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在“十八条好汉”之列。
程咬金是他的曾用名,后来改成了程知节,小说中,程咬金是贩卖私盐出身,从小和秦叔宝一起长大,后来在梦中得遇仙人传授,学会三板斧。
小说中对他的真实事迹改动比较大,后面程咬金还和尤俊达一起劫皇杠,被杨林抓住,后来被救出。
他也是瓦岗寨创始人之一,甚至一度成为瓦岗寨之主。
这个人在小说中活得最长,一直活到武则天倒台以后,整整活了一百多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80648237f47521cda22a107d60595b.jpg)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程咬金不是什么私盐贩子,也不是历城人,而是济州东阿县人。
此人年少之时便骁勇善战,善于使用马槊,隋末天下大乱后,盗贼四起,他便聚集数百人队伍,打击盗匪,护卫乡里。
后来投效李密,受到重用,被李密安排和秦叔宝一起统领李密麾下最精锐的8000内军。
和小说中的形象也完全不同,程咬金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当生猛,李密与王世充的决战中,单雄信的大营被攻破时,李密派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增援,结果裴行俨被敌军射落马下。
关键时刻,程咬金杀出,救下裴行俨,两人共乘一匹马逃离战场,但被敌军追上,敌兵用马槊从背后攻击,直接扎穿了程咬金的身体。
谁知,程咬金竟然当场折断那跟扎进身体的马槊,随即一刀干掉了追兵,迫使敌军不敢再追,由此带着裴行俨逃离战场。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试图拉拢程咬金,被严词拒绝,李建成于是在朝廷搞小动作,使得李渊下旨把程咬金调离秦王府。
而程咬金顶着抗旨的罪名,死活就是不走,这让李世民看到了他的忠心。
后来李世民临终前,让程咬金保护李治回朝登基,他为了防止不测,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之久。
李治登基后,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作乱,李治以程咬金为帅,出兵讨伐,结果程咬金听信副将假传圣旨之言,让大军结成方阵前行,坐失战机。
后来大军抵达恒笃城时,有数千家胡人开城投降,程咬金又听信副将谗言,尽数杀掉投降的胡人,夺走他们的财物。
大军班师回朝后,东窗事发,程咬金被免官,后来虽然再度启用,但他以年老为由,辞职退隐。
程咬金一直活到唐高宗中期,命长,但没有一百多岁那么夸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e30a1cf4080c36511a22e83ddb2559.jpg)
最后是李靖,他也不在“十八条好汉之列”,属于真实存在的人物,但人物事迹属于推倒重构的。
在小说中,李靖是一个精通兵法与仙道法术的修仙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解决棘手的问题。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是军事家,唐朝名帅的天花板,打下了李唐半壁江山,功勋赫赫,他和李渊是同龄人,和李世民同一个月去世。
.
历史原型部分.
《说唐》中,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重构的人物有徐茂公、罗成、裴元庆、李元霸。
徐茂公不在“十八条好汉之列”,他的原型就是唐朝名将李世勣,他早年和单雄信义结金兰,后来又一起加入翟让领导的瓦岗义军,属于瓦岗军元老。
瓦岗军就是在李世勣的带领下,从一群乌合之众逐渐壮大的。
李世勣这个人用兵能力极强,曾经在战场上用计谋把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当猴耍。
瓦岗军败亡后,李世勣投效李渊,受到重用,李世民登基后,他先是以大将身份在李靖的统率下,参加攻灭东突厥的军事行动。
后来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带兵讨伐薛延陀部落,并将其一举攻灭。
李世民临死前,指定他为托孤大臣之一,在唐高宗时代,统率大军攻灭高句丽。
总的来说,李世勣是个厉害的名将,但是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军师形象。
再来看罗成,他是以猛将罗士信为原型,重构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罗成,是靖边候罗艺之子,秦叔宝的表弟,后来加入瓦岗寨。
李唐统一天下的战争进入后期时,刘黑闼举兵作乱,罗成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坑害,被苏定方带人乱箭射杀。
历史上真实的罗士信,前文说过,他最初在张须陀手下参加镇压起义军的战争,后来和秦叔宝一起投奔裴仁基。
裴仁基投降瓦岗后,他也一起去了瓦岗,后来瓦岗军败亡后,投降王世充。
但是,王世充在洛阳搞大清洗,裴仁基遭到打击,被灭掉满门,由于裴仁基平时对罗士信很好,他于是暗中救下裴仁基的幼子,并接回家抚养。
不久之后,罗士信投效李唐,李世民和刘黑闼展开决战时,罗士信不幸战死,裴仁基的那个幼子接着被李世民收养,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名将苏定方唯一的传人,在唐高宗时代大放异彩。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罗成纯粹就是虚构人物,并不是以罗士信为原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1baa1e3a2bd0386c3a9885bbd3abf7.jpg)
裴元庆是第三条好汉,他的原型就是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
裴行俨的事迹之前在说程咬金时,提到过。
此人在历史上也相当生猛,属于一员悍将,瓦岗军败亡后,他和父亲裴仁基一起投降王世充,不久之后被王世充灭门。
至于李元霸,他可是排名第一的好汉,其原型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但在历史上15岁便早亡,史书记载很少,他的故事基本上属于虚构出来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人物以外,十八条好汉中的其他人均属于虚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原创人物和原创故事情节。
隋唐英雄中的人物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