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2月,军机大臣赵舒翘在接受慈禧“赐死”时折腾了大半天,死了三次都没死成。吞服大量鸦片,一点事没有;吃下大量金箔,企图吞金自杀,久久未死;服了毒药,结果也没死成。
监督执行的陕西巡抚岑春煊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赵舒翘只好让家人为他“挑天宫”,用沾满了烧酒的绵纸,一层一层地贴在面部,阻塞口鼻气息。一家人折腾了很久,赵舒翘这才没了动静。
如果赵舒翘之死一波三折,而朝廷下达给他的处分指令则是朝令夕改,让人莫衷一是。起初清廷给的处分是“革职留任”,后来改为“交部严处”,又改“斩监候”,再改“斩立决”,最后赐令自尽。
清廷对赵舒翘处罚政令之所以一改再改,是列强施加压力的结果。
庚子事变时,在中西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时,八国联军提出一个前提和要求,那就是“惩凶”,否则其他一切免谈。
“惩凶”是不可能惩罚慈禧的,否则大清颜面何在。经过权衡,洋人列出了一份包括载漪等王公大臣、英年等部院大臣在内的12名“祸首”名单。当然,赵舒翘也是赫然在列。
赵舒翘之所以“入榜”,有人说是李鸿章手下的一名幕宾伺机报复而建议添上去的,名单中都是八旗贵族,再加上一个汉人似乎更能服众;也有人说是因为赵舒翘奉太后懿旨调查义和团,说了一些支持的好话,这件事被外国人知道了,在“惩凶”时给添加进去的。
义和团爆发后,清廷命赵舒翘与刚毅前去调查。这两个人的意见本来是相左的,赵舒翘认为,拳匪并不值得依靠和利用,而刚毅则认为,可以招抚来用,编入军队,必要时可以因势利导,抗击外敌。
尽管自己反对,但由于刚毅提出,赵舒翘只得附议。就是这一附议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庚子事变中,慈禧“西狩”,赵舒翘跟随,洋人强烈要求“惩凶”。
想来慈禧也知道内情,起初并没有打算要杀赵舒翘,所以给了个“革职留任”的处分。洋人并不买账,清廷只好判“交部严惩”,后来又加码至“斩监候”“斩立决”。
“斩立决”就是死刑立即执行的意思,这个处罚还是比较重的。当朝廷要杀赵舒翘的消息传出去后,西安的士绅们愤怒了。
赵舒翘是陕西人,他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甚至多次平反冤案,在民间一直有很高的声望。而此刻,赵舒翘人就在西安,慈禧竟然听从洋人的话,要杀掉自己的父母官,相信任何人都会有所触动。
后来,西安士绅联合民众,向清廷请愿,请求免除赵舒翘一死。面对被汹涌的民意,慈禧自知,如果再不有所表态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将“斩立决”改为“赐死”。这算是给赵舒翘一个体面的结局。
至于赵舒翘在自尽时,怎么死都死不了的情形,有人说,赵舒翘体格比较好,那些毒药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有人说赵舒翘雅本就不想死,他在等待慈禧的赦免。
想来也是,朝廷的处罚决定可以一改再改,为什么不能再来一个免死的说法呢?不过,这个说法最终还是没有到来。
赵舒翘之死并没有换来什么,或许只是让慈禧在洋人那有了一个交代。赵舒翘死后不久,《辛丑条约》签订,清廷只剩下10年残喘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