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在中国餐饮市场的成功,刷新了人们对于“万店王者”的认知。不同于其他品牌依赖小店模式快速扩张,肯德基凭借大店模式,在选址、运营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万店的规模,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
超级兵的逆袭:大店模式的挑战与成功许多万店餐饮品牌,其本质是将学校门口小店的生意模式进行升级,例如蜜雪冰城、瑞幸、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等,都是抓住了消费者对平价小吃的需求。然而,肯德基却选择了大店模式,每家店至少200平米起步,面积要求远超其他品牌,选址难度也随之增高。
此外,百胜中国旗下86%的餐厅都是直营店,这意味着从选址到运营,都需要自己投入大量资源,没有加盟商的助力。这种模式就像是用“超级兵”上王者,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肯德基却成功地完成了这场逆袭,证明了其强大的运营能力。
中国胃的密码:创旧而非创新肯德基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精准把握。百盛中国前主席兼CEO苏敬轼曾说:“消费者不可能天天吃肯德基。
” 这句话看似悲观,实则点明了肯德基的发展方向:提供消费者日常所需的食物。从老北京鸡肉卷到嫩牛五方,再到早餐的粥、豆浆、油条,肯德基不断推出中式单品,但这并非创新,而是“创旧”,将一些经典的中式食品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体系中。
与麦当劳、塔斯汀等品牌大胆尝试中式口味的混搭不同,肯德基的中式策略更加保守。他们直接采用现成的中式单品,例如在湖北卖热干面,在河南卖胡辣汤,在江浙卖小笼包,在北京卖炸酱面。
这些产品口味或许平庸,但胜在安全,很少出现翻车的情况。这正体现了肯德基的“社区大食堂”定位:稳定、可靠、不出错。
社区食堂的哲学:抓住未来的老年人社区大食堂的目标客群是老年人,他们追求的是方便、实惠、稳定的饮食。肯德基如果要将自己打造成社区大食堂,就必须抓住未来的老年群体,而这批人正是伴随着肯德基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
肯德基进入中国初期,定位是家庭餐厅,主要受众是孩子,尤其是第一批80后、90后独生子女。随着经济发展,肯德基的定位逐渐转变为打工餐,满足了职场人士对快速、干净、稳定、便宜的早午饭的需求。
未来,随着肯德基门店数量的进一步扩张,它将成为真正的国民级大食堂,为更多人提供便捷的餐饮服务。届时,已经退休的80后、90后,或许会更加青睐肯德基的“快乐老年餐”。
1998年,肯德基的汉堡曾是儿时美好的回忆。多年以后,肯德基或许会成为陪伴我们度过晚年的熟悉味道。
一代人的红利,肯德基吃了37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肯德基的成功并非偶然,它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并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从家庭餐厅到打工餐,再到未来的国民食堂,肯德基始终与消费者同行。这种长远的眼光和灵活的策略,或许正是其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肯德基的案例也值得其他餐饮企业借鉴,如何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餐饮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