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得4800元,就为了守在自家土地上,三峡移民最牛钉子户张秉爱的故事或许会颠覆我们印象中钉子户的形象。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的故事从古延绵至今。三峡大坝从孙中山时代到毛主席畅想“截断巫山云雨”,一代代中国人心之所向,推动中国人民身之所往,实现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的建设。
三峡移民工程是三峡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是最艰难的部分。淹没区百万人口大移民,世所罕见,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三峡移民)
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又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利益,人们惶恐,面对未知的未来,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百万大军迁徙洪流中,却有那么一些固执身影坚持留在原地,她是对故土眷恋呢,还是为争取更多利益使出的伎俩?
三峡大坝最顽固钉子户“张秉爱”,本应在1992年,计划最早一批外迁的三峡移民,可桂林村人都已迁完,独独张秉爱家说什么都不走。究竟是什么原因束缚了这家人奔向新生活的脚步?
都说人挪活树挪死,可是她却害怕到一家人一挪就活不下去的地步,真有那么夸张吗?是外迁资金补偿不够?还是补偿的房子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是无地可耕的恐惧让她坚持守在故土吗?
(张秉爱)
让我们拂去时光的尘埃,揭开这个奇特女人背后的故事,那么她一家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房子淹没了,她一家又该住哪里呢?
一、山下江边是天堂,山上是贫穷人家2002年7月,张秉爱的儿子高考落榜,还是三峡大坝“钉子户”的她,心中是否为自己的固执选择有过一丝丝动摇呢?
如果张秉爱一家也随村民们一起外迁,让孩子安心就学,这两代人的结局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未来呢?
张秉爱,她或许平凡得如山上的泥土一般,附地而生,卑小顽强。而选择当三峡“钉子户”,又显示出他与百万三峡移民的不同。
(张秉爱)
人的命运无法重来一次,张秉爱回忆着那决定自己婚姻和命运的那一年,青春少女,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上世纪80年代左右,靠近长江边逐水世居在此的人们,家庭生活的贫困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
张秉爱一家人住在山上,那时山上的人家特别羡慕山下江边的人家,为什么呢?原来山下出入方便,靠近江边取水也便利不少,还可以到临近村落干些小活,有一些打零工机会,一天能挣2块钱左右的收入,比山上只靠单一种地两三毛钱的收入,好得太多。
(江边)
父辈们穷怕了,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给山下人,改变贫穷的命运。一个“穷”字,造成了多少悲剧命运。
王秉爱的父母也落俗套,没有文化,缺乏见识,就相中山下一户熊姓人家,虽说他家儿子腿有残疾,可王父想着他家是江边人,怎么也比山上强。
当时秉爱已经有了青梅竹马的爱慕对象,18岁的女孩,怎能不希望嫁给喜欢的人,日子虽然苦点,但心灵的幸福总会有些盼头。
(婚姻被迫)
生活总不按自己的愿望路线行走,父母棒打鸳鸯,在那落后的农村,父母不顾秉爱的强烈反对,收了山下熊家人的彩礼,事情板上钉钉,一个少女的青春绮梦就生生被父母掐断。
现实总是打脸很快,王父图熊家人有财才嫁女儿,谁知亲家为女儿准备的嫁衣相当寒碜,一件廉价的衬衣、一条短了好长一截的天蓝色裤子,一双廉价网球鞋,还不如秉爱自己的衣服。
这些行为表明熊家人是看不起王家的,而且熊家人丁兴旺,最小的这个儿子又是残疾,所以这个儿子在家中的地位也很低。
(图文无关)
倔强的秉爱是个有性的人,他熊家都不怕自己丢人,秉爱怕什么,她没穿自家好看的衣服,而是穿了那身婆家人准备的寒酸喜服就嫁了过去。
二、 土地能生万物,秉爱的人生信仰结婚那天的记忆是深刻的,哪怕不那么美好,也是生命中重要的时刻,秉爱记得为了准备婚宴席饭菜,自己忙到凌晨2点,4点又被叫醒准备婚礼事宜,可怜的姑娘连眼睛都睁不开,可婆家连个心疼新娘子的人都没有。
婚礼就在吃吃喝喝中结束,两个陌生的人就这样成了一家人,勤劳能干的秉爱第二天早早起床开始了新生活的劳作。
(秉爱的丈夫)
虽然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但是命运已然塞到手中,秉爱唯有接受和面对,再无他想,她本本分分开始过起了新生活。
两个人开始很陌生,老公淡淡地看着老婆忙里忙外。因为熊云剑腿有残疾又常年生病,根本干不了重活,家里农田大小事都是秉爱一肩挑。
而且娘家还时不时需要女儿上山帮忙,秉爱虽对父母有怨言,但事实已成,难道不认父母了吗?况且,她一个人撑这个家,以后娘家人多少还是会搭把手的。
秉爱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时间久了,老公见老婆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老公也开始主动帮忙干一些轻活和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得继续)
两人就这样在默默的岁月中,渐渐融合成真正的一家人。日子虽然还是清贫和艰苦,但是秉爱依然扛起这个家,往幸福的轨道上努力前行着。
秉爱在怀头胎的时候,初为人妇,不经人事,自己怀孕了还大体力劳作,疼得不行,只得回娘家求助,谁知只有父亲在家,她不好意思言明,就生生让一个无辜的生命流产了,她很痛苦。
老天垂怜,慢慢地,他们终于有了一双儿女,日子更有盼头了。后面又怀孕两次,可是政策原因不让生,秉爱总是做噩梦,失掉的三个孩子在她的梦中变成蛇咬她,秉爱痛心不已,她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意外流产)
她更是对一双儿女极尽爱护,孩子们也很懂事,秉爱更觉欣慰,再苦再累也值得。
她全身心扑在土地上,她坚信,只要有土地,只要自己够勤劳,就一定能让这土地种出幸福的生活出来。
三、钉子户的得失,金钱是唯一标准吗本以为生活就这样按部就班走向未来,可是周围人们开始越来越多讨论三峡水坝的事情,连墙上都画了水位线。
秉爱家在135米水位线下,属于第一批要外迁的村庄。1996年4月,桂林村的乡亲都选择外迁搬走,因为政府给村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政策宣传。
(万物皆不舍)
4月10日这天很热闹,乡亲们打包好要搬走的物品,在这期间,人们要带走的物品是各种奇葩上线,同时那情景让人有忍不住落泪的冲动。
老人把干柴捆起来也放入搬家的行李里,还有把屋顶瓦片一片片放好背走,还有准备留给孙字辈的婴儿椅都舍不得丢下,人们内心深处是舍不得这片故土啊。
三峡移民的生活要连根拔起,可那心灵的根,怕是一辈子都在隐隐作痛吧,老人们被迫背井离乡,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蒲公英般飘向新的土地落地生根。
水位线上没走的乡亲们为他们放鞭炮送行,江风习习,目送同村人们踏上新的生活,秉爱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滋味。
(草也舍不得)
作为钉子户的秉爱与政府工作人员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领导们甚至威胁不搬走就下了他家的户口,还停水停电。秉爱一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愿意外迁?
秉爱想着远离家乡,一个人如何能扛起一大家人的生活,丈夫残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留在原地有娘家亲人在情感和农忙时都可以帮衬一下,至少还有几亩田地,秉爱常说“土地生万物”,家中有地,这一家人生活就有着落,土地是秉爱骨子里的信仰,是生存的保障。
后面还真就停水停电了,没水,秉爱就去江边提水;没电,就点上蜡烛,一家人顽强守着那几亩薄田,只要有田可种,秉爱就是心安的,生活的自信与尊严全仰赖那几亩薄田。
(自信的秉爱)
后面秉爱同意政府退迁的意见,但是分的建房地点离田地很远,路也没有,秉爱还是没有妥协。她做好了抗争到底的准备,哪怕做亡命之徒,也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益。她需要房子和田地,这是生存的底线。
这个倔强的妇女身上有一股劲,她有自己的灵魂,她说她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轻易跟着别人走,她坚信自己的生存信仰,她看不起有些农村女孩为了去城市挣钱,把自己心灵弄脏。
她的话言有种朴实的震撼力,连为她拍纪录片《秉爱》的女导演都深深震撼她人格的崇高。就像《乱世佳人》的女主一样,秉爱也对土地有着近乎执拗的狂热和自信,甚至准备付出生命也要赢得土地,这是勇士精神。
(图文无关)
村里只剩残墙断垣,连学校也没有,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
事情一直拖到2002年,女儿要中考了,家中只有29元5角钱,女儿拿走27元钱交学费;儿子是秉爱的骄傲,他成绩好,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人。
秉爱走很远的山路去儿子学校,只为给儿子送自己亲手做的肉酱,顺便把学费带过去,生活中到处都需要钱,可是秉爱那么难,都没有张口向拍摄她的记者要过钱,她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
(图文无关)
秉爱和动迁干部吵过,骂过,倾诉这个家无法外迁的无奈,可是政策在那,政府给张秉爱家两个选择,要么把房子住后靠,要么完全往外迁,村子里其他人都选择往外迁。
秉爱家有48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补偿,外迁可以拿到10倍的补偿,有6万块钱,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就有着落了,秉爱选择执着守着自己的土地。虽说政府同意她家退后迁移补偿方式,可是地和房却迟迟没有动静。
说实话家里动迁问题很是影响儿子熊昌文,一向成绩不错的他没有考上大学,这可能是秉爱觉得最亏欠孩子的地方吧,终是令人无限唏嘘。
(图文无关)
四、三峡移民的故事还未结束时间到2003年,三峡水涨到135米,秉爱的家终是被淹没了,他们只能在自家田地的高处搭窝棚住。
一年后,政府给了4800元的移民款,秉爱买下公路旁的窝棚,他们一直住到2007年。
儿子工作后攒了钱,才终于为父母盖上了新房子,2021年女儿也自由恋爱结了婚。这一家人走向幸福生活的路或许迟缓了些,但是能守在故土,成为与脚下土地相连的一部分,这就够了。
三峡人民是为这个工程付出很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移民者心中有个永远回不去的故乡梦,随着水淹故土,成为上百万三峡移民者心底深处最难舍的乡情。
(图文无关)
秉爱的故事是令人唏嘘的,仅得4800元,就为了守在自家土地上。她颠覆了我们对钉子户的理解,当然有些钉子户是狮子大张口,想要借国家补偿机会谋巨额私利,但秉爱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她有自己的尊严,她的诉求也很正当,只是她与别人选择的不同,与国家鼓励的政策不一致,但是她的考虑没什么错,她是农民,没有土地,她仰仗什么活,她对土地的热爱是令人动容的。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长江移民抛洒热泪离开世代逐水而居的故土,那是母亲的故土,连接游子的脐带。
(三峡大坝)
张秉爱一家或许是长江洪流中拍在岸边的泥沙,执着的与脚下的故土一世相守,不愿意高飞去更广阔的天地。
谁能说谁的命运比谁的更好呢?长江的儿女们,都是这条母亲河最亲密的兄弟姊妹。张秉爱的故事或许只是长江故事里的一粒沙,可是正是这无数沙粒承托着这条国人的母亲河奔向未来。
为什么叫他们钉子户?我热爱这片土地,不是金钱能交换的,我愿意忍受贫穷
一辈子没走出去过,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孩子要上学,家里残疾人要照顾,补偿6万能用多久,没了地那是没底气了
拆迁真的是看拆那,农村拆迁老百姓真的不如没拆前[流鼻涕]
才有几万???
政府同意的房和地呢?
她不算钉子户,因为没有影响工程建设
不走放水冲走
风景独美!办民宿!有搞头!
知道了
有地才是王道,哎到别处不见得生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