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26岁女子关节疼痛以为关节炎,专家的解释让女子崩溃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2-01 17:14:33

内容资料来源:

1. 王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2. 张永辉.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9.

3. 李德.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中国药学杂志, 2020.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久坐办公的人群中,具体而言,这是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的骨质增生。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多见于膝关节和髋关节。26岁宁波女子王玉洁,长期关节疼痛被诊断为关节炎,然而不久后却被告知患癌,深陷绝望时事情却再度反转,她究竟是患上了什么病?专家表示,这病实在是罕见!

王玉洁从事文案策划工作,平时久坐办公已经是常态了,遇上熬夜加班的时候常觉得腰背酸痛。隔三差五就出去按摩放松。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她发现这些问题出现的也比之前更加频繁,而且疼痛部位发生了转移,从腰背部发展至各处关节,尤其是晨起后关节还会发生僵硬无法动弹的情况,持续一分钟后自行消失。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这是简单的劳累过度带来的并发症,从未放在心上。

2017年6月13日晚,她下班回家后想着倒杯水喝,但手指关节却怎么都不听使唤,折腾了大半天才有所缓解。紧急着又是一阵刺痛,几乎是钻心刺骨一样的疼痛。她被这种情况吓了一跳,细想下来近期着急赶一个策划案,可能是长时间敲键盘导致的。想到这,她顿时合理了,并未做他想。次日起床后,指关节再度发生麻木疼痛的情况,持续数分钟后症状消失。看着活动自如的关节,她照常收拾完毕出门去上班。

又过去了几天时间,她正在开会讲解一个策划案,突然间拿着激光笔的手开始不自觉地抖动,很快便是疼痛,右手顿时失去了力气,手里的东西应声落地。同事被这一动静吸引,纷纷抬头看她。她被盯得不好意思,强压着疼痛捡起地上的笔,一个简单的动作至少折腾了半分钟。会议结束后她盯着自己的手看了很久,关节部位似乎有些肿胀,从前戴着略显宽松的戒指竟然开始感觉勒肉。

她想着之前频繁出现的关节疼痛,心里有了不好的猜想。抽了个空闲日决定前往医院做个检查以便安心。医生先是进行了查体,发现她双手的指关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肿,按压有明显的疼痛,于是医生安排了CT、血液检查等项目。数小时后,结果出来了。显示白细胞异常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此外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使其出现慢性炎症和疼痛。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初期,患者通常会感到关节的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这种僵硬感尤为明显。常受影响的关节包括手指、手腕、膝盖、踝关节等对称性关节。

弄清楚病情后,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物,并且叮嘱她要注意手部活动休息,平时积极参加锻炼。当时王玉洁想着事情并不算严重,对于打工族来说这种都算是小病小痛,随便敷衍两句后就准备离开了。连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她发现情况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反而比之前更严重了。

观察发现,双手的肿胀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出现了全身的淋巴结肿大。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向来坚强的她也忍不住流下泪水,想不明白怎么发展成了这样。为了不耽误工作,这次她决定去更知名的大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去的路上她就考虑到这病可能不是简单的关节炎。

医生翻看了她的病例报告,随后又查看了她的症状表现,紧接着安排了X光检查。经查发现,双手多发指间关节骨性关节面下件小囊状低密度影存在,血液检查结果提示,乳酸脱氢酶升高,存在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浸润。根据片子的结果,医生考虑她患上了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但具有特定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多表现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常伴有皮疹、肝脾肿大及自身免疫性现象。

听完这些解释后,她还是对这个一长串的名字感觉到陌生,只知道短短一个月时间,自己从关节炎发展到癌症,并被告知未来可能需要长期接受化疗来对付癌细胞。想到这,她就郁郁寡欢,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及时服用药物,否则也不会造成这幅局面!

就当她懊悔之际,事情迎来了转机。该行业的专家李教授进行回来,得知科室有这一例罕见病例后立刻前往查看,但是通过了解,他发现对方的病情似乎和这病不太吻合。有些地方甚至有相悖的地方。这个怀疑无疑是给了她希望,随后她接受了更进一步的检查。

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王玉洁小心翼翼的打开诊断书,激动地差点哭出来,自己并没有患癌!看着这一幕,她有些哭笑不得,一时间也不知道误诊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了。李教授反复翻阅了她的检查资料,片刻后愧疚道:“王女士,真是不好意思,实在是你的这些症状细节和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了,没成想这个惯性思维成了误诊的元凶!”

闻言,王玉洁陷入新一轮的沉思,问道:“既然我不是关节炎,也不是这个癌症,那我到底是患上了什么病呢?”说完,她紧张的咽了咽口水,两只手来回揉搓。这时,李教授抬头解释道:“这你问到了点子上,你既不是关节炎,也不是癌症,而是这种罕见病!一千个人里面也难得找出一个!”(卡点)

她患上的病叫做纤维肌痛综合症。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肉系统的广泛疼痛以及伴随的疲劳、睡眠障碍和情绪问题。研究表明,纤维肌痛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处理过程异常有关。

纤维肌痛的核心症状是慢性广泛性疼痛。患者常常在全身多个部位感受到沉重、刺痛、烧灼或钝痛,这种痛感可能在不同时间区域发生变化,使诊断变得复杂。此外,纤维肌痛患者通常对疼痛更加敏感,一些普通的触碰或压力也可能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此外,患者还可能伴随其他的骨骼肌肉病症,如僵硬、痉挛和压痛点。

除了疼痛,纤维肌痛患者常常深感疲劳。这种疲劳不同于一般的乏力,往往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休息也不能完全恢复。此外,睡眠问题在该病中也十分普遍。尽管患者可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但常常由于睡眠不深、夜间频繁醒来或睡眠中断,导致日间嗜睡和精神不振。

情绪问题也是纤维肌痛的常见伴随症状。许多患者经历焦虑、抑郁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心理症状与慢性疼痛交互作用,使病症更加难以忍受。研究指出,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慢性疼痛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

多数研究者认为,它可能涉及中枢敏化现象,即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异常处理。具体来说,患者的大脑和脊髓可能对疼痛和非痛刺激过度反应,这种敏感性使得正常的感觉信号被放大为疼痛。

0 阅读:2
严医科普羊生

严医科普羊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