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很多人在家的两种行为,正在产生致癌气体,且周末浓度会飙升!

之桃谈健康 2024-07-28 08:08:47

很多人不知道,家中有两种致癌气体,正在悄悄危害你的健康!

而且,更危险的是,在周末的时候,这两种致癌气体的浓度还会飙升!

如何避免?你一定要掌握这个有效方法!

家中这两种气体,竟能致癌!

这两种致癌气体,并非只存在于家中某一个角落,而是从厨房到卧室,甚至是卫生间都有!

而且,它们还有个特点,就是越到周末家中人多的时候,这两种致癌气体的浓度越高!

1、致癌气体一:二氧化氮1

第一种气体就是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一种氮氧化物,有一股独特的酸臭味,特别刺鼻,而且十分容易溶于水,会形成硝酸,它也是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二氧化氮环境下,不仅会更容易患上帕金森病,而且,癌症风险也不低!

2021年发表的文章显示,二氧化氮暴露时间越长,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越高。

其他研究中也详细描述了二氧化氮的危害,包括:

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诱发癌症;

诱发胎儿早产以及胎儿先心病;

诱发高血压等。

家里不仅有危险的二氧化氮,还有一种致癌气体,更不容易被察觉!

2、致癌气体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如果说第一种气体,是你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诱导产生的,那第二种气体,就更容易出现在爱干净的人家里。

它就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是一大类物质,包括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

美国肺脏协会曾发文表示,长期吸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造成损害,并会刺激眼睛、鼻子、喉咙和肺部。

同时,许多研究也证实了它们的危险性:大多数的VOCs都有毒,一部分的VOCs还具有致癌性。

2004年的一个研究表明,常常接触VOCs的人,终生癌症风险都较高。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有疑问,这两种气体是如何进入我们的家里,并且周末浓度还更高呢?

小凤Emma研究大量文献后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你在家,尤其是周末常干的两件事,就在不知不觉间释放了这两种致癌气体!

这两种行为,释放致癌气体!

1、周末开火多:更多释放致癌气体——二氧化氮

先说说二氧化氮为啥会出现在家里。

2024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用燃气灶做饭的时候,会释放高浓度的二氧化氮,而且,就算你关火,二氧化氮也会在卧室停留数小时!

周末开火的次数和机会又多,因此,周末的时候,燃气灶释放的致癌气体就更多了。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了100多个不同大小,不同布局的家庭,使用燃气灶前后的二氧化氮浓度,结果发现,在没有开油烟机的情况下,仅打开一个燃气灶1个小时,超过一半的厨房、卧室、客厅的二氧化氮浓度,都超过了标准值。

另外,扎心的是,二氧化氮浓度和房屋大小也有关系!住在面积小于75平方米的人,一年暴露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居住在280平方米以上房屋的人的4倍。

燃气灶可不止会释放二氧化氮,苯也是燃气灶释放的致癌气体之一。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苯定义为1类已知的人类致癌物。研究发现,长期接触苯会增加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不仅如此,短期的苯暴露就能抑制血细胞的产生,而且苯暴露的致癌效应遵循着线性剂量-反应曲线,也就是说,任何程度的苯暴露,都会提高患白血病和淋巴瘤的风险!

如何解决呢?文章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使用抽油烟机,就能够将厨房的二氧化氮浓度降低10%至70%。

同时,我们也可以关好卧室以及厨房的门,并打开厨房窗户,保持良好的通风,并且尽量用烤箱或者电磁炉代替燃气灶,就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2、周末大扫除多,更多释放致癌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周末,很多人都在大扫除,你用的清洁产品里,很可能就有致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一项研究表明,家中几乎所有的清洁产品在使用时都可能释放出数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根据这项研究,所有产品加起来总共释放了5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193种对我们的健康有严重危害,甚至比香烟烟雾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约400种)更多。

小凤Emma建议,周末大扫除的时候,尽量开窗通风,避免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影响我们的身体。

说了这么多危害,除了物理方法降低致癌气体的浓度,其实还有一个方法能够降低我们的患癌风险,而且已经得到哈佛大学的认可,那就是多吃一种水果!

这种水果,每天吃一个,降低20%癌症风险!

很多人都把苹果称为“水果界的大米饭”,而这种被哈佛大学认证的防癌水果其实就是苹果!

哈佛医学院附属机构马库斯衰老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苹果和黑莓种的槲皮素等类黄酮物质,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袭,从而预防癌症。

一篇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富含黄酮醇的食物,尤其是苹果和黑莓,可降低癌症风险,该研究发现,每天多吃10mg黄酮醇(1个苹果就够),就能够将癌症风险降低20%。

0 阅读:5

之桃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