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建勇
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到了医院,医生都会告诉你,赶紧做手术吧,越拖越严重,没有别的办法了,其他的方法最多缓解下痛苦,但是腰椎间盘还是会越突越厉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是完全可以治的,而且效果很好,只不过在中医里,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名称,而是叫作腰痛、痹症等,所以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就是靠中医来治疗的,那时哪有什么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在以农活劳力为生的时代,患腰椎病的人更多,所以在治腰椎病方面,中医的临床经验也更丰富。37岁的刘先生,是一名老IT男,常年坐在电脑前码键盘,2024年5月8日来找我看诊,主诉腰背部疼痛,出汗腹泻,牙齿松动。
患者自述手足心及全身易于出汗,面部泛油,梦多耳中蝉鸣,大便溏泄,每日3,4次,食油腻更明显,牙齿松动,牙床浮动,腰酸体倦,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乏力。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多是肾气不足、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引发,腰为肾之府,腰椎的肌肉骨骼需要肾气肾精的濡养和维持,才能保持正常运转,如果肾气亏虚,那么腰部肌肉骨骼失养,就会出现“不荣则痛”。
▲腰椎间盘疼痛位置图
而且,由于肾气亏虚,腰部的气血运行就会虚弱无力,再加上元气是身体的保护层,气不足则风寒湿热等病邪就更容易入侵到腰部,造成腰部的经络痹阻,导致腰痛加重。
刘先生牙齿松动、梦多耳鸣,是肾元不足的表现,手足心及全身出汗,是阴不敛阳浮阳外越的症候,而大便溏泄容易腹泻则是脾虚之症,所以我给他的辨证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之证”,治以补肾养元,滋阴敛阳,运脾化浊之法调之。
遂拟方:熟地黄,山茱萸,盐巴戟天,五味子,干姜,肉桂,麦冬,磁石,麸炒白术,茯苓,法半夏,芡实,白茅根。本方是在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奇闻》中的引火汤基础上加减化用,引火汤这个方剂比较小众,但是这个方剂的构思非常巧妙,这个方剂最大的特点就是补肾而不上火,滋阴而不腻滞。
其中熟地、山茱萸、麦冬可以滋补肾阴,滋阴而能降火,巴戟天、肉桂温肾助元引火归原,五味子、牡蛎收敛固涩,把体内的虚火给拽回肾本,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干姜、白术茯苓、芡实可以温暖中焦,振奋脾土,减少腹泻,磁石能够镇静安神,潜镇浮阳,又可提升睡眠质量,而且茯苓、白茅根还能利水渗湿,把体内的湿气杂质向下引,还能把体内的虚火引导下来。
▲患者的门诊病历
服用10剂后患者复诊,诉牙齿稳固,腰酸背痛好转,原方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服用20剂后腰痛消除,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本案的刘先生如果首诊找西医大夫看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建议做手术,但是他相信中医,所以找到我,可以说辨证准确加上用药配伍适当,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都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生动体现。
所以千万不要再说腰椎间盘突出只能做手术,中医也是可以的,如果有些朋友说自己看过中医效果不好,那只能说还没有遇到那个适合你的中医。真正的中医都是善于活用前人经验,又能独出心裁的实战专家,疗效上自然也是每发必中的。
【作者简介】
施建勇,男,1959年5月生,中医博士,药学博士后。师承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国医大师周仲瑛,在海内外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国家医药专利15项,著述100余篇,对类风湿、痛风、糖尿病、结肠炎等拥有独特解决方案,喜欢中医的朋友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