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是无效说教,阻碍成长,2种教育工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敖爸聊教育 2021-12-30 23:54:20

引子

在许多家庭里的孩子都有过被父母唠叨的经历,诸如“这道题不是刚教过你吗?怎么又不会做了?”“写字要认真一点才行!”的声音不绝于耳,父母苦口婆心、事事都要指导,就连孩子写作文,父母都要一字一句地教,孩子完全丧失了独立写作的能力。

父母原本以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在学习上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最后看到的事实是孩子反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了,对学习有说不出的厌烦。

很显然,父母的这种唠叨在孩子听起来完全是一种“无效的说教”。

01 无效说教阻碍了孩子思维的独立

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很多父母出于担心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习惯于包办孩子的学习,觉得这样做心里才踏实,其外在表现为以大量的说教来教育孩子。

但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一种隐患:这会让孩子为了避免出错而被父母说教的后果,就做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长此以往,无效说教就阻碍了孩子思维的独立,孩子形成了惰性思维模式,不再主动去思考问题,从此丧失了独立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没有主见、懒于思考的人。

这样的教育结果显然不是我们家长愿意看到的。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并没能真的给孩子提供帮助,而是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设置了障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02 两种教育工具,解决孩子教育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成为有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对孩子反复唠叨是家庭教育“大忌”,需要我们父母努力去克服。下面两种教育工具或许会帮助我们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工具一: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想法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情绪化,比如有时做出和父母顶嘴等叛逆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共情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

倾听当然不是简单地听孩子说了些什么,而是一个需要身体各个器官协助作用的连续过程:

用专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孩子;

时不时地微笑点头,中途不随意打断孩子、更不对孩子说教;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启发式提问。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倾听的过程应该是父母放下正在处理的其他事情,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专注地注视着孩子,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并用肢体语言或言语向孩子传递“我正在听”的态度,引导孩子尽可能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认真思考和理解孩子所表达的信息,随后对孩子的表达给予明确的反馈和回应。

我女儿在第一次用口头编故事时,我立马停下手上的事情,坐在孩子面前,摆出一种很专注听孩子编故事的架势,我还时不时地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出一种非常认可和欣赏的姿态。接下来我每一次的“专注+欣赏”都促使孩子越来越喜欢编故事,也顺带提高了她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听孩子表达的时候,如果不认可孩子的想法时,我们别急着去否定孩子,更不要直接就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孩子。这是因为,孩子对一件事有着自己的独立认知和判断,如果他的想法被轻易否定,他就会有一种挫败感,逐渐失去倾诉的欲望。我们完全可以等到孩子全部说完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就这个问题交换看法,引导孩子进一步去深入思考,也许孩子就自己找到更合适的答案了呢。

教育的本质是鼓励多样化发展,反对灌输式的教育,凸显的是创造力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有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表达的孩子。

教育工具二:父母要善于释放“非语言信号”

非语言信号,是指不使用语言,但能让对方准确地察觉和领会到己方意思的一种沟通方式。非语言信号的使用模式是,提前告知约定,再使用诸如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信号来表达。

让很多家长感觉非常烦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写作业磨蹭。想到孩子作业写到太晚就不能准时睡觉,影响健康,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许多家长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要对孩子唠叨几句。

但是孩子听了父母的唠叨,往往只会在想:着急的是父母,自己并不着急。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里,就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我们以孩子写作业磨蹭为例,实践证明,父母对孩子反复唠叨并不能解决孩子写作业磨蹭的问题,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厌烦心理。

我们可以试着用“非语言信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孩子事先约定好当天的时间安排,包括写作业开始时间、中途休息时间及作业完成时间等。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开始写作业和完成好作业,家长除了可以用正向语言来提醒孩子之外,比如告诉孩子事先约定的内容;或者使用非语言信号,比如用手指一下闹钟或沙漏,以此来提醒孩子抓紧时间去写作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非语言信号”,比如抚摸、拥抱、握手、点头、眼神、微笑等来表达我们关注孩子的想法,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父母尊重和热爱的,大大减少了抵触心理,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就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完成。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更有责任感、更有内驱力,并且会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家长一味地对孩子唠叨,是无法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

结语

当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不满意时,可以用“倾听”和“非语言信号”这两种工具来代替唠叨式的说教,并让它们成为我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日常沟通模式。

当孩子处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将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这是孩子在未来赢得开挂人生的关键!

0 阅读:83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