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缺失安全感,将阻碍他们变得更好,依恋关系的搭建才是关键

敖爸聊教育 2021-04-20 23:05:36

琪琪是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女孩,目前在读小学三年级,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小“学霸”,但即便是这样,琪琪依旧缺少安全感,常表现出一种胆小怕事、不够自信等等状态。

有人可能会以为,这会不会是琪琪父母不爱她呢?事实恰恰相反,她的父母是相当爱她的,咋看起来,这好像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和不安总是如影随形,就像琪琪妈妈一样,即使孩子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妈妈却觉得不值得一提,因为妈妈还有更高的要求。很显然,大人的这种焦虑和不安最终将变成孩子的无形压力,压力之下的孩子就如同被暴露在明晃晃的聚光灯下,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安全感呢?

孩子若缺乏安全感,将阻碍他们变得更好。孩子内心深处失去的安全感只能从父母那里找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真正的依恋包含了同理心的沟通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言行和沟通,向孩子表达出一种高度的理解。

映射法是进行同理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孩子的身体语言变化来捕捉、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境。

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打造孩子的安全感:

一是建立情感连接;

二是保持安全依恋关系;

三是及时有效的亲子沟通。

01 情感连接是打造安全感的最重要的一步

没有情感连接,孩子是不会获得任何的安全感体验。良好的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亲子之间建立起了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并不依赖于其他外部因素,比如学习成绩等等。

在现实中,有不少父母总是在有意或无意中给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只要学习好,就能得到父母的爱。使得孩子以为只有提高学习成绩才能换来父母的爱,一种不安的情绪就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蔓延。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我们在延迟满足时,或是因为忽视观察和回应,使得回应流于形式,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回应;或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安抚孩子情绪,使得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不可自拔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情感连接,结果就是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

因此,我们不要给亲子关系之间的情感连接附加上任何无关的条件,尤其是附加上那些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如学习成绩这样的外部条件。

02 让孩子在情感上始终保持着一份安全的依恋关系

有了情感上的连接,我们还需要让孩子在情感上始终保持着一份安全的依恋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会求助于父母,相信父母会在背后守护着自己,而不是选择沉默不语,孩子信任父母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相反,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这份安全的依恋关系自然就不复存在,孩子可能独自咽下诸如委屈、不安、焦虑、挫败、痛苦、失去人生发展方向等等负面情绪,而不是去向父母求助。

这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长此以往,所累积起来的负面情绪将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开展,孩子因为缺少安全感而失去自我探索的动力,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孩子在努力尝试之后,依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既可以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可以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孩子体验独立探索的过程。

03 建立安全感的关键因素在于亲子沟通之道

真正的依恋包含了同理心的沟通过程,我们在帮助孩子搭建安全感的过程中,需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场,通过言语和行为上的有效沟通,向孩子表达出一种愿意分担孩子不能承受之重的理解。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及时捕捉到孩子异于平时的外在情绪信号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之时,必然有异于平时的外在情绪表现,如何及时捕捉到这种信号,就很能考验父母的观察力度。

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往往会通过身体语言表露出来,因此,我们可通过“映射法”来把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动作进行关联来解决信号捕捉的问题。比如,当我们观察到孩子出现诸如左顾右盼、皱眉头、目光躲闪、心事重重、趴在桌面上一声不吭等动作,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孩子的情绪有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累积起来无疑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就此可以尝试去揣摩这些信号背后所传递的情绪,进一步和孩子进行沟通,以期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

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

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保持一份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父母的这份耐心本身就是在给孩子传递出一种温暖和理解,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需求。

三是要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交流

我们只有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让孩子的心态得以完全放松,我们也能得到更多有用可靠的信息。这种平等交流更多地体现在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

四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境

孩子最需要的是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大人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境,包括能认同孩子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当我们能关注和认可孩子的各种情绪之时,孩子就会感到一种被理解的安全感,内心的不安也就随之慢慢平复下来。

以上这些沟通方式都是我们在向孩子表达出一种同理心,更是构建安全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一个健康、稳定的安全感,不仅能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影响到孩子能否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安全感满满的孩子,能够把自身的优势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安全感的打造,或者是把安全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一份足够的安全感。

为了帮助孩子打造这份安全感,我们需要及时捕捉和识别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和反馈,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有多在乎。

一个温暖的、能带来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将促使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最终成为一个内心充盈、人格真正独立的人!

0 阅读:34
敖爸聊教育

敖爸聊教育

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