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共知,当好父母不易,这种不易主要体现在教育孩子上,不少父母感到孩子难教育,想用心把孩子教育好,却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弄得一地鸡毛。
万事万物其实皆有规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同样也有规律可言,如果我们父母能掌握好某些教育规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规律一般会通过一些教育工具而直观地体现出来,对父母而言,如果能用好“接纳”这套教育工具,能轻松解决很多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难题。
我们不要小看了“接纳”这个工具,以一个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孩子为例,他在小学阶段如果能有幸得到父母的接纳,那么,他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将更加顺利,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
01 什么是接纳?父母要接纳孩子什么?那么,什么是接纳?父母到底要接纳孩子什么?相信这是藏在很多父母内心的疑问。
简单说,接纳就是不带任何评判地接受孩子的个人感受、想法和行为等等,能够真正理解孩子。
但“接纳”这个概念又很容易被误读,比如有不少父母把“接纳”等同于全盘接受,其实接纳≠接受,这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
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接纳”这个概念。
比如,孩子把一件事情搞砸了,他可能因为害怕等原因而伤心,甚至因为恼羞成怒而无端地发脾气。
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针尖对麦芒,无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我们可以抱着最平和、最宽容的心态,允许孩子把这些负面情绪都释放出来,这就是一种很基本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认可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对的,这只是给了孩子一个缓和及释放情绪的空间。
孩子只有在安全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才能客观去看待和认识自己身上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要期待的目标之一。
接纳孩子的核心点是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各种想法和行为。父母只有接纳孩子,孩子反过来才能接纳包括父母对自己的批评教育等在内的任何帮助。
02 坚持三个关键点,做到正确接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抓住以下这三个关键点来进行,做到正确接纳孩子:
第一,只要未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我们就不轻易地去评判孩子的言行。
从孩子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大都不喜欢或者很难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判,父母如果滥用评判,孩子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在这一点上,其实也和大人的心理一个样,没有哪个人会喜欢别人对自己评判。
在我看来,孩子的问题只要未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我们就不轻易地去评判孩子的言行。
第二,拿出自己对孩子最大的理解之情,对孩子表达共情。
很多父母无法做到接纳孩子,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去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很少能主动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缺失了这一根基,为人父母者就很难真正去理解孩子,更别提要对孩子表达共情了。
当父母对孩子表达共情,往往是孩子内心最柔软的时候,这时候的教育阻力最小,教育效果最好。
第三,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很多家庭教育上的问题往往出在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而沟通不畅的原因大多数是孩子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机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而父母对孩子耐心而又真诚地鼓励,能够激发孩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有助于父母更客观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减少主观误判孩子感受的可能。
当孩子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时,其实在心理上已经表明他们愿意亲近父母,这就给了父母一个拉近与孩子情感的机会。
03 接纳的核心点是父母充分理解孩子接纳的重要前提是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如果能理解孩子,也就意味着能接受孩子身上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实,也愿意去帮助和陪伴孩子从痛苦、难过、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但接纳并非是放任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更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不正当需求。换言之,当孩子犯错或者与我们的期望值不一致时,接纳并不表明我们认可他们错误的行为、或者是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接纳的核心点就是父母能充分理解孩子,给他们改正和重来一次的机会,不因为一个错误或不足而全面否定孩子。
04 学会换位思考,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孩子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
换句话说,真正的接纳,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接纳孩子的所有,这既包括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包括孩子做的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当然也包括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等等。
孩子有情绪,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所以,对父母来说,理解孩子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能透过孩子的情绪看到他们哪方面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
当我们愿意做出尝试理解孩子的努力时,孩子是会感受到的,这份感受,能拉近亲子之间的情感,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能够促使很多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05 关注和解决孩子身心方面的需求,才能把接纳真正落到实处。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之后,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配合做好,即解决孩子当下所面临的身心方面的实际需求。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真实需求是各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父母通过细致观察和坦诚沟通来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这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教育实践中来看,孩子如果出现教育问题,虽然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是和父母对孩子的不接纳有关联。
在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发现孩子身上有不足、发现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发现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等等,然后就产生焦虑、心态失衡,其结果就是父母再也难以冷静和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心理上容易受伤,长此以往,将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可见,我们只有关注和解决孩子在身心方面的实际需求,才能把接纳真正落到实处。
结语我们得承认,对大多数父母来说,要做好教育孩子这件事确实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很难,但如果我们在教育上“化繁为简”,譬如用好“接纳”这套工具,或许能让我们生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原来教育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不过,越是简单的教育工具,其实越是不容易掌控好。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好的教育工具时,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包括改变自身那些不合时宜、有违教育规律的陈旧错误的教育观,这样才能真正用好这个工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套工具的作用。
一个不能被否认的事实是,那些长期在父母接纳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更有底气、也能更加从容地去面对和迎接未来的各种人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