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家长朋友给我留言,感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目前来看是不错,但自己总觉得孩子似乎在哪里不对,直觉告诉他,孩子可能只会死读书,思维不活,只会在课本上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打转,说到底,就是缺乏创意思维。
如果按照传统观念的认识,孩子如果能做到学习成绩好,似乎也算是一个好学生,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把孩子分数提高,却忽视孩子的创意思维等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至多是一个考试工具,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学子。
更何况,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现在乃至未来整个社会都呈现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型人才培养的趋势,显然光死读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01 孩子的创意思维培养宜早不宜迟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学习的重点就是先搞好功课,等这一步的目的达到了再去学习创意也不迟。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科技发展帮我们揭开了很多脑神经方面的秘密。科学家在人的大脑中发现一种物质叫“髓鞘质”,它是构成神经元的重要物质之一。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把个人类脑神经中负责传导信息的轴突比作电线中的铜丝,那么大脑中的“髓鞘质”就好像是包裹在导线外层的绝缘层。
儿童医学研究发现,6岁之前儿童的髓鞘质发育较为缓慢,所以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随机,经过随机连接的神经元,就让孩子的想象力表达显得非常丰富。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要比大人们更为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首孩子幼年时期,每个孩子都曾有过一段最充满想象力的时光,只不过在后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凋零”了。
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创意性思维是由生理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这个阶段的创意思维进行有效保护,孩子就会通过强化某些随机连接,把这种天赋能力更进一步地挖掘和拓展。
随着孩子在知识积累上的逐步提升,并通过有意识地练习,他们真正的创意思维就能更稳定地发挥出来。因此,总的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
02 “助推”能帮孩子更快形成创意思维很多家长或许会问,孩子的创意力究竟是什么?所谓创意力,就是信息有别于一般的异常连接。这有可能是学龄前孩子在绘画上、在手工上等方面的创意;学龄后孩子在学习上、在实践中等方面的创意。
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在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在神经元之间打造出一条通路来。对于成年人来说,在信息甲和信息乙之间,明显要更擅长用直线道路快速地连接起,一条道走到底。
可对于孩子而言,由于髓鞘质包裹的通道很少,而且髓鞘质就像一层绝缘的胶质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信号不被流失,因此,他们可以在信息甲和信息乙之间寻找出无限连接的方法和可能,很容易产生让我们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创意力。
孩子的创意力就是这么的神奇,但这种创意力又常常是稍纵即逝。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尽量保护孩子天然的创意力,同时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创意力,并给孩子一些“助推”的动作,促使孩子更快形成创意思维。
03 三个“助推”动作帮孩子实现创意思维家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做“助推”动作:
1.调动孩子多维感官的体验
所谓多维感官体验,是指调动孩子多个感官协作配合的综合感官体验。比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看早晨的天空和晚上的天空有什么不同;不同花草之间有什么不同?雨后空气的气息和晴天空气的气息有什么不同;泥土和沙子的触感的区别等等。
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开放的。这些丰富的多维感官体验,将会在孩子进行创造力活动的时候,给他提供更多维的工具。
2.给予孩子尊重和鼓励
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时,无论孩子的活动是否幼稚,我们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孩子报之以尊重、鼓励和由衷的欣赏,当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感”之后,他下一次就会更愿意也更有热情去发展自己的“新技能”。
比如,当孩子创作了看起来非常抽象的一幅画或用积木搭起了一座城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敷衍应付,而是要抱着一种积极的欣赏态度来对待。这些做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3.对孩子进行符合天性的兴趣培养
孩子的兴趣如果能和天赋、天性结合起来,对孩子来说是最有益处的。这就好比让一个有绘画兴趣的孩子学绘画,我们不要给孩子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在主题的框架下,要允许孩子任意发挥,给予孩子表达力肆意生长的环境,并鼓励孩子发散思维。
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去尝试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我建议父母要多观察、多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孩子八岁以前,可以让他保持天性,但在8岁之后,可以逐渐地学习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结语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艰难的工作,也是一项不能速成的工作。我们家长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的大脑保持开放性,逐步强化他们的天赋创意连接能力,逐步进行必要的创意思维训练等等。
将孩子原本与生俱来的创意力小心地呵护好,契合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欣赏,用我们最大的努力让他们的创意思维得以自由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