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项附加作业不是阅读必备功课,提前让娃做弊端多,父母要避免

敖爸聊教育 2021-04-11 11:20:42

引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文章。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道:“孩子现在很喜欢看书,现在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去写写读后感、写写读书笔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我的观点正好和这位妈妈相反,我认为,像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等“附加作业”不是孩子在阅读时的必备功课,最好不要提前让孩子去做。至于这位妈妈的担忧完全可以放下,只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一直坚持下去,他将来的作文水平就完全不用担心。

我相信和这位妈妈的想法一样的父母还有不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要重新梳理一下,才能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过早地让一个才上小学的孩子去做诸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的“附加作业”,分别会给他们带来如下的弊端。

01 过早让孩子写读后感的弊端

我们小时候都上过学,对读后感是再了解不过了。读后感可以说是老师在作文练习中特别爱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这类型作业毕竟有其教学上的考虑,作为学生只要认真配合和对待就好了。可让孩子郁闷的是,不少父母也把这种招数用在了家里,只要孩子拿起一本书在阅读,就必定要上前给孩子补上“一刀”:“宝贝,等你把书看完之后,就写写读后感吧。”孩子如果听了,必定会在心里对阅读产生出莫名其妙的心理负担,结局就是孩子不爱写也不爱看书了。

而且就算孩子被迫去写,他也只是敷衍了事地写一些内容空泛、毫无价值的读后感,不过是为写而写,并不是真的就是孩子读完书之后发自本心的有感而发,这对于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反而打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并不建议父母再另外给孩子布置额外的读后感作业,

要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和阅读后的输出能力,其实还有一种比单纯写读后感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阅读分享。

比如,我们在孩子读完书之后,可以鼓励孩子就书中的某一个情节、某一句经典句子、某一段对话进行讨论。孩子从这些讨论分享中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远大于写读后感,还增强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更喜欢这种自由自在地和父母交流的阅读分享,比如我女儿就经常提前给我预约好阅读分享的时间。

02 过早让孩子写读书笔记的弊端

对小学生读完书之后要不要写读书笔记,家长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为小学生要写读书笔记;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小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为时过早,至少要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再写才比较合适。

我倾向于支持第二种观点。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深度阅读方式。不可否认,做读书笔记的确有助于帮助我们对阅读的理解和加深印象,但不管再好的方式,如果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不仅难以发挥出作用,还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对刚刚接触阅读不久的孩子而言,做读书笔记无论是在阅读能力上的要求,还是对阅读经验上的要求,亦或是对写作经验上的要求等,都大大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换句话说,做读书笔记不是所有的孩子能够驾驭得住的。

因此,如果父母一味勉强要求孩子做读书笔记,他很可能只是重复性地记录下千篇一律的开头和结尾,再加上空洞乏味的内容,这不仅对提升写作水平没有帮助,也容易让孩子畏惧和抵触日常阅读,觉得阅读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负担。

03 过早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的弊端

一些父母会认为,孩子记下的好词好句多了,作文自然能写得漂亮。但问题是,这种简单堆砌好词好句的所谓漂亮文章并不是真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孩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了摘抄好词好句上,却无暇去深刻体会阅读的乐趣和文字的美妙。而且我们不能忽略了,好词好句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摘抄了大量的好词好句,也因为没有在头脑中进行真正的沉淀,无法做到轻松驾驭这些文字。我们只有让孩子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去领会文字的美感,和书中作者和人物进行对话。长此以往,孩子在写作中自然就会在用词遣句上做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结语

对于刚刚开启阅读之旅的孩子来说,如果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完成这些“附加作业”,肯定会感到不轻松也不开心,让阅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阅读过程中,不宜把那些“附加作业”当作阅读必备功课,要想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可能消除或者降低孩子阅读兴趣的做法。

0 阅读:0
敖爸聊教育

敖爸聊教育

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