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巧用“增减效应”教育法,让孩子轻松愉快接受教育

敖爸聊教育 2021-08-02 22:21:26

孩子犯错误并不是一件无可救药和可怕的事,这是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者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犯错误了,我们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雪上加霜,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我们不要小看此类问题,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

按照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一般都习惯于聚焦到孩子的问题上,直指孩子错误,看似一针见血,但很容易忽略了孩子犯错的动机,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可能在情感上伤害到了孩子,最后不仅孩子的错误没有得到解决,还常常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

现实生活中,类似家长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孩子脸红脖子粗地和家长争执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么,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到底是先表扬、还是先批评呢?这两者的先后顺序会不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在这里先分享一个由心理学家阿伦森开展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心理学实验的参与者共有80人,阿伦森把参与实验的80人分成四个测试小组,然后阿伦森对四个测试小组分别采取了不同方式的评价:

对第一小组被测试者的评价方式是:始终持肯定态度,也就是始终表扬;

对第二小组被测试者的评价方式是:始终持否定态度,也就是始终批评;

对第三小组被测试者的评价方式是:先持否定态度后持肯定态度,也就是先批评后表扬;

对第四小组被测试者的评价方式是:先持肯定态度后持否定态度,也就是先表扬后贬低。

接着阿伦森让四组参与实验的对象说出自己喜欢的程度,最后发现并不是大家所预想的那个一直得到表扬的第一组被大家喜欢,反而大家更喜欢的是“夸奖和奖励逐渐增加”的第三小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也可以说是“增减效应”。

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来说,大都比较反感夸奖和奖励逐渐减少、而更加喜欢夸奖和奖励逐渐增加的做法,成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的心理学现象,非常适合运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其实就可以利用这种“增减”心理学效应。比如,孩子有了错误,我们就先指出孩子的错误,然后再对孩子进行一番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一种自己一无是处的负面心理。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批评孩子的话夹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中间,简单说,就是先表扬,再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最后再肯定孩子的优点。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缓解和减少单纯批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能让孩子接受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到比较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

所以,好的教育方式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不仅能够让父母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也能够减少孩子对错误的抵触和抗拒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错误。

我们不妨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以上这做法其实和善于管理艺术的领导批评员工的做法如出一辙,既达到了指出员工错误的目的,又不至于影响到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和谐。

0 阅读:51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