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
如何给汉字注音?
先辈想了很多办法,从1892年的清末开始,民间就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切音字就是拼音的意思。
“切音字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当时极为活跃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认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早期切音看着就头疼
切音字运动,主要的目的就是“汉语拼音化”,这其中当然包含了给现有的汉字注音。此前,中国2000多年的注音史,主要有两种注音方式:一是直读,就是“读若”,一个字读若另一个字,用一个字给另一个字注音。其二,就是切音。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比如“东,德红切”,意思是“东”这个字,分别取“德”字的声母,和“红”字的韵母和声调,两字各切一半,组合起来就是“东”字的读音。切音比直读先进很多,但是仍然要先认识一部分汉字才行。
切音字运动的兴起,逐渐影响到了官学两界。当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威妥玛拼音”(1867),但是拉丁字母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还没有普及,能够认识的人也难以接受这种“豆芽文字”,此时恰好大批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受到日本假名的影响,认为日本能用假名书写文字,而假名也是来自汉字偏旁部首或草书、楷书字体,那么汉语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于是,1913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以章太炎发明的记音符号为蓝本,制定了一个国音字母表,这些字母都是来自汉语的偏旁部首,因此算是正儿八经的国货,后来经过数年的修订完善,共计有40个符号,其中声母有24个(实际使用21个),韵母有16个。
图手机
自从汉语拼音发明以后,这些注音符号在大陆地区就废弃不用了,但是字典里还有。
字典上的注音符号
实际上,以上说的“注音符号”也并非第一套用偏旁部首注音的方案。早在1900年,语言学家王照就已经发明了一套“《官话合声字母》方案”,同样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注音,这套更早的方案,共有62个字母,其中声母50个,韵母也是12个。这套“合声字母”推出之后,很受欢迎,一些因此,从1900年,到1918年北洋政府正式公布“注音字母”的近20年间,官学两界就是使用这个“合声字母”。但是,合声字母并没被国际采用,因此现在的输入法是打不来的,只能通过图片了解,如下图:
合声字母的50个音母,即声母
合声字母12喉音,即韵母
合声字母的音调标注在音节的四个角,还挺科学:
四角标调法
回到本文正题。
“注音字母”自公布起,迄今已有100多年了。后来的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这是因为后来又公布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书写的“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就比较复杂了,我们择日另表。
“注音符号”在大陆地区完全不使用了,写出来大多数人不认识,但是台湾地区一直使用至今。
废弃不用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用了。注音符号已经被国际采纳,现在大部分输入法都带有“注音输入法”,有心的朋友花半小时就能学会,毕竟这些符号都取自汉字,读音也和原来的汉字很像,很容易能学会。比如,ㄅ念b,就取自“包”字的一部分,ㄆ念p,是ㄅ的出气音,就加了一个点。ㄉ念d,就是“刀”嘛,ㄙ念s,就是“私”字的一半嘛。还有更简单的,比如,ㄖ念r,就是“日”字而已。
那么,这些废弃不用的符号能来干什么呢?喜欢耍酷的年轻人,完全可以用来写密语短信,防止别人偷看了去。比如下面这段,你猜写了什么?
ㄋㄧㄕㄧㄋㄚㄏㄞㄅㄧㄢㄉㄧㄕㄚㄗㄧ,ㄨㄛㄐㄧㄡㄕㄧㄋㄚㄏㄞㄌㄤ,ㄧㄑㄧㄝㄙㄠㄉㄨㄥㄉㄡㄕㄧㄅㄣㄋㄧㄦㄑㄩ。ㄐㄧㄣㄨㄢㄅㄚㄉㄧㄢ,ㄒㄧㄠㄕㄨㄌㄧㄣㄐㄧㄢ。
试一试,译出这段密码情话。
如果大家除了拼音,还都学会用注音符号,也挺有趣。
图片引自网络,侵权必删。
什么切音字?有点常识行不行,以前的韵书用的叫反切法,不能用普通话去切
这东西是解放前的知识了,我父亲懂。,我是不行了[呲牙笑]
这玩意怕不是日本人搞的吧,和鬼子的鸟文差不多。
一看合声字母,感觉中国人果然很聪明!
aoe吗,不是一直在用?
九几年别人学仓吉五笔时,我就学的注音。感觉打字还比较快,不过现在大都忘记了,打字还是基本用26个字母拼音打字
未来加密用
前几天一个台湾朋友跟我说他们那边还是学的注音,手机打字就是用注音打的
这玩意能编程?
简单点说就是把把一些汉字切开当拼音用
老家长辈就用这个,后来发现语音手写更顺就改了[笑着哭]
是为了方便日本人学中国字吧
感觉是日本鬼子学了这些读音后直接拿来当他们的国语文字。
可是我一个都不知道读音啊,你好歹把它的读音告诉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