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人……

力哥说 2021-12-21 11:06:32

最近文章GG频率有点高,现实问题少说,说点历史吧。

今年我一再强调一个关键词:确定性。

因为这一年年的,黑天鹅数都数不过来……

一时发迹不算啥,一世富贵平安,才是真牛人。

历史上,能入我法眼的奇人,屈指可数。

近代有个杨度。

秀才出身,20岁随康梁变法。

27岁留学日本,依旧是保皇党,反对孙革命。

36岁成为袁世凯铁粉,支持复辟。

据说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

袁死后,痛定思痛,站边孙中山,47岁加入国民党。

当时国共蜜月期,又通过孙认识李大钊,了解共产主义。

54岁时,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遭屠杀,杨度思想再次转变,冒巨大风险,秘密加入我党。

因为一生政治信仰不断转变,跨度极大,杨度一直备受争议。

但我极其欣赏,堪称吾辈楷模。

一,杨度是真爱国,不是投机主义者。无论支持变法,还是加入我党,杨度自始至终的目的都是救中国。

二,杨度反思、总结、自我批判和灵活应变能力极强。当实践证明过去的想法不成立,救不了中国,敢于认知升级,主动打自己脸。

三,杨度学识高,晚年还准备写《中国通史》。

四,杨度人缘好,和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蔡锷、袁世凯、李大钊、杜月笙私交都阔以,哪怕当年为支持袁复辟,还写过《国贼孙文》。

不过杨度还是有点敏感,我也不好细说。

今天主角,是一千年前的奇人:五代冯道。

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的时候故事精彩,最家喻户晓的是三国。

还有个乱世,时间和三国差不多长,比三国乱得多,名气却小得多,就是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

北方先后出现过5个中原王朝,梁唐晋汉周,合称五代。

南方各自为政,先后出现过9个割据政权,加上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

冯道生于黄巢起义时的882年,死于五代最后一位君主——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的954年,享年73岁,几乎完整经历了整个唐末五代乱世。

这段乱世,伦常崩坏,有点实力的,都跃跃欲试,想做皇帝/国主。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

结果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君杀臣,臣杀君……人人自危,政权更迭像走马灯一样,乱成一锅粥。

但冯道从政50年,辅佐过6代(桀燕、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共12位性格迥异的皇帝,始终没被猜忌,多次担任宰相,死后被册赠尚书令(人臣最高官职),封瀛王,谥文懿,极尽哀荣,号称五代不倒宰相!

五代之后,儒家完全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历代史学家强调“忠君”思想,对冯道评价很低,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之为“奸臣之尤”。

这都胡扯淡,冯道生前口碑很好,皇帝喜欢,同僚认可,百姓赞誉。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逢乱世,冯道在明哲保身前提下,已尽可能做到保境安民,社稷为重,何罪之有?

冯道为啥那么牛?

我觉得主要是四点:聪明(有学问),不碰兵权知进退(会看人),人品人缘好(会做人),运气好。

【有学问】

冯道祖上世代务农,没条件供他读书,唐末乱世,想搏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从军,但冯道天生读书料,不在乎吃穿,一有机会就疯狂读书,几乎自学成才。

古代读书人本就少,乱世更多人没机会读书,都靠打打杀杀上位,尤其到五代后期,冯道这种有学识的文官更稀缺,加上已是N朝元老,地位更牢固。

冯道如果不是读书多,文笔好,懂治国,后面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在乱世一直不倒。

可见,不管正世还是乱世,屌丝要逆袭,最稳妥的路径,首先还是要好好读书,才有可能变身“凤凰男”。

天赋异禀+拼命刻苦,缺一不可,别无他法。

什么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这辈子出人头地的概率几乎为零~

【会看人】

冯道是河北人,五代初期,属于燕国地盘,他出道时就经辅佐燕王刘守光。

五代绝大多数君主,要么是不知无畏自大狂,要么是畏首畏尾软骨头,要么是只知纵欲享乐的皇二代皇三代。

刘守光就是第一类。

刘守光本就残暴无道,靠幽父杀兄上位,当时北方梁晋争霸,刘守光的桀燕势力只排老三,内政不修,急着对外征伐,冯道反复劝诫,刘守光却把他关入大牢。

因为人缘好,众官员为他求情,才给放了。

这是冯道仕途上吃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亏。

他意识到,刘守光肯定会自取灭亡,自己必须找到值得辅佐的主子,就投奔晋王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但李存勖并没特别倚重冯道,这一时期冯道只是皇帝身边书记员,类似中央办公厅主任。

起兵推翻李存勖的李嗣源,是冯道遇到的第一个博乐,他首次当上宰相。

李嗣源是文盲,但宅心仁厚,很愿听冯道劝谏。

李嗣源在位期间,收刀入鞘,轻徭薄赋,连年丰收,是五代前期唯一一段太平日子,历史评价很高。

可见,冯道不是只会官场划水,遇到听得进劝,觉得可以辅佐的明主,冯道也是鞠躬尽瘁。

但五代几位明主基业,都毁在继承人不给力的问题上。

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兵变上位后,治国无能,把冯道贬官外放,任用庸才,最后被石敬瑭打败,后唐变后晋。

石敬瑭也欣赏冯道,又让他当宰相。

石敬瑭死前,冯道已是诸葛亮般的托孤重臣。

石敬瑭有七子,前六个都挂了,想传位幼子石重睿,但冯道却擅立石敬瑭29岁的侄子石重贵为帝。

因为石重睿才4岁,冯道清楚,正逢乱世,小孩当皇帝,肯定有人造反,难免再次生灵涂炭。

很多史学家喷冯道“不忠”,但这是“不忠君王忠社稷”,没毛病。

可惜,石重贵虽有雄主之志,却无雄主之能。

不想做“儿皇帝”,和辽国死磕,却指挥不当,用人失察,最后亡国。

但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后,控制不住汉地局面,又只能灰溜溜返回草原。

后汉刘知远登基后,本也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结束乱世,但刚重新平定北方,还没来得及施展治国身手,就挂了。

儿子刘承祐即位时才18岁,猜忌权臣,结果逼反郭威,重复后唐故事。

后汉一共3年,第一年辽军撤退,冯道还在逃命+一路安抚百姓,第二年初刘知远就挂了,冯道只是拜为太师。

雄才大略的郭威建立后周后,不仅赏识,还很敬重冯道,第三次拜相。

可惜郭威也和石敬瑭、刘知远一样,寿命太短,在位3年GG。

郭威养子柴荣继位后,北汉趁新君立足未稳,进攻后周。

柴荣想御驾亲征,打出威风,但冯道一改划水作风,第一个站出来拼命阻止,就像他年轻时阻止燕王刘守光一样。

还对主上出言不逊——

柴荣说: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也是亲自出征。

冯道讥讽:陛下不是唐太宗。

柴荣又说:北汉军乃乌合之众,遇到我军,如泰山压顶。

冯道再答:陛下不是泰山。

冯道敢这么顶撞,一是他看人准,知道柴荣不是暴君,不会因忠言逆耳就杀人。

二还是他看人准,从柴荣身上看到了结束乱世的希望!

晋汉周三代开国君主都有能耐,但天不假岁,50出头就挂了。

柴荣继位时32岁。

一方面,已有多年基层一把手执政经验,政绩斐然,是个治国明君好苗子。

另一方面,不出意外,还有20-30年执政时间,完全可以一统天下。

但柴荣此前只有执政经验,没多少打仗经验,冯道在这乱世活了70多年,太清楚风险点在哪。

如果柴荣不是军事奇才,前线指挥不当,或驾驭不了开国大将,一旦首战失利,将领闻风而动,阵前倒戈。

山西前线到汴梁不过100多公里,没准一溃千里,又要改朝换代。

这种事,后唐后晋后汉已反复上演,这三朝开国君主都是太原起兵,以弱克强,问鼎中原……

在冯道看来,柴荣有的是时间,没必要刚继位就冒这么大风险。

事后证明,冯道确有先见之明。

战争前期,周军的确遇到各军协调不齐的问题,还出现右路军关键时刻集体倒戈逃跑的情况,差点就全线溃败。

但后周还是打赢了这场自卫反击战,因为柴荣真就是像唐太宗一样的全能雄主!

就在柴荣大败北汉军之时,73岁的冯道寿终正寝。

回顾冯道一生,看人很准。

那些有才能的开国皇帝,大多也看重冯道才能,让冯道有治国安邦的机会。

但那些皇二代,或耶律德光这种异族君主,大多不喜欢冯道,冯道也很知趣,整天划水保命。

这也是冯道50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冯道清楚五代之弊在于军阀“下克上”。

有些文官也被授予兵权,败则身首异处,胜则受主上猜忌,左右都是风险。

所以冯道作为文官,自始至终坚决不碰兵权(风险出清)。

手里没兵,不管哪个皇帝上位,也不至于动了诛杀念头。

可见,看准人,跟对人,也是特别重要的技能。

改朝换代时,冯道几次站队都选对了。

在我们人生中,选对行业、选对职业、跟对领导,同样至关重要。

同一朝代内新君登基,冯道无法主动选边,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可能规避风险。

一样的道理,投资理财上,别孤注一掷,别碰无法承受的风险,学会见风使舵,进退有度。

【会做人】

冯道出身贫寒,从小就不看重吃穿富贵,当官后依旧节俭,口碑很好。

随军出征时,按级别完全可以住楼房,他却和仆人一起住茅屋,用自己的俸禄备办饮食。

有将领把抢来的美女送给他,他不像王力宏,一再推辞,后来觉得这么做不给人面子,就收下了,但把美女安排在别室居住,再私下寻访家人,偷偷将其送还。

冯道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期间,正逢灾荒,他不仅把家财赈救乡里,还亲自耕田砍柴。

同乡有老弱病残,无力种地的,冯道学雷锋做好事,趁夜偷偷帮忙耕种。

当了那么多年高官,总有同僚看冯道不爽,遇到讥讽找事的,冯道大多一笑了之,不会动怒,有蔺相如之风。

虽生逢乱世,冯道不仅依然按儒家君子道德水准要求自己,而且毫不迂腐,灵活应变,从不自命清高,和百姓打成一片,拥有很高的情商。

正是这种高情商,让他不仅不容易得罪主上,也不容易得罪同僚,都给他发“好人牌”,一旦遇到危险,不会落井下石,反会帮忙说话。

刘承祐死后,郭威没敢第一时间改朝换代,就让冯道去徐州,迎接刘知远养子刘赟入京继位。

但刘赟还没来得及入京,郭威看时机成熟,“黄旗加身”,篡了后汉。

这让冯道和刘赟都傻眼了。

冯道匆忙告辞时,刘赟左右觉得是冯道摆了自己一刀,想杀了他,但被刘赟拦下,依然敬重冯道。

平时广结善缘,关键时候能保命~

【运气好】

当然,即使你做对一切,如果运气不好,也白搭。

根据正史记载,至少有一次,冯道差点身首异处。

耶律德光北还路上突然病死,当时冯道等后晋降臣被迫一路跟着,继位的耶律阮想让冯道等人陪葬,幸好冯道跑得快,侥幸逃脱。

冯道,字“可道”,道可道,非常道。

他写过一首诗,叫《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

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出处。

电视剧《天道》的主角丁元英,也用一生诠释了这首诗。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这样拼凑下,是不是读着也挺顺?

欧阳修司马光们把冯道骂得猪狗不如,苏轼苏辙兄弟却对他评价颇高。

二苏认为,冯道是乱世少有的大才,轻财重义,多次劝谏君王避免杀戮,尤其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时,冯道臭不要脸跪舔异族君主,客观上却保护更多汉人不被肆意屠戮,五代辛德勒啊。

本质上,杨度、冯道、丁元英、苏东坡,都是惺惺相惜的同类吧~

都是“不要脸”的人~

PS:上周末不仅娱乐圈有大瓜,金融圈也有个大事:中植系老板解直锟因心脏病猝死,才61岁。

因平日非常低调,很多人不知道解直锟,更熟悉他老婆毛阿敏。

但中植系影响力非同小可,是个涵盖三方、资管、信托、PE、保险、期货、典当、上市公司的庞大金融帝国,和当年涌金系、安邦系、海航系相比,只大不小。

但这些民间资本帝国的老板突然去世后,帝国很快垮了……

所以外界纷纷猜测,中植系……

解直锟生前口碑还行,现在这时间点,我也不好多说啥。

反正我自己不会考虑买信托之类的非标理财,哪怕只有7%收益,也不安全。

暴雷意味着血本无归,再无希望,但基金浮亏,哪怕1元跌到6毛,只要不卖,还能涨回来。

长期看,理财产品净值化是大势所趋,非标固收的市占率会越来越低,又安全又收益偏高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明年也要大降息,这个说过多次了。我猜,解直锟和其他几位老板的突然去世,和精神压力过大有关?

因为我看五代史,好多帝王都特短命。

古人医疗水平差,寿命短,七十古来稀,但一般也能活个50来岁,可很多帝王才活到30多甚至20多就突然暴毙。

有的可能纵欲过度,有的可能被暗杀,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宝座如坐针毡。

看了太多子弑父、臣弑君的事,可能自己也这么上位的,整天担心“有人要害朕”,精神压力太大,突然就爆了。

还有几位英主,看到自己最寄予厚望的儿子挂了,感觉王朝后继无人,希望破灭,万念俱灰,也很快跟着走了。

历史看越多,越发现,教科书上说,想健康长寿,要膳食平衡,睡眠充足,坚持运动,但对寿命影响最大的因子,其实是基因,也就是命。

第二大影响因子,是心情。

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还没扩散,自己先给吓死了。

也有人得了癌症晚期,医学宣判死亡,却无比乐观,愣是活了下来。

我有10多年胃食管返流症,这病没法根治,只能养。

一般人以为,养胃最重要的是膳食清淡,坚持运动,注意保暖。

这三条对养胃都很重要,但我切身经验是,心情舒畅才是最关键因子!

前些年创业奋斗期,精神压力大,哪怕饮食再调和,晚上也容易吐,必须靠吃药抑制。

这两年心宽变胖虎,我每年做胃镜,现在症状明显轻多了。

富人富活法,穷人穷活法,饿不死就有希望,别总和人攀比,患得患失,焦虑紧张。

人生不满百,一天到晚压力山大,耷拉着脸,不仅幸福指数大幅下降,也容易短命,划不来。

1 阅读:188

力哥说

简介: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