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路上,一妇人挑着两个小孩,相士看到后大惊:你挑的是两条龙

你已不要人间 2025-02-20 13:36:45

【前言】

在洛阳城里,瓦砾四处飞溅,乌烟四处弥漫,一场场残酷至极的战役在此不断地上演。百姓们惊慌不已,只带着些简单的衣物便匆忙逃离。有一户平常人家,丈夫早已离世多年,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然而,在一场毫无头绪的冲突中,他们的房屋也遭到了毁坏,母亲绝望地跪在那片废墟跟前,放声痛哭,却也毫无办法。

“娘,咱走啦。”大儿子拽着母亲庄重地站了起来,小儿子在一旁静静地掉着眼泪。母亲满心悲痛地瞧了瞧那一片已成废墟之地,狠狠心,把年幼的小儿子抱在怀里,拉着大儿子的手,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已无家的所在。

【第一章 天降厄运,无奈离乡背亲】

踏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母亲的心像是被刀狠狠割着。这儿原本是他们一家子的温馨小窝,是她和丈夫许下白头之约的所在。可眼下,一切在瞬间消逝,他们这一家人又得四处漂泊了。大儿子果敢地松开母亲的手,自己迈步前行,还不时扭头瞅瞅肩膀上熟睡的弟弟,以及背着一家人命运、尽显疲惫的母亲。

逃难的路途充满艰辛,漫长无尽头,饥饿、疾病和死亡如阴影般笼罩着。为躲开战火,他们只得选择走那些偏僻小道。母亲一边哄着哭泣的小儿子,一边留意着周围的情况,就怕有坏人趁机作恶。幸运的是,大儿子乖巧懂事,早早成熟起来,老是照看弟弟,帮母亲减轻负担。

白天的时候,他们躲在荒僻的山巅之上,到了晚上,为了能省些力气,这一家三口往往一天只吃一顿饭。母亲老是把自己那少得可怜的一点粮食,悄悄塞给两个孩子。“娘,您吃吧,可不能让孩子们挨饿。”大儿子一脸忧心忡忡地看着面容憔悴的母亲。母亲轻轻摸了摸他的脑袋,勉强挤出一个尽显疲惫的笑容。

就在一个风雨肆虐的夜晚,母亲猛地察觉到,有人在背地里悄悄跟着自己!

【第二章 天降神助,道士预言来龙】

母亲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抱起正在熟睡的小儿子,把大儿子拉到自己身后。“啥人在那儿!”她扯着嗓子喊道。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道袍的中年男人出现在母亲跟前,这人沉稳又和善。

“我可没打算伤着你。”那人把双手展开,表明自己没啥恶意。母亲很警觉地往后退了一步,两只手紧紧地搂着孩子。“那你为啥要跟着我们?”

道士微微一笑,言道:“我瞅见你挑着两条龙呢,那我不得不跟着你呀。”

母亲满心困惑,瞅瞅自己肩上正酣睡的孩子,咋看都觉着就是寻常人家的娃,哪有半分龙的模样。道士仿佛洞悉了她的不解,继而言道:“你这俩儿子可不是一般人,天赋过人,日后定能创下一番宏伟事业,让这乱世得以终结。”

母亲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把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中。她特别希望能相信这番言语,相信孩子们肯定会平平安安地长大,任何风雨都无法阻拦。然而,现实着实艰难,这样的希望也着实太过微小。

道士瞧见她眼里掠过一抹光亮,随即从怀里掏出一袋干粮来。“你可得保重啊!一定要保住你肚里的龙种!”他反复念叨着这话,而后转身离去,没一会儿就隐没在了风雨之中。母亲望着他渐渐消失的背影,心里好一阵都难以平静下来。

或许这着实是老天的垂怜呢。打那天起,他们前行的道路似乎变得顺畅了一些,食物和水也没那么难找了。在逃难的途中,母亲常常暗自念叨着道士所说的话——我究竟在担子上挑着啥呢?

【第三章 江南安乐,携子慢育助龙成】

也不清楚走了多长时间,他们总算抵达了没有战乱纷扰的江南一带。这儿的日子颇为富裕,老百姓都过得安稳快乐。母亲寻到了一份临时的活儿来维持生活,先是在一座较为破旧的寺庙里暂且住下了。

您猜怎么着,更大的惊喜还在后边呢!那失散好些年的丈夫竟然找着他们了!这些年啊,丈夫在战乱里也是吃尽了苦头,一直在到处打听妻儿的去向。当听说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去逃难了,他二话不说,立马就动身去找人。这下可好,他们一家人又团聚啦!

一家四口住进了一个既干净又暖和的小院,日子过得安安静静。母亲这下总算能放开手脚照顾两个孩子了,再也不用成天担惊受怕。大儿子一天天地长大,听话又乖巧,弟弟呢,性格乐观,整天乐呵呵的。夫妻俩瞧着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心里头满是感激和欣慰。

孩子们在身旁的时候,母亲总会时不时地忆起那个仿佛就在昨天的风雨交加的夜晚,也会想起道士所说的那番话——自己的儿子当真能够终结这乱世吗?她不清楚上天的旨意究竟怎样,只是盼着两个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从此不再遭受战火的侵扰。

【第四章 大儿再遇仙师,受业回乡传弟知】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17 岁的大儿子向父母辞行,开启了他的游历征程。他满心期盼着能瞧瞧这广阔的世界,让自己多长些见识。这一走,就是整整三年。等到他重回故乡之时,得到的竟是超乎自己预料的种种经历。

原来在游历的过程中,大儿子竟碰到了昔日的那位道士!这道士瞧出了他的品行和潜力,将他收作了亲传弟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儿子便拥有了常人十年都难以企及的武艺和学问。每天晚上点着灯自学的时候,他都会在心里念叨着——要报答师父的赏识之情。

后来啊,在一个大清早,那道士没打声招呼就走了。大儿子心里虽说有些遗憾,但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头。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还发誓要把这些东西都教给弟弟。打这以后,兄弟俩就开始刻苦地练武、用心地读书,再也不是以前那两个只知道贪玩的小子了。

母亲瞅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就会联想起道士的那番预言。她心里也犯嘀咕,这预言到底靠不靠谱呢,她只盼着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有时候,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小声嘟囔着: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的儿子能搞出一番大事业,把战乱给终结了,那我得多高兴啊!

【第五章 兄弟登基理想破灭,争权夺利成仇敌】

光阴似箭,兄弟二人靠着勤奋努力总算出人头地,在起义军里不断得到晋升。经过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陈桥驿事变,大儿子被众人拥戴成为皇帝,弟弟也帮着他坐上了皇位。他们果真如同道士所说的那样,创立了宋朝,终止了杂乱的分裂态势。

当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回想起好些年前那充满艰难险阻的逃难历程,也想起了道士曾经的预言,现如今的这一切仿佛如同一场梦。她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里,不知有多少次感到绝望,又不知有多少次仅凭那满心的母爱才坚持了下来。然而现今,命运竟然让她的儿子获得了成功,使他们得以改变这混乱的世道。

唉,可真是命运捉弄人啊,想法挺美好,可实际情况却很糟糕。这兄弟俩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远,到最后竟然成了仇人。当大哥生命快不行的时候,弟弟竟然亲手要了他的命。原本兄友弟恭的美好景象不过是一场空想,那道士的预言也只是实现了一半而已。

母亲得知这吓人的消息后,心都碎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多年的那个孩子,能做出这般残忍的事儿来。命运真是会捉弄人,他们兄弟俩最终变成了死对头,还有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道士所说的预言,成了她这辈子都解不开的谜团。

【结语】

在那动荡的岁月里,有好多普通百姓如这位母亲一般,领着孩子背井离乡,躲避战火。又有众多人在希望落空后,决定宽恕与包容。到了今天,咱们追忆历史时,也不能把那些没名没姓的普通人给忘了。恰是他们凭借着鲜血和泪水,造就了咱们的当下。得感谢生活,得感谢咱们还享有和平。

0 阅读:0
你已不要人间

你已不要人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