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理论上可行,但操作起来难度巨大,以至于无法实施。通过捡贝壳,让自己暴富就属于这种类型。
货币意义上的贝壳称为贝币。贝币并不是普通的贝壳,而是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海贝。
一般而言,用作货币的贝壳为背部呈紫色、有美丽斑纹的“紫贝”或通体呈白色、背部有黄圈的“环贝”。
这两种贝壳都属于海生动物,产于东海的岩礁间和南方的暖海之中。对于中原来说,它们是一种外来物品。这种贝壳运到中原地区费时费力,其运输成本远比贝壳本身要高得多。
从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看,早在夏朝,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贝币。当然,当时金、银、铜、玉以及刀、剗、鎛等生产工具都可充当货币,贝币只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夏朝人是怎么得到海贝的呢?
有说法,这和商族的迁陟和兴盛有关。商族原本居住在黄河中下游,距离海滨很近,甚至就住在海滨。这些地方产贝壳,商族人素有以贝壳为装饰的习惯。他们西迁后,将这种习惯带到了中原地区,也带去了精美的贝壳。
中原人之所以将贝壳作为货物,想来原因并不复杂:
一是贝壳小巧玲珑,光洁美观,本身就具有使用价值,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是海贝虽然是天生的,但打捞和运输海贝极其不易,需要付出劳动,这就造成了海贝的稀缺性;
三是海贝质地坚硬,容易保存,比较好流通。在贝壳流通市场时,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其背部凿有小孔,早期的孔比较小,称之为“小孔式货贝”,后期逐步扩大,甚至背步逐步磨平,这就是后来的“大孔式货贝”“磨背式货贝”。货贝在流通中已然有了分类的区别。
四是海贝以个为单位,容易计数。在以海贝为货币的年代,人们普遍实行“朋贝”制,也就是1朋为5个大海贝或10个的小海贝。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中就出土了700朋贝约7000枚的贝币。这是一笔天文数字,据说可以买到90块的田地。
中原地区出现贝币比较好理解,但是在青藏高原就不可思议了。青海地区在距今约 5800 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类型的墓葬中就曾出土过海贝,在距今约 4000 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墓葬中,普遍出土了海贝。
青海地区不产海贝,而且距离中原、海滨遥远,那么海贝是通过哪些渠道流入青海地区的呢?
专家推测,海贝流通青海,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这些海贝从南部海滨捡拾,然后在云南地区中转,最后通过古氐羌道流入青海;二是在文化交流、商业贸易中由中原地区传入;三是由印度经尼泊尔、西藏传入,毕竟印度是世界上“以贝当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其实了解了贝币的产生,你就知道,想通过检贝壳发家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是长途跋涉,对海洋的模糊认识,会让你面临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性;
二是你要想进行贝壳贸易,必须参与商业活动,并且遵循一定的商业规则;
三是作为货币,海贝会被国家垄断的,没有政府背书的东西,一般很难成为货币。你的海贝运到中原后,必须进入特殊的通道,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是比较困难的,在一定的规则下,你也很难通过捡拾贝壳来让自己发家致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古人使用海贝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金属出现后,贝币终于被金属货币无可避免地替代了。
“秦代废贝行钱”,贝币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时,政府对金属的控制更加严格,你要做金属货币的生意,想来也是更加困难了。
三星堆出土大量贝壳,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