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 )六月,举兵谋反的燕王朱棣率靖难军攻入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无处逃生,纵火焚烧明宫,去向不明(一曰自焚而死,一曰潜逃藏匿)。
朱棣进入南京后,对建文忠臣或不顺从者大开杀戒,采用四方构陷、八方株连的办法,即史料记载的“瓜蔓抄”手段,先后将建文朝前后两任兵部尚书齐泰和铁铉、太常卿黄子澄、侍讲学士方孝孺、户部侍郎卓敬、左副都御史练子宁、大理寺丞邹瑾、大理寺少卿胡闰等大臣及其亲属全部处死,据记载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官员共计被杀害14000多人。就在这横流的血水中,朱棣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并改其封地北平为北京,大兴土木,营造宫室,4年后下令迁都北京。
瓜蔓抄:经4年苦战,靖难之役告捷,朱棣终于取代侄儿朱允炆成为大明国君。即位之初,全国上下局势严峻,朱棣审时度势,采取严厉镇压与笼络怀柔的两手政策,以稳定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巩固皇位。
朱棣对建文旧臣采取两手之策,顺从的仍担任旧职,不从者格杀勿论。他将建文朝旧臣陆续抓捕后,表示服从者仍然留用,稍有不屈,就毫不留情痛加杀戮。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手段戾狠,对不服从者施以酷刑,不是击齿(打掉牙齿),就是割掉舌头、鼻子。甚至还有斩断手足 ,有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被斩首后,还要诛灭其三族。
《明史》记载,左都御史景清,平时倜傥不羁,有志节。朱棣即位后,仰慕其声名,命他继续旧任。景清没有拒绝,仍然担任左都御史。有人见他如此顺从,就揶揄他贪生怕死,愧对先帝(建文帝)。对于非议,他毫不介意,亦不辩白。两月后的一天,他袖藏匕首上朝,欲刺杀朱棣,可惜未成,被卫士擒住。朱棣震怒,将他残忍处决,死后还剥皮悬挂于城门处,以吓阻后来者。事发后,朱棣下令夷灭景清三族,甚至连他老家的村子也都斩尽杀绝,鸡犬不留。这种空前绝后的恐怖大清洗,史书称之为“瓜蔓抄”,意思是顺藤摸瓜,一个不留,杀戮殆尽,先后被害者多达数万人。
诛十族:一代名儒方孝孺,是建文朝的辅臣。史载,燕王朱棣入南京后,他避而不见。燕王早就知道他是一代大儒,道德、学问誉满天下,于是强行召见他,他却满身缟素(披麻戴孝)而来 ,伏地大哭建文帝,涕泗横流,悲恸不已,朱棣恼羞成怒,将他逮捕下狱。
不久,当燕王准备登基称帝,欲拟即位草诏,群臣共推学富五车的文曲星方孝孺。朱棣只好再次召见,方孝孺又身着麻布重孝来见,仍伏地痛哭流涕,悲号不已。开始朱棣还好言相劝,再三请他草诏,方孝孺就是不肯。朱棣失去了耐性,命人铺好纸,将毛笔强行塞给方孝孺,方孝孺执笔在纸上狂草了几个大字,掷笔于地。朱棣定睛一看,纸上赫然写道:“燕贼篡位”。朱棣恼怒,恶狠狠地威胁道:“难道你不怕死吗”!
方孝孺毫无畏惧,厉声答道:“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也绝不草诏”。朱棣再问:“你不怕死,难道不怕株连九族吗”?方:“何说九族,灭我十族也不怕”。
朱棣震怒,持刀挑其口,割裂至两耳间,血流满地,仍觉不解恨,遂下令大肆搜捕方氏亲族。按古制,九族,指的是父族四辈、母族三辈、妻族两倍以内的亲属。而十族,自古没有此说,朱棣下令将方孝孺的朋友、同窗、弟子门生乃至左邻右舍街坊们一并抓捕,凑成十族。
当处死方孝孺十族时,朱棣命每杀一人前,先牵到方孝孺面前给他看,以此折磨方。方孝孺竟视而不见 ,一声不吭,至死不屈。最后被凌迟而死。有人说,朱棣寸磔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明史》载,方孝孺案被牵连诛杀的多达873人。其他类似惨案很多,四方构陷,八方株连,遇害者众多,以至有些地方“村舍为墟”,百十里鸡犬不鸣,绝了人烟。史称“瓜蔓抄”。
最后,成祖朱棣自己也喟叹曰:“乃父(朱元璋)三十年以来选攫的大臣竟被杀光了”。
燕王起兵,名为靖难,实则制造了更大、更惨绝人寰的灾难。有人读“明史”时掩卷叹息说:“暴秦虽虐,也仅只株连三族啊”!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