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始末

极简说商业 2025-02-10 12:54:38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40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瑞幸咖啡概述 福建省厦门市瑞幸咖啡17年成立,19年5月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从成立到敲钟,只用了18个月,然而仅仅1年后,2020年6月26日,公司就从美股退市,真可谓来匆匆去匆匆。 然而,瑞幸咖啡从美股退市后,并非销声匿迹,反而真正的成长起来。 根据公司还在更新的年报,公司营收19年上市以来一直在稳步、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净利18-20年亏损,21年扭亏,后持续增长,换句话说,公司在上市前后是亏损的,反倒在退市后,才实现了盈利和正向发展。 神奇的公司一定有神奇的故事,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二、神州往事 瑞幸咖啡的创始人,最初都来自于神州租车,甚至,瑞幸咖啡招聘第一批员工的地点,就在神州租车总部,因而可以说,瑞幸咖啡是神州租车打法的一个延续,通过梳理神州往事,无疑对理解随后的瑞幸咖啡,大有裨益。 最初的租车行业,还是贯穿着最初的实业思维——稳扎稳打,盈利扩张。 2007年,神州租车成立,当时租车行业竞争也渐趋激烈。 神州租车的创始人将互联网思维带到了租车行业——通过讲故事向资本市场持续融资,通过低价甚至亏本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传统租车公司哪里见过如此阵仗,既没有舍命狂奔、疯狂砸钱、迅速做大的勇气,又没有融资渠道、融资技巧,在如此降维打击下,传统租车公司纷纷无法招架,败下阵来,神州租车进而完成垄断,实现盈利。 2014年,神州租车在香港上市。 神州租车的经历,使得公司创始人见识了互联网思维的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诸多资本。 三、上市前的瑞幸 一次偶然的机会,神州租车创始人读到了一份世界饮品习惯报告,报告中说:北美和欧洲人的人均咖啡消费量是400杯,日本是300杯,而中国不到5杯。与此同时,创始人还敏锐的发现,星巴克咖啡价格高,运营成本也高,产品很小众,因而,在中国,中低价位的咖啡可能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7年11月,瑞幸咖啡成立。 凭借资本的力量,瑞幸拿到了16亿元,于是疯狂开店,星巴克进入中国20年也只有3600家店,而自2018年开始运营的瑞幸咖啡当年就开店2370家。 疯狂开店的背后,是疯狂的价格战。 2018年,全年出售9000万杯咖啡,结果亏损了16亿,平均一杯咖啡亏损18元,与9元的平均单价相比,相当于一杯咖啡平均成本是27元,售价9元每杯,对于公司而言,一杯亏损18元。 最初的16亿元融资,烧光了,换来的是2370家店铺、市占率、名声,以及仍需现金流嗷嗷待哺的业务,这全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上市,这就好比1937年的德三,钱烧光了,债务快到期了,手下只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全部指向了一个方向——战争。 四、美国上市 2019年5月,虽然公司还未盈利,但是中国星巴克的故事还是吸引着众多美国投资者,于是公司顺利上市。上市后的瑞幸,重新融了资,有了钱后,于是宣称更为远大的目标:截至21年年底,门店战略目标10000家。 2019年7月8日,瑞幸推出了小鹿茶,也就是奶茶业务。 2019年年底,瑞幸门店数量4507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2020年1月8日,瑞幸推出了无人零售——自动贩卖机。 瑞幸疯狂讲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推升着股价,公司股价也从上市之初的17美元,最高涨到了51.38美元。 然而就在此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五、浑水做空 2020年1月31日,浑水宣称收到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报告。报告认为:瑞幸咖啡存在数据造假,商业模式也存在缺陷,在中国,咖啡市场依然小众,且增长缓慢,瑞幸咖啡客户对价格敏感度高,消费者没有消费券是不会购买公司产品的,而且国内还有茶饮十大品牌的竞争。 面对浑水质疑,瑞幸予以否认。 此后,事件似乎不了了之,公司股价也是四平八稳,直到2020年4月2日。 2020年4月2日盘前,瑞幸自己发布了一份重大公告,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文件,承认了过去一年间有伪造交易的行为。瑞幸在进行2019年年度审计期间,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后成立委员会进行自查,发现来自神州的COO刘剑等人,确实存在业务数据造假行为,编造了22亿进账。 事后来看公司的自爆,直接原因是瑞幸的审计机构——安永,看了浑水的做空报告后,拒绝在年报上签字,对外则宣称审计还在进行中,而没有审计机构背书的年报,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干脆,公司在因年报无法按时披露而暴雷前,自己提前自爆了,并牵出了还被蒙在鼓里的刘剑等人,作为替罪羔羊。 2020年4月2日,开盘后,瑞幸咖啡暴跌81.6%,期间经历5次熔断,最终收跌75.57%,随后两天分别下跌16%和18%。 2020年4月7日,公司停牌。 2020年6月26日,公司退市。 对于瑞幸财务造假,我国高层震怒,指出公司损害了中国企业的信誉,要求严办严处。随后,财政部、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部门展开联合调查,并给出处罚:主要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一共罚款6100万元。 平心而论,如此处罚,算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六、后续 之前与大家介绍过,20年公司退市后,混得居然越来越好了。 截至21、22、23年年末,瑞幸咖啡的门店总数分别为6024家、8214家、16248家。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21343家。与此同时,营收同比增长39%,达到249亿,净利同比下降,但也有21亿,除此之外,资产负债率46%,现金流存量很好,现金流流量也很好,经营现金流净值比净利润高一小截。 由此可见,公司不仅实现了自我造血,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而且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实际上,公司的快速增长从未停过。 七、事件分析 瑞幸咖啡的故事大体讲完了,此时此刻,有很多问题环绕脑海。 第一个问题:瑞幸财务造假了吗? 毫无疑问造假了,除了浑水做空报告,公司自己也亲口承认虚增收入22亿,总之,财务造假板上钉钉。 第二个问题:为何财务造假? 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报,为了上市,为了融资,为了舍命狂奔持续扩张。 第三个问题:为何退市后,公司不仅没死,反而越过越好? 一方面,罚款比较轻,对公司没有伤筋动骨;另一方面,公司多年的投入已经建立起了品牌、渠道,公司已经过了最难关,并到了收获期。 从某个角度来说,公司的财务造假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财务造假,公司无法上市,无法融资,其商业模式会因为没有现金流补充而中道崩殂。财务造假,从法律和道德角度是不对的,但从利益角度似乎非如此不可。 正因为如此,安迪.格鲁夫写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因为在互联网思维下,人性是疯狂的,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是无法用常理去理解的——没有根据地,没有大后方,0-1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跑通,还在亏钱中,却疯狂的跑1-N,疯狂的扩门店,疯狂的涨营收,疯狂的涨用户,疯狂的上规模,不在乎利润,不在乎金钱,同时疯狂的融资,疯狂的画饼,没有良心,只有梦想,的确,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而瑞幸咖啡,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而这次,他又赌赢了。 参考: B站:瑞幸咖啡资本骗局大起底:老板卷走150亿,好兄弟却亏了8000万美金,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B站:瑞幸咖啡重生背后的资本力量。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实为贵

实为贵

1
2025-02-10 17:09

还好,它活下来了

极简说商业

极简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