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悲壮的财务造假——金正大

极简说商业 2025-02-18 13:01:01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47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金正大概述 山东省临沂市金正大98年成立,10年上市,主营常规复合肥(53%)、新型肥料(19%)、磷肥(17%)、原料化肥(11%)。 金正大在复合肥行业,从营收角度,在众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五。 二、财务造假 公司有过煊赫的过去,2010年9月上市后,一度成为国内民营化肥龙头企业,创始人万连步更有“中国复合肥大王”之称。 公司的营收规模早在10年前就突破了100亿,2015年更是达到了造假前的巅峰153亿,而到了2016年,营收肩膀斩,变成了102亿。 2016年发生了什么? 那几年恰逢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对象除了产能过剩的钢铁,也包括人满为患的化肥行业。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后化肥全行业产能2亿吨,但销量只有6000万吨,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国家逐步取消了行业优惠政策,也逐渐限制行业产能。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剑走偏锋,选择了财务造假。 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1号),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金正大及其合并报表的部分子公司通过与其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外部单位虚构合同,空转资金,开展无实物流转的虚构贸易业务,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9.89亿元。 每年虚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12.2%-28.81%不等,一直到2019年年报被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方才东窗事发。 伴随财务造假的是,公司债务高企,现金流存量极差,资产负债结构极差,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及内控完全失效。 二级市场股价也是伴随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而一路下滑,至2020年底,跌至1.02元的历史新低。 三、后续 2020年12月,ST金正申请破产重整。 2022年4月,临沭县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随后,ST金正的实际控制人由万连步先生变更为临沭县国资委。 2023年7月23日,公司摘帽。 截至文章写作的25年1月20日,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确比之前好多了,19-23年持续亏损5年后,根据公司的24年三季报,净利润终于扭亏为盈,净利率3%,然而,纵使如此,公司的未来依旧不容乐观,最直接的危险是现金流存量极差,类现金9亿,短期借款25亿,长期借款19亿。 兜兜转转一大圈,金正大发现自己依旧身处化肥行业,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行业超额供给,产品同质化,竞争手段是拼价格、拼效率、拼成本,金正大仅仅是有上游的矿产资源优势,从而有一点点成本优势,仅此而已。 四、事件分析 回到最初,在2016年的行业寒冬,金正大为什么没有选择缩减规模,优先保障现金流,而是选择财务造假? 原因可能是,金正大是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价是判断其成功与否的重要维度,如果失去成长性,就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那么股价就会下跌。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这个身份,成就了公司,也束缚了公司。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何公司如此看中股价?甚至不惜财务造假? 直到我看到公司实控人的质押比例,方才大梦初醒。公司实控人万连步的股权质押比例是100%,临沂金正大投资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是98.63%,换句话说,如果股价持续下跌,那么实控人就会失去公司控制权,正因为如此,股价不能下跌,为此,必须要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早晚东窗事发,最终结果是死;没有财务造假,股价大概率会下跌,导致质押盘爆仓,最终结果也是死。 于是实控人干脆赌一把,就赌自己的财务造假没有人能够察觉,在一片哀鸿遍野的化肥行业,继续书写持续增长的神话。 我相信,当实控人决定财务造假的那一刻,一定是悲壮的。 然而,结果不仅事与愿违,而且遇到的几乎是最坏的结果——财务造假被发现,股价持续下跌,最终来了个脚底板斩,万连步也失去了控制权,除此之外,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决定目前还没有最终下来,想必还有赔款,以及牢狱之灾。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归根结蒂,还是化肥实在不算是一个好赛道……你看王思聪会犯嫖娼罪吗……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0 阅读:75
极简说商业

极简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