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蛀虫已死,青天当立——九芝堂

极简说商业 2025-02-12 13:43:17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42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九芝堂概述 湖南省长沙市九芝堂99年成立,00年上市,主营医药工业(97%)、医药商业(2%),具体是OTC(51%)、处方药(45%)。 1650年,清顺治七年,“劳九芝堂药铺”成立,这是九芝堂的前身。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药品注册批文309个,覆盖心脑血管、补肾、补血、妇儿、五官科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是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斯奇康注射液、玉泉丸等。2006年9月,“九芝堂”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0年,公司上市,当时的控股股东是九芝堂集团,背后是长沙市国资委。 2002年,长沙市将九芝堂集团整体出售给3家公司,由此,涌金投资实现了控股,九芝堂实际控制人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 2008年,魏东跳楼身亡,九芝堂实际控制人划归其遗孀,可能是无心经营,随后陆续出售28.06%的股权给了李振国,我在网上查询了其人信息,李振国早在2002年就接手了九芝堂药业,猜测可能是涌金系留在公司的看门人。 李振国自己也有一家公司——友博药业,随后也放进了九芝堂,此举使李振国获得了14.27%的股份。 2015年初,李振国正式接替涌金系,通过两笔交易共取得了九芝堂42.33%的股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然而,李振国治下的九芝堂,在2017年完成三年业绩对赌后,业绩持续萎靡——营收17年触顶,后在不甘心中大体下降;净利17年触顶,18年腰斩,后几乎迟滞增长。 背后的直接原因是,友搏药业旗下的疏血通注射液在2017年进入了“限使用目录”,导致销量大减。 伴随业绩下滑的是,自从股票解禁后,李振国疯狂减持,从2020年开始,截止到2024年中已经累计减持了14.6亿,与此同时,15-23年,通过连续9年分红,李振国共分得10亿元现金。从结果来看,李振国减持了15亿,分红10亿,不仅收回了本,还赚了10个亿,同时还控制着一家上市公司。 就这还没完,24年4月26日,九芝堂戴帽,成为“ST九芝”,直接原因是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具体原因是李振国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累计流出本金7000万元,最高日占用额4500万元。 与此同时,李振国疯狂质押,质押率已经达到99%,日后公司股价持续下滑,所以可以视其在变相减持。 2024年11月10日,辰能创投在持有17.79%股权的基础上,从李振国处又购买了6.25%的股权,合计持股24.04%,成为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李振国的持股降至18.91%。 九芝堂再易主,新的大股东辰能创投是黑龙江国资的马甲,目前公司管理层还没有完全新一届的换届改选,公司的未来,依旧扑朔迷离。 二、九芝堂的投资逻辑 九芝堂作为一个拥有近400年历史的中医药企业,本身可能名不副实,只有两款大单品驴胶补血颗粒和六味地黄丸,前者用于补血,后者用于滋阴补肾,坦白说,功效很含糊,竞品也很多。 可能也正是因为公司发展羸弱,早在2002年,长沙市国资委就将一个老字号出售给涌金系,随着涌金系崩塌,最后公司的控制权辗转到了李振国手上。 李振国的友搏药业拥有大单品疏血通注射液,因而,李振国入主九芝堂,算是借壳上市,也为公司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仅仅2年之后,大单品就不行了,自此公司的业绩也是每况愈下。 我想,根本原因就是李振国的实力太弱,能力太差,既无法帮助公司获取更好更多的资源,反而一直身处现金流紧张的状态,也无法领导身处困境的公司,因而,面对现实的无力,干脆破罐子破摔,又减持又分红又质押。 对于李振国的未来,只希望他退出时能退得干干净净,不要再搞幺子了,毕竟手头上还有18.91%的股权,如果他不甘心又来恶心公司两下,还真没什么办法。 其实九芝堂的业绩并没有那么差,公司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会计年度录得为负的净利润,同时现金流情况也很好,只是增长迟滞,没有新的增长点。其实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壳呀,希望新的实控人给点力,并帮助公司做强做大。 三、九芝堂的估值 过去10年,公司PE高值=44,PE低值=12,PE中值=28,截至25年1月18日,公司动态PE=26,静态PE=22,处于历史中下水平。 与此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在3亿左右徘徊。 可以等待价格更低一些,PE=12左右时建仓,届时能够吃到三份收益:价格回归价值带来的收益、摘帽摘星带来的收益、预期资产注入后带来的收益。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1 阅读:404
极简说商业

极简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