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这个梗在互联网上很火,意思是婚恋关系中与他人伴侣有不正当关系的第三者,而老王,也成了挖墙脚的人。
你可能也会好奇,凭啥都说“隔壁老王”,而不是隔壁老李老张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大头儿子和隔壁王叔叔长得太像,所以引起的网络恶搞。
01
王姓人多势众,全国第一大姓王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最近的统计中,力压李姓,成为全国第一大姓。
王姓起源可是十分显赫,据《通志▪氏族略四》记载:“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
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不是皇帝,而后缀都是“王”,商纣王、周文王、周武王……
王姓源自多个源头,包括姬姓、妫姓、子姓等多个古姓,这些源头都与古代的王族或贵族有关,因为来源广泛,所以人口自然也众多。
王氏后辈中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兰陵王氏、临猗王氏也都出自于此。
不过,随着社会变迁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兴起,旧时的高门世家衰败没落,王姓也走入市井人家。
诗人会写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百姓也乐于看到当年仰望不可及的世家大族被拽入凡尘,于是各种不讨喜的歇后语和俗语都被冠上了王姓: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小二敲锣——穷得叮当响……
02
“隔壁老王”刻板印象的进化史因为王姓人口众多,所以隔壁住着“老王”的概率自然也大,不过,“隔壁老王”的刻板印象的形成也是有迹可查——
最早,南朝梁武帝萧衍所著的《河中之水歌》中就有个“东家王郎”:“人生富贵所何望,恨不嫁于东家王。”
是说洛阳女儿莫愁,在十五岁时嫁给了当时的顶级豪门世族卢家,生儿育女、一生富贵,然而她依然遗憾没有嫁给东邻姓王的意中人。
后人扒出来东家王郎指的是王昌,还在诗词中不断拿来调侃,这下“隔壁老王”的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李商隐就写过:“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但之前的“东家王郎”还是带着文艺感的人生遗憾,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世俗文化兴起,“隔壁老王”也开始不再委婉,直接变成了粗俗笑料。
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中就有这样一则笑话:
“奸夫闻亲夫归,急欲潜遁,妇令其静卧在床。夫至,问:床上何人?妻答云:快莫做声,隔壁王大爷,被老娘打出来,权避在此。夫大笑云:这死乌龟,老婆值得恁怕!”
到了网络时代,关于“隔壁老王”的笑料更是层出不穷,于是更加流行开来。
03
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最后,文学作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四大名著等经典文学作品中,许多贪财好色无能的角色都是姓“王”。这种文学上的刻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王”姓的负面印象——比如《红楼梦》中的最让人咬牙的是王善保家的,正是她教唆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才造成晴雯、芳官等人被撵走,晴雯更为此付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