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77岁中校不愿刮胡子,毛主席:是他啊!那就开个特例吧

曜瑞说历史 2023-03-05 12:46:0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是让毛主席开特例的一个人!

1955年,77岁的蒋维平听到参加授衔要刮掉胡子,他心里很是犹豫。

因为蒋维平的胡子已经留了好久了,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十分不愿意刮胡子。

但若是蒋维平不刮胡子的话,那就破坏了规定,这可如何是好?

工作人员们将蒋维平的想法报告给了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听后爽朗一笑,说:“就为他开个特例吧,让他不用刮了!”

蒋维平究竟是何人?他为什么能得到毛主席如此对待?

投身革命

蒋维平的一生,真的是十分传奇的一生。

在蒋维平的想法中,只要拥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那么无论是多大年龄,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国家做贡献。

蒋维平是这样想的,他更是这样做的。

60岁那年,蒋维平毅然选择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当中去。

1938年2月的一天,时年60的蒋维平得知八路军的队伍正途经他的家乡,这让蒋维平很是激动。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向家里人宣布自己要加入八路军。

蒋维平的家人们平日里很是尊重他的想法,所以虽然此时的蒋维平已经60岁,但家人们依旧对他参军一事表示大力支持。

蒋维平的义子更是愿意跟着他一起奔赴前线、报效祖国。

蒋维平的妻子和女儿无法和他们同去,但母女二人表示,在蒋维平父子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她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并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蒋维平的妻子和女儿之所以这样说,为的是让蒋维平父子更加安心地上前线。

看到家人们的态度后,蒋维平心里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失了。

很快,蒋维平就让字迹娟秀的女儿替他写了一封参军申请书,并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最内侧。

不过,此时的蒋维平在当地开有一家药店,如果蒋维平父子都离开了,那药店自然也得关门。

那么多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怎么处理呢?

一家人经过商量,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将其打包,全都送给八路军。

打定主意后,蒋维平立刻就收拾好行李,而后连夜带着义子出发,朝八路军所在的方向赶去。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一路上不知会遇到怎样的危险,但他们二人却毫不退缩,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到达八路军队伍的所在地。

当听到蒋维平想要参军时,在场的人们都有些惊讶。

因为在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40岁,60岁已经算是相当高龄了。

出于对蒋维平身体的考虑,所以组织上一开始并没有同意他的参军请求。听到拒绝后,蒋维平先是一愣,而后忍不住着急起来。

蒋维平知道,如果他这次不能成功参军,那么以后加入八路军的机会就几乎等于零了。

思及此,蒋维平立刻开口,将自己为何想加入八路军的原因完完整整的讲了一遍。

听到蒋维平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后,组织上经过讨论,很快就同意了蒋维平的参军请求。

蒋维平之前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何他的一番话能打动众人?

又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得蒋维平跟随共产党的想法如此坚定?这一切,都还要从蒋维平小时候说起。

1878年,蒋维平出生在河北的一个穷苦家庭中。

虽然家境贫寒,但蒋维平的父母还是竭尽所能地给他关爱。

因为蒋维平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不知道该为孩子起一个什么名字才好。

所以他们便拜托村里识字的老人为儿子起了“顺发”二字,其中蕴含着父母对蒋维平的美好祝愿。

那后来蒋维平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才选择将名字改为“维平”二字?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所以自打蒋维平懂事起,他就十分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拾柴、洗衣、生火做饭,只要是蒋维平会干的活,他都会努力去干。等到蒋维平再稍大一些后,他还去铺子里做学徒,去给地主家当长工。

蒋维平年纪虽小,但他经历的事情却不少。

苦难的生活既培养了蒋维平坚定的意志,也让他拥有了一颗比许多同龄人成熟的心。见识的越多,蒋维平就越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这时的蒋维平心中既为腐朽软弱的清政府感到愤怒,又为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贫苦人们而感到伤心。

复杂的情绪在蒋维平心中交织,让他格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改变。那么,蒋维平究竟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内心的志向?

救国之路

为了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心愿,年轻时的蒋维平曾尝试过许多种办法,不过都不太如意。

此时的蒋维平既没能读太多书,也没能出过远门,所以蒋维平看待问题的方式难免会有着许多局限。

一开始,蒋维平认为只要从军就能救国救民,因为他觉得将侵略者赶跑了,人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蒋维平去到了李鸿章的部下。

那时的蒋维平相信了李鸿章喊的那些口号,以为李鸿章组建军队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保家卫国。然而现实却给了蒋维平狠狠一击。

当蒋维平真正进入到李鸿章部下后,他才发现了那些隐藏的腐败和黑暗。

李鸿章组建军队的目的根本不像他口中说的那样,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罢了。

此时的蒋维平已经十分失望,又看到李鸿章种种卖国求荣的行径后,蒋维平内心更是气愤。

所以蒋维平选择逃离李鸿章的部队,他要寻找其他的方法,去继续自己的救国之路。

后来,蒋维平辗转去到了袁世凯的部下。

不过很快,蒋维平就认识到袁世凯和李鸿章一样,都是那种卖国求荣的人。

蒋维平灰心不已,倘若他继续留在袁世凯的队伍里,依旧实现不了心中的志向。

此路不通,那就再换一条。就在蒋维平思索着该如何从袁世凯的部队逃离时,他所在的队伍中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位长官欺辱平民少女。

蒋维平在听到这件事的一瞬间怒火中烧,他忍不住将那名长官狠狠揍了一顿,之后蒋维平被开除出了袁世凯的军队。

被开除的蒋维平十分开心,因为他终于不用留在那个令他生厌的队伍中了。

之后的蒋维平又去到了段祺瑞的部下,然而最后得到的结果同样令他失望,在那里他依旧完不成自己的救国之路。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蒋维平深感挫败,此时的他已经放弃从军,选择回到老家过日子。

蒋维平虽然已经年过半百,可他还是想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们。于是蒋维平开始自学医术。

蒋维平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的人。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治病救人,他就开始苦心钻研医术。蒋维平一边跟老家那些大夫们进行请教,一边自己刻苦学习医书。

为了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药方,蒋维平还常常拿自己当试验品。

蒋维平的名声很快就在家乡传开了,前去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在乡亲们眼中,蒋维平是一个很有脾气,同时也很有原则的老头。

当碰到家庭困难的患者时,蒋维平都会尽量去给他们减少一些费用。

尤其是碰到那些实在拿不出医药费的穷苦人家时,蒋维平不仅会免除他们的费用,还会给他们多送一些需要的药材。

可若是碰上那些平日里最爱欺压百姓的土豪乡绅时,蒋维平要不就多收他们钱,要不就直接不给他们看病了。

回到老家的蒋维平并没有因此就不问世事,在蒋维平的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救国救民的志向。

在老家的他一直关心着当时的局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宣传爱国的思想。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蒋维平于1935年和共产党员李向前相识了。

和李向前的接触多一分,蒋维平的激动心情就多一分。

他知道,自己一直苦苦等待的那个真正为劳动大众考虑的队伍来了!

如果说此时与李向前的相识在蒋维平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那么1938年八路军的队伍经过蒋维平家乡时,就令蒋维平心中的种子结出了果实。

在离开家去参加八路军之前,蒋维平还将自己原来的名字“蒋顺发”改为了“蒋维平”,意思是“维护和平”。

这时的蒋维平已经做好将自己余生都奉献给革命的准备。

蒋维平的革命生涯中都做过什么,才会让毛主席都愿意为他开特例?

忠于职守

虽然参军时的蒋维平已经60岁了,但是他人老心不老,一心只想做出更多贡献。

治病救人的这些年里,蒋维平就从未停止过对医术的钻研。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后,蒋维平为了更好地救治伤员,翻阅了更多资料。

在蒋维平跟着队伍南征北战的那些日子里,他每到一处,总是会去虚心请教当地的医生们。

在这个过程中,蒋维平足足收集到几百条治病良方。除了虚心求教,蒋维平还会自己研制治病的药品,经他手被研制的药丸、药膏等物有几十种。

平日里,为了搜集更多治病所需的药材,蒋维平还经常带人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

每次回来后,蒋维平的脸上、身上都几乎刮的全是伤口。旁人看着心疼极了,蒋维平本人却丝毫不在意。

他总是将自身的安危抛在脑后,将大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医者仁心的蒋维平不只通过治病的方式救人。

一次,蒋维平跟着部队到达了米脂县。在米脂县里,蒋维平遇到了一个在地主家干活的女孩。

那女孩是河北口音,看着年纪不大,但却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还常常受到打骂。

蒋维平看着心疼极了,不禁多问了女孩几句话。通过交流,蒋维平得知女孩是从河北逃难过去的,家里的人都找不见了。

听到这里,蒋维平眼中涌出了泪花。他和女孩既是老乡,女孩年龄又那么小。

蒋维平说什么也不忍心看女孩再受罪,尽管蒋维平身上的积蓄也不多,但他还是努力凑够钱还女孩自由。

后来,蒋维平还怕幼小的女孩一个人生活起来不容易,于是让她进了卫生队工作。

蒋维平不仅心地善良、医术高明,他工作起来还十分认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蒋维平都认真将任务完成。

1942年时,蒋维平去到了南泥湾、九龙泉开荒。1943年时,蒋维平成为当地一农场的场长。

当了场长之后,蒋维平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所以他工作起来更加认真,常常最早起、最晚睡。

在蒋维平的带领下,农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分外有干劲儿。之后的时光里,蒋维平还去到了更多的岗位上,无论在哪,他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解放战争中,蒋维平亦是有着重要的贡献。石家庄战役和清风店战役中,蒋维平几乎昼夜不眠,他不仅带人救治上千名伤员,还亲自管理着数百人的伤兵连。

随着时光流逝,蒋维平的年龄也在一天天增长,但蒋维平却始终不肯休息,只想留在部队里面做贡献。

此时的蒋维平已经胡子发白,他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所以几乎不剃胡子。

考虑到蒋维平年事已高,组织上就批准蒋维平留胡子了。不过等到1955年授衔时,有规定要求参加的人都得刮掉胡子。

对于这条要求,很多人都同意了,除了蒋维平。蒋维平纠结极了,因为他既不愿意违反规定,也不愿意剃掉自己长长的胡须。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哈哈一笑,说:“他不愿意刮就不刮了,为他开个特例。”

于是到了正式授衔那天,蒋维平就保留着长长的胡子参加授衔仪式了。

他花白的胡须看起来不仅不邋遢,还显得人倍儿有精神。蒋维平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授予中校军衔,他是我国最年长的一位中校。

1964年,蒋维平病逝于张家口。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结语

蒋维平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一生,他一心想为国家做贡献。

年轻时,蒋维平尝试了许多救国之路,然而却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他只能回家。

不过回家之后的蒋维平亦没有消沉,而是自学医术,开始治病救人。

后来,蒋维平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考虑的队伍,于是60岁的他义无反顾去参军,并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

这样的蒋维平真的令人钦佩!你被这样的蒋维平打动了吗?

参考文献:

[1]宋成明.老英雄蒋维平传略[J].北京党史,1992(03):47-50.

[2]墨颖,李忠国.投党报国终有时(一)——记60岁参军入党的八路军老英雄蒋维平[J].党史博采,1994(07):31-34.

0 阅读:9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