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辛苦送单的时候,明朝的“快递员”已经逐渐疯狂!根据明代官方的要求:驿卒传递信息的速度要达到日行600里(约250公里),跑慢了就要掉脑袋。
然而万历年间的一份辽东战报,狂奔27天才堪堪到达北京,气得皇帝直跺脚……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快递”到底有多野?
一、八百里加急:古代快递分几档?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斩!"古装剧里的嘶吼其实并不夸张。在明朝《大明会典》里明确规定:驿卒传递普通文书要日行300里,紧急军情要翻倍至600里,级别最高的"八百里加急"(约320公里)专用于亡国级战报——相当于每天要跑8个马拉松!
然后速度的背后却是残酷的代价:
马匹跑到吐血:驿站每10-15公里就要换一匹马,根据《万历起居注》的记载,天启年间辽东战事吃紧,一月内平均要累死217匹驿马。
驿卒猝死频发:大明正德年间一名驿卒连续狂奔3天后突然暴毙,怀中紧攥的文书已然被血浸透。
二、27天"龟速"战报:万历皇帝为何暴怒?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突然入侵朝鲜,明军遂紧急驰援。按规矩,辽东前线的战报应该在5日内就抵达京城,但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份急报却整整花了27天!
后得出的“翻车”结论有三点:
一是自然因素:根据《明实录》记载当年华北绵雨下了数个月,驿卒不得不扛着马过泥潭。
二是政治环境腐败:当朝御史屠仲律曾多次弹劾:"驿丞克扣草料,马瘦如柴,日行百里即倒。"
三是人为原因延误:兵部尚书石星在后来承认,有的官员为了掩盖前线败绩,故意拖延时间。
最终,当皇帝朱翊钧看到战报时,日军已攻占了平壤。他怒批"驿传废弛至此,该杀!",然而正是这裁撤驿站经费(省下80万两白银)的一刀,在20年后被李自成(前驿卒)用农民起义狠狠的"报复"了回来。
三、比速度更狠的是保密手段
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充分考虑了信息的安全,为此绞尽脑汁,在当时"快递"防泄密手段层出不穷,堪称年度TOP1谍战剧:
先是鱼符加密:唐代用剖开的鱼形符契来核验驿卒的身份,只要合不上就立即斩首。
后有蜡丸藏信:当年岳飞第四次北伐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枢密院就用蜡丸密封指令,这种蜡丸遇水即化,极大的增强了信息的安全可靠。
及其过分的人肉快递:清军入关前,皇太极曾让信使吞下裹着密信的羊肠,到目的地再……(画面太美不敢想)
在没有5G的年代,他们用肉体跑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再到曾国藩靠驿站48天批阅完的《天津条约》,驿卒小哥就像"人肉WIFI"一样撑起了帝国的命脉。或许我们下次再抱怨快递迟到时,可以想想那些跑死在驿道上的古人——至少你的包裹不会让马累吐血。
#古代快递 #历史冷知识 #万历皇帝 #驿站系统 #明朝那些事儿
“现代外卖小哥VS明朝驿卒,谁更惨?来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