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孕育出不同特征的商业文明,国运才是最大的风口,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从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的兴起带动一大批人下海经商,到今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业文明的进步一直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力量推动的,并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九十年代的知名企业,我们熟知的有健力宝、南街村、双汇、海尔等,大企业更多诞生于食品、纺织、家电等行业,这些企业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广大人民对更高水平的物质需求产生广泛的市场。这个时代下的创业门槛较低,自产自销、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你可以看到很多草根创业者混的风生水起。
步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美国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创业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被复制到中国进行本土化改造创新,诞生了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这个时代下创业门槛逐步提高,一些先知先觉并有着国际视野的创业者走向历史舞台,他们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及文化需求。直至今天科技进步驱动的创新创业,让人们重新审视横向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纵向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草根创业者的时代过去,精英创业者成为这个群体的主角。
创业群体精英化
时势造英雄,创业亦如此。很多人说九十年代成就了草根创业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有一部分是从体制出来的,他们对政策的风向更加敏感,资源更加丰富,逐渐成为创业大军的佼佼者,也被称为那个时代的精英创业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文明的底层驱动引擎发生变化,以前是商品驱动,现在是技术驱动,领先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普遍是高学历的知识份子。
2016年《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一半以上毕业于985高校。
他们身处在技术变革的前沿,最早接受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并积极的响应和实践。可以看出,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很多出自于国内知名高校,他们通过连续创业,实战摸索获得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而人工智能创业者很多拥有博士学位,通过产学研的路径塑造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中国的人口红利慢慢转变为人才红利,创业群体的精英化是大趋势。草根创业者将逐渐被淘汰,这是时代的力量。
精英创业圈层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十分重人情和关系圈子的传统,反观到商业文明中,这一点表现被变现的淋漓尽致。精英创业的圈层化已经呈现出四大格局:
校友系:国内顶尖的知名高校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学子,他们毕业于同一所母校,有着一层校友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天然的资源池,更有甚者有着近百年的沉淀,人脉及资源遍及全世界。
就像著名的清华系创业者,他们互相依托,提供帮助,共享资源,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做大做精,直到把这块蛋糕垄断。
BAT系:依托于百度、腾讯、阿里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商业生态,或者有着股权关系。很多创业者发展至一定规模会选择站队,更有甚者主动打造成BAT喜欢的样子,创业初衷就是to BAT。
风投系:创业背后离不开风险投资,从天使到PE阶段,头部基金已经形成统一联盟。他们相互投资、相互接盘、合作共赢,致力于打通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通道,把企业催熟上市并退出,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商派系:以地理区域为界限,同一个区域的企业家聚集在一起组成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商派,比如浙商、楚商、晋商等。目前,也有一些营利性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社群,当然了这只是小众,还未成为独立门户的派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精英创业群体的圈层化趋势明显,今天的创业者是在流量垄断的互联网巨头下求生存与发展,单打独斗已经过去,融入一个圈层借力而为不失为一条捷径,这就可以理解很多投资人的投资哲学:投项目就是投人。
阶层上升通道固化
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就称为阶层固化。早就有学者发出警告,21世纪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已经呈现出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趋势,“拼爹”、“官二代”、“贫二代”和“蚁族”都是阶层固化的产物。
打破阶层固化的两个有效方法,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创业。阶层是金字塔型,普通人通过读书可以变成中产阶层,想要变成富人阶层最常见的就是创业,可能也有拆迁和中彩票,可以忽略不计。但现实情况是,创业的准入门槛变高,成功概率降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充分,市场秩序已经定型。基于互联网巨头衍生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的造富能量有限,比如小程序、公众号、抖音、淘宝直播作为平台创新的产物,每次颠覆式的产品创新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新业态本身的天花板就是母平台,红利周期也就2—3年,蓝海会逐渐变成红海。因此,社会阶层跃迁的通道在变窄,阶层固化并非空穴来风。
有两组数据值得思考:
据时代数据创业公司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1日,今年一共有327家创业公司关闭。其中,在6月份关闭的公司最多,达到265家,占8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创业公司仅1427家,而失败的创业公司占比达到23%。
与此同时,考研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341万人。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高校毕业生为834万,其中继续考研的占比竟然高达40.88%,这是十分惊人的结论。一方面说明同学们对学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就业压力较大,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今年普遍发生的公司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