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聚五的名字,齐河县老一辈人都觉得熟悉又亲切。
张新三曾是李聚五的通信员,在李聚五身边当兵2年多时间里,参与了李聚五组织的大大小小多次战斗。回忆起在老县长身边当兵的日子,张新三总是充满自豪,又会忍不住泪流满面,怀念为国捐躯的老县长。
张新三说:“县长能文能武,爱兵如子爱民如子,他的游击战术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当地百姓拍手称赞,人们称他是跑不断腿的‘铁腿英雄’。”
原渤海区二地委书记何郝炬有词赞李聚五等抗日英雄:“忍歌离黍,书生壮志卫乡土,声威百里称‘三五’(吴匡五、王权五、李聚五),洛北烟云八载风和雨。艰苦年月同舟渡,重逢何事频频误,挑灯对语人如故,天际飞鸿又诉来思苦。”
抗日战争期间,李聚五率部配合冀鲁边、渤海诸部队一举扫清齐河县境北部所有日伪据点,为齐河县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百姓称渤海军区有“三硬”,即赖司令(赖金池)盯得硬,路虎子(路有水)冲得硬,李聚五转得硬。张新三说:“赖金池、路有水、李聚五都是有名的抗日英雄。所谓转得硬,就是指的游击战术,跑不断腿的‘铁腿英雄’也是人们对李聚五游击战术的称颂。”
李聚五,1903年出生,原名李建奎,字聚五,淄博市博山区西石门村人,曾在齐河乡师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变卖家产,来到齐(河)、禹(城)、临(邑)地区,购买枪支,拉队伍,打日寇。
张新三原籍济阳县东孙耿镇东郎村,李聚五曾任他所就读的抗日高小的校长。由于当时的形势,1944年10月,学校已不能正常上课,13岁的张新三和多名同学一起加入了李聚五的抗日救国队伍。那时,李聚五已经是齐河县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
在跟随李聚五的日子里,张新三见证了李聚五的“铁腿”。
为卡住日军向我解放区进犯的通道,李聚五带领队伍,插入敌战区,开辟济南西北边境的齐河、济阳、临邑三县边界地区。
“挖地道”是李聚五游击战中常用的战术,即攻打敌人据点或碉堡过程中,通过挖地道的形式,对敌人展开突然袭击。“李聚五,有创造,先打狗(怕暴露目标)后挖道,三十黑介打老赵。”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是当地百姓对1942年李聚五打击罪大恶极的反动头子赵福亭的称赞。
1944年,李聚五带领部分骨干到渤海二军区,找龙书金副司令员,学习使用地雷、炸药和攻打据点、碉堡的经验。回来后,在生官屯战斗中缴获两枚炸弹,遂自制引线,将晏城附近铁道涵洞炸塌,有两根道轨被炸飞,致使铁路不能通车,日寇只能干急眼。
张新三跟随李聚五参加的多次战斗中,1944年12月攻打老聂庄据点的战斗,他至今难忘。部队一连三天未攻下来。李聚五县长亲临前线指挥,军民同心协力,日夜奋战,挖了一条一米宽,一里半长的地道。在敌人的碉堡下,放上几百斤炸药,一声巨响,碉堡被炸的四分五裂。
军分区主力与县大队如猛虎下山,趁机打入敌据点,将杀人不眨眼的聂宜增当场击毙。”张新三说,这次战斗共击毙俘虏敌伪军500余人,缴获机枪24挺、火炮23门、其他长短枪支400余支,捣毁了盘踞多年的匪据点。
齐河县五区张德新、李连祥等4名大汉奸,有三个在齐河县北部,占有张保屯、宣章屯、大黄庄三个大据点。三个据点易守难攻。李聚五都是用挖地道埋炸药的方法炸开的,共缴获重机枪6挺,其他枪支数百支。
1944年,李聚五将齐河五、六、七、八区,临邑四区、济阳三、四区的十六个据点全部拔除,共击毙和俘虏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粮食3万余斤。
在张新三的印象中,李聚五是一个爱兵如子、爱民如子的好领导。部队每到一个村里,县长都和战士睡在一个大炕上,一个大炕睡10多名战士。李聚五穿着朴素。在队伍里,战士们穿军装,他着便衣,俨然一地地道道的鲁北农民。
有一次,队伍开进一个村子,出操之后李县长队前训话,围观的群众很纳闷:这是哪里来的一个老头子,竟敢跑到当兵的队伍面前指手画脚,而那些英武的军人还都听他的。再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威震鲁北的李聚五县长。
抗战时期,鬼子扫荡频繁,封锁经济,李聚五率领的部队给养十分困难。乡亲们为了支持部队打鬼子,就主动拿出自己家的口粮送到部队里。这“百家饭”大小不一,参差不齐,放在簸箩里上面盖上笼布,战士们排着队,摸到什么就吃什么。李县长也参与排队,而他的手就像长了眼睛,总能摸到个头最小、糠菜最多的干粮。
在他的带动下,几百人的队伍吃饭没有一个挑三拣四的。有时打起仗来,连饭也吃不上,可战士们没有一个喊冤叫苦的,都勒紧裤腰带,奋勇杀敌。而在每次战斗中,李县长也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张新三说,县长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到村里总爱和群众拉家常,经常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李县长学的是园艺,又曾在齐河县福王村种植过一段时间果园,对果树栽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村中有种果树的,他主动上门“赐教”,手把手指导栽培修剪技术,悉心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
每到过秋过麦,李县长带领县大队,挨村帮助收种。“只要队伍进村,无论谁家娶媳妇,谁家嫁闺女,谁家有丧事,包括写对联在内的一切文案,就都是李县长的,他也乐此不疲。”张新三说,县长和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抗日救国队伍中,齐河县的抗日队伍逐渐壮大。
张新三也参加了当年李聚五牺牲的那场战斗。1946年4月25日,国民党36师108团一部200余人,向桑梓店西北草庙王进攻,李聚五率县大队100多人奋勇反击,敌人久攻不下,被迫退了回去,次日又调集600余人卷土重来,李聚五再次率县大队阻击,激战四小时,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毙伤敌军50余人。“关键时刻,李聚五不幸中弹牺牲……”回忆到此,张新三不禁老泪纵横。
1946年4月30日,中共齐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大队在张保屯召开追悼大会。参加大会的干部、群众、军人1万余人,扶老携幼,臂缠黑纱,抬着食盒祭品,沉痛悼念这位为人民奉献了一切的县长。追悼大会结束后,李聚五的遗体葬于古庙。
早年间,李聚五曾参加国民党,后因对反动当局深恶痛绝,不久便与之脱离关系。后到齐河乡师任教,后又弃教从军。在李聚五牺牲后不久,中共渤海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他曾三次遭到伪顽军逮捕,但抗战决心丝毫不减,为国家为民族,置生死于度外。”张新三说起这些,对老县长充满崇敬之情。
齐河县烈士陵园里,矗立着齐河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聚五等英烈的33座墓碑。
齐河县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李聚五烈士当年穿过的衣服与他所用的餐具。每到清明节等重要日子,张新三都会和老伴儿带着鲜花祭品,到齐河县烈士陵园,祭扫李聚五烈士墓碑,去烈士纪念馆,看看老县长当年的物品,寄托哀思。
李聚五,原名李建奎,1903出生,。淄川县西石门村人。1929年参加国民党,不久脱离关系。“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变卖家产组织抗日武装,同年被抗日将领范筑先任命为十二支队参谋长。
1938年底,李聚五在乐陵受到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肖华接见,并被任命为鲁北支队参谋主任。1941年中共冀鲁边二地委决定开辟齐河津浦铁路北地区,任命其为齐河县抗日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自此,李聚五率部配合冀鲁边、渤海诸部队一举扫清县境北部所有日伪据点。
1946年4月25日在草庙王村反击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被中共渤海区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