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说|李峰:技艺同构

构筑空间 2025-02-17 14:46:45

李峰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体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关注人与自然

技术与艺术的同构

表达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让场所与公众产生互动与对话

使体育空间承载人与历史的文化和记忆

体育不仅是一项群众性和社会性的活动,也具备深厚的自然属性。人类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于运动的本能,这种需求可以追溯到狩猎和游牧时代。

它不仅承载着竞技精神,更强调对抗与拼搏的本质。建筑师需要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展示竞技精神及其蕴含的情感与文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观众不仅获取赛事内容,更能将情感反馈给运动员。这种互动的过程正是体育竞技所期待的场景。

△ 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

地标定义城市品质

记忆承载场所精神

城市标志性建筑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灵魂与个性,与城市的脉动紧密相连。

体育建筑往往以其宏大的体量和独特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大型的城市级事件,如演唱会、大型的展览发布会等也常常在此发生。慢慢的,这个场所承载起公众的记忆。由此,顺着时间的轴线赋予了体育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 青岛青春足球场

如何展现这种城市精神和文化。设计往往结合城市特征,以现代的材料和手法加以表达。

如乐山奥体中心, “一场三馆”的规划布局延续了原有的地脉。朱红暖色的座椅与乐山当地的红砂岩形成在地性色彩的关联。

△ 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变迁,这些场所承载的精神与文化愈加厚重,融合为城市璀璨的财富。成都体育中心则是这类建筑的典范之一,它承托着成都市两千多年城建史的“文化元点”与上世纪末甲A时代的城市记忆,糅合了历史遗址的保护、老旧建筑的重生、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城市多元价值的提升。

△ 成都体育中心

技术与艺术同构

空间与环境相融

每次创作,都是一次“打捞”的过程——打捞文化意味,打捞场地要素,打捞材料……最后运用技艺形式,将其与环境编织为一体。

建筑师的创作并非单一的个人行为,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我们不断通过假设和草图互相说服与鼓励,从中发掘对方思想的闪光点,并将其运用到项目中。这种交流与合作大幅促进了创意的碰撞与提升。

在设计的初期,我们通过草图构想建筑的整体状态与结构,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控建筑整体呈现的形态,再分解到技术上的策略化、艺术化的追求,更细致地思考如何通过建筑表达当地文化与体育文化相融合的建筑特质,尽可能多角度地丰满建筑的每个细节。

△ 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大型场馆要实现大的跨度,往往承载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每一次大体量空间的设计都是一次探索人类建造技术进步的尝试。如乐山奥体中心,采用了全国首例单双层混合车辐式索膜结构。

但肯定不能为了表现技术而去炫技。每一座建筑物都汇聚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投入,其应当面向公众呈现应有功能,呈现这个建筑艺术感也好,它宏大的空间场景也好,采取适宜的技术,以求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因此,我们希望它们通透轻盈、通风舒适,不过分地强调建筑突出的外形,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介入感,以实现空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 重庆龙兴足球场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释放一种公共空间应有的谦卑姿态,以平衡对体育建筑中看似矛盾的两重目标:一方面要展现地标性建筑的宏伟感,使其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另一方面要营造出自然空间的宜人感,避免压迫感,外部融入环境而实际上内藏乾坤。

△ 坦桑尼亚阿鲁沙综合体育场

体育精神融入生活

体育空间跨越边界

大型场馆的未来趋势,一个体现在高度的功能复合和日常的功能介入。第二体现在它自身功能的可变换性。

体育赛事与日常体育活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体育赛事强调在赛事期间场所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体验,而日常体育则聚焦于长期的使用与生活方式。

我们期望体育建筑能够更加社区化和综合化,以更好地迎合公众对这类场馆的期待,为城市生活增添更多活力和可能性。

△ 杭州中沙岛文体综合场馆群

瑞安市体育中心凭借其动态的空间设计,巧妙地引导市民潜移默化地融入运动环境,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 瑞安市体育中心改造项目

体育综合体兼具二者,面向公众日常。其通常包含全民健身、日常休闲、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等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与公众的生活高度契合。

△ 成都武侯体育公园城

四川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半开放的空间形态,能够接纳和服务市民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促进了与城市的对话与互动。

△ 四川新都香城体育中心

建筑应为人服务,继而传递文化,营造给予精神交互和对话的空间场所。在其中,人们可以依据个人喜好自由活动,不仅有助于这一空间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还可打造高度开放、灵活的当代体育生活方式。

编审 / 中建西南院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 / 体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 中心工作室管理部

编辑 / 张嘉迅 陈周超

校对 / 陈序 向嫄 刘作卓

审核 / 李峰 乔晖 刘珂

0 阅读:1
构筑空间

构筑空间

中国建设行业首家服务于建筑设计品牌的内容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