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近 70% 的疑似额颞叶痴呆症病例被误诊,通常是由于对脑部扫描和认知测试的误解。该研究强调,直接临床观察的必要性超过了过度依赖神经影像学,尤其是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调查导致这种棘手疾病的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近 70% 的疑似额颞叶痴呆症患者最终被误诊。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最初被怀疑患有额颞叶痴呆症 (FTD) 的患者中,近 70% 最终被误诊。他们的研究旨在找出导致这种具有挑战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经常被误诊的因素。
精神科医生 Joshua Flavell 博士与认知神经学家 Peter Nestor 教授合作,在 Mater 医院记忆和认知障碍诊所和昆士兰大学昆士兰脑研究所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分析了 100 名疑似 FTD 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由神经病学家、精神科医生和老年病学家等专家转诊。
“在 100 名患者中,34 名患者为真阳性,66 名患者为额颞叶痴呆假阳性,” Flavell 博士指出:“我们发现对脑部扫描(尤其是核成像)的错误解读导致 32 名患者被误诊。同样,认知测试(例如执行功能测试)也导致 20 名患者被误诊。”
该研究将初始转诊信息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以确定诊断准确性的模式。
了解额颞叶痴呆症额颞叶痴呆是 65 岁以下人群最常见的痴呆症之一。
与以记忆问题为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额颞叶痴呆症涉及大脑额叶和颞叶的退化,影响性格和行为。
Flavell 博士表示,这项研究强调了对疑似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的诊断测试进行仔细解释的必要性。“我们发现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更容易被误诊。对脑部扫描和认知测试(尤其是正规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的误解是导致诊断不准确的重要原因。”
诊断和建议的挑战Nestor 教授表示,医生应谨慎,不要过度解读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结果,并且不要将有精神病史的患者的行为改变标记为额颞叶痴呆。
“应该更加重视在临床上直接观察与额颞叶痴呆症相关的行为和身体神经体征,而不是仅仅依赖症状的二手报告,”Nestor 教授强调:“该团队将疑似额颞叶痴呆症的初始转诊诊断与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患者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跟踪,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通过提高对诊断过程中这些陷阱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以提高额颞叶痴呆症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专科医生连续 100 次转诊中行为变异性额颞叶痴呆真阳性和假阳性诊断相关因素》,Joshua Flavell、Emily GM Ahern、Benignus Logan、Thomas B. Shaw、Robert J. Adam、Caitlin AT McElligott 和 Peter J. Nestor 著,2025 年 1 月 14 日,《欧洲神经病学杂志》。DOI:10.1111/ene.70036
来源:昆士兰大学(UQ)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