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二十)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翻蓁熙 2024-03-09 09:59:31

问: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答:

明清之后,清代人物画一度出现衰落景象,题材方面收缩,技法风格也缺少新的进展,许多绘画脱离实际,因袭模仿缺少生气。

随着中国画走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绘画开始容纳了一些西洋绘画的特征,特别是在人物画方面,人们开始在透视、人体解剖、明暗关系、色彩变化等方面吸收西洋画的表现方法,来增加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

谈到近现代人物画,不得不谈到“海派”。“海派”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是清末活跃于对外通商海岸画家群体的统称。“海派”绘画风格此时已开始适应新的时尚,突破晚清正统绘画的局限,变程式化为个性化。

其中“海派”画家任伯年对近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任伯年作画用笔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他笔下的线条聚散得体,穿插有序。他笔下的人物,除了继承传统绘画的手法,如线描之外,还融入了西画的一些表现方法,比如画面中人物五官采用的是淡墨勾勒,眉眼处深色用重墨,再加以淡墨晕染,发辫用重墨着色,发青处采用淡墨晕染,刻画出层次感和空间感,具有素描意味(如图一及图二)。任伯年在立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学洋而化,他在中西融合上进行的尝试被许多后来者学习和借鉴,被视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走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

▲ 图一 清 任伯年 《寒酸尉像》

▲ 图二 清 任伯年 《钟馗福从天降图》

二十世纪典型的人物画家如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尝试将西方传统人物的写真技法引进中国画,他们注重造型结构的精确和个性化的刻画有机结合,为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开辟了新面貌。当时中国人物画缺乏写实传统,程式化特征已经非常严重,缺少新的生命力。

徐悲鸿此人精通中西绘画艺术,并以素描成就最高,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就是以素描的方法融入中国传统人物画,这种方法影响了一代画家,并使中国人物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如图三及图四)。

▲ 图三 现代 徐悲鸿 【人物素描】

▲ 图四 现代 徐悲鸿 【人物画】

此后,蒋兆和在技法和理论上完善并发展了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并且奠定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教学和理论的基石---“徐蒋体系”。

“徐蒋体系”主要的特征是“体面造型”,这是一种建立于科学观察、结构严谨、体积分明、以真实再现为目标的造型方法。蒋兆和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提出“以笔墨的轻重曲直、浓淡虚实以体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和“必须在素描中吸取某些为国画专业所容的现代科学因素,使之与国画水墨技法相沟通,形成一套具有民族传统的,掌握现代科学的,有创造性的,完整的国画写生法。

”这与徐悲鸿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观点不同,在强调中国画的特点之外,又体现出对素描的开放姿态和选择性接受的立场,从而区别于传统人物画造型方法,并最终形成一套沿用至今的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建构(如图五及图六)。

▲ 图五 现代 蒋兆和 【人物画】

▲ 图六 现代 蒋兆和 【人物画】

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理论和实践为衰落已久的传统人物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形成了新的面貌。

以“师造化、重写生、融西法”重振了唐宋“写实”、“写真”的人物画传统,并主导了现代人物画的风格和走向。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