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一九七)孔子论司法:片言折狱

翻蓁熙 2024-03-05 13:44:19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只言片语便能断案分明的人,大概就是子路吧?”子路没有拖而未决的诺言。

-- 原典出处《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

“片言折狱”这个评价,是褒还是贬呢?

有人说,子路鲁莽,断案时只凭片面之词就下结论,因而“片言折狱”是批评。如果子路是这样的作风,那就不是优不优秀的问题,而是合不合格的问题。如此断案,连及格线也没有达到,何以称为政事科高才?

联系上下文来看,“片言折狱”应是孔子对子路的褒扬。

片言,只言片语;折狱,断案分明。

子路审理案件干净利落,片言只语就能判清是非曲直,而且令人信服。俗称的明镜高悬、明察秋毫是也,不仅公正公平,而且简洁高效。

读此章,先有褒贬之判。读出孔子对子路的褒扬固然很好,还可以追问一句,怎么做到的?

片言折狱,断案分明,只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子路具有洞察是非的能力。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怎样才能拥有洞察力呢?明。

洞察力,不是说眼神有多好,主要取决于心地,正直无私,不受干扰。什么干扰?利害得失,私心杂念,最容易干扰人。

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千仞绝壁为什么能挺立世间,因为没有私心杂念。无私则刚,刚则明,明则断。

所以,子路能片言折狱,与其说是刚决明断,不如说是心底无私。

“子路无宿诺”。宿,隔夜。这里指子路答应的事,没有不算数的。

子路以忠信闻名,《左传》中有一则故事,小邾国的大夫打算带着私邑投奔鲁国,对鲁国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与子路达成口头协议,“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 按规矩需要签订书面盟约,但是此人只要子路的口头约定,而不要鲁国的书面盟约。哪知道子路还不愿意,鲁国执政的季康子派人劝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不相信千乘之国的书面盟约,而相信你的口头承诺,你还有啥不愿意的?子路说,此人背叛国家是不臣,实现他的要求是不义,我怎能做不臣不义之事呢?

“无宿诺”的前提是,不轻诺,轻诺必寡信。子路做事以忠信为标准,所言所行合乎道义,故而能够刚直果断,明决是非。

读罢此章,神遇子路,胸怀洒落,光风霁月。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