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心得:练功没感觉?气感是精进分水岭,从这四式推掌找感觉

钦泽练八段锦 2025-02-21 09:29:07

常有人跟我交流,说是练八段锦很久了,一开始还很有感觉,到后面就没什么感觉了,也没太多的功效。这些人练了很久,一般来说动作姿势应该是没太大问题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本文就来探讨一二。

气感是分水岭

我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过气感,跟意念有紧密的关系,有些人不能理解,或者觉得太玄乎而不愿去了解。其实气感并不玄乎,无论练静功还是动功,应该说气感都是基本要素。因为气功就是炼炁(气之精华),而炁就是能量在人体内的表现形式,没有气感的话,炼哪门子的炁?

有些人对炼炁在理解上有误区,认为一定就是丹田行气,感觉太难了,而且容易出偏,甚至有人因此而排斥。其实八段锦这样的动功的炼炁,更多体现在经络导引上,只需要了解各式所导引的目标经络,然后多加感受就可以了。

而且,导引并不是说一定要感受到炁在经络中的运行,只要培养出气感,自然就能起到经络导引的作用。我们练功讲究心静、专注,而不只是埋头做动作,在这种状态下,会变得异常敏感,要敏锐感受、仔细体会身体的细节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气感。

那些练了很久还没太多感觉的人,基本上就是因为没能体会到气感,只是追求动作标准,然后呼吸只是用于控制节奏,最多加上了腹式/逆腹式呼吸,重点也是放在了横膈上。所以说气感是练功是否精进的分水岭,做到了就真正入了门,做不到就只是在练体操。

借鉴太极拳的推掌

太极拳尽管是拳术,但其属于内家拳,很注重内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导引术。很多人打太极拳从没想过什么气感,或者压根就不了解,那就是把太极拳当成外家拳来打了,无论练多久都只做了个形似。

野马分鬃

以最简单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起势后就是右抱球,这就是在培养气感,然后是野马分鬃,两手隔空交叉后分开,如果练到位的话,这时两手掌心会有明显的气感。类似的感觉在单鞭向前推掌、云手、如封似闭中都有,就不多列举了。

为何掌心会如此敏感呢?因为掌心处的穴位叫劳宫穴,别名五里、掌中,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劳宫穴在气功上具有重要地位,不只是因为容易有气感,而且也是内气外放的重要所在。通过劳宫穴,我们相对容易形成内外交互。

劳宫穴

涌泉穴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在脚掌心,对应的是肾经,常按摩有助于固肾。劳宫穴是手掌心,两个手掌心、两个脚掌心,再加上心脏,就是所谓的“五心”。可见劳宫穴的重要。有很多按摩动作,比如两手搓热后覆于双眼,为什么不用手指部位呢?而要用掌心?就是因为这里有劳宫穴。

在太极拳,平掌的手势最为常见,很多动作都是用手掌做引导,其实就是利用劳宫穴的气感。在做这些动作时,不能只是简单做动作,而是要将意念放在劳宫处,去感受气感。想象手掌能推动千钧之力,无坚不摧,气感就是这样获得的。

八段锦的推掌怎么做?

在八段锦的八式中,有四式含有推掌的动作,下面挨个讲解一下如何感受气感。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国体版是两手十指交叉后上提、托天,这样做有利于拉伸,但不利于培养和感受气感。有些版本的八段锦就是两手不交叉,两掌分开上提、托天。在周稔丰的《气功导引养生》中,第二部分讲的就是八段锦,里面就提到了第一式的两种练法。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从今年开始,我已将第一式改成了两手不交叉的练法,明显更有感觉。

两手上拉,像捧着一个重物,翻掌后上托,仍然感觉像托举重物。为何一定要感觉托举重物呢?因为这样才能对手部经脉形成刺激,第一式的重点是三焦经和心包经,心包经的终点是中指的中冲,三焦经的起点是无名指的关冲,要多感受这些关键穴位,当然重点是放在劳宫上。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前手八字掌,后手龙爪,拉弓时感受这把“弓”有千钧之力,两手对抗才能拉开。拉弓时要平缓、均匀。第二式的重点是肺经和大肠经,肺经的终点是拇指的少商,大肠经的起点是食指的商阳,正好就是八字掌的两指。除了要感受拇指和食指的撑开感,还要将意念放在劳宫上。

肺经、大肠经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两掌一个上按,一个下压,相互对抗。第三式的重点是三焦中的中焦,也就是脾胃所在,通过身体的单侧拉伸可以更好地刺激中焦。这一式的重点还有脾经和胃经,胃经从面部经胸部、腹部前面,再到大腿、小腿外侧(经过足三里),终于脚十指的厉兑。脾经的起点是脚拇指的隐白,向上经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再到腹部外侧、胸部外侧。单举的姿势,就能很好地刺激单侧的脾经和胃经(都是左右对称的),要注意不只是胸腹部,还要关注腿部。

胃经、脾经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在第六式中,双掌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是全套动作的统领。先是上举,然后翻掌下按,要想象有东西在对抗,双掌在压一个气球。反穿后的摩运就不多说了。双掌穿过脚背后,手臂上抬,带动上身直起。我的练法是双掌穿过脚背后即翻掌,掌心向上后上抬,这样更有感觉。第六式的重点是肾经和膀胱经,肾经的起点是脚底的涌泉,向上经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再到腹前、胸前。膀胱经则是从头部向下经背、腰,单侧就有两条循行路径,然后经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脚外侧边缘,终点是脚小趾的至阴。

膀胱经、肾经

在了解了各式的经络重点及走向后,并清楚感受内劲的重点部位,就能将各式做得更到位。

新识评专注于养生、修身的研究与实践,只发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关注后看置顶文章,可获得八段锦精讲资料。

0 阅读:5
钦泽练八段锦

钦泽练八段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