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名是不是叫夏?这个疑问貌似前后矛盾,但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每一个朝代的国号(名字)都由本朝开国君主拟定并昭示天下,寓意改朝换代。而朝代名字或源自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封号,或出于宗教等目的择吉字作名。
比如商朝这个国号,周武王在牧野战后曾兴奋地告祭上苍“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里的大邑商就是周人对商朝的称呼,并且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也证实“商”就是商朝的自称,而非它称。同样,周、秦、汉等朝代名也都是源自本朝的自称,这个并无争议。
但夏朝这个朝代名,却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是夏人的自称。
目前已知最早的提到“夏朝”的记录来自周代,无论是春秋青铜器—叔夷钟上的“尃受天命,翦伐夏祀”铭文,还是《尚书》《史记》等史书文献,年代均不早于周朝甚至更晚。即便是对三代史研究影响巨大的《竹书纪年》和《清华简》,也是成书于东周时期。
而周代距夏朝已过去了近千年之久,这对于“夏”这个朝代名而言,无疑缺少了一锤定音的关键依据。
当然,朝代称谓的疑问,并不代表“夏朝”不存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在商朝之前中原大地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广域王权的政治实体,在时间上,上承部落联盟时代的龙山文化,下启早商的二里岗文化;而在地域上,又与文献所载的夏人活动区域吻合。
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是基于对夏朝存在这个共识基础上开展的断代研究,并将夏朝存续的时间范围划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
既然夏朝的存在与否已经没有争议,那么接下来我们再重新回到文章开篇的疑问:夏朝真名是不是叫夏?
这个疑问基于两点认识:其一,包括二里头遗址在内的所有夏文化遗存当中,没有发现“夏”字以及夏后氏族徽,即便是殷墟的甲骨卜辞中,也只发现商王在燎祭一个叫“西邑”的已灭亡政权,把西邑与夏建立联系的,依然是东周以后的事(《清华简》)。
其二,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自称与它称不符的现实案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常被它国称为荆国;商朝又被周人称为“殷”或“衣”;史书中频频出现的“随国”却找不到考古遗迹,直到曾侯乙墓的发现,人们才知道史书所谓的“随国”,人家自己的称谓其实是曾国。
此外,还有出于政治目的而故意降格称谓的情况,比如西晋就硬生生创造出“蜀”这个国号来指代刘备建立的汉政权,后世学者为了便于区分,又创造出“蜀汉”这个政权称谓。以至于一些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出现打着“蜀”字大纛旗喊出“大蜀国万岁”的低级错误。
基于此,对于周人而言,“夏朝”这个称谓就有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的确沿袭自夏人的自称;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周人只知道商朝之前存在过一个政权,便笼统的称之为“夏”或“有夏”(夏:大的意思,意指一个大的国家)。
现有的考古发现也已证实,二里头遗址三、四期时,并没有任何暴力破城、毁墓现象,在商朝易代之后,二里头文化甚至依然延续了近80年(商朝建国时间为前1600年,二里头文化下限为前1520年),很难想象宫殿、手工作坊遗迹能保留下来,而作为最重要的时代符号的“夏”字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合理的解释是找“夏”本身就步入了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文献记载,夏朝初期的禹、启都城或在阳城(今河南登封)、或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直到太康以后,夏都才迁徙到洛阳盆地的斟鄩。而二里头文化在时间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和地望上(洛阳盆地)都和夏朝中晚期遗址相吻合,与禹、启等早期时代并不吻合。
所以,想要搞清楚夏朝称谓的可靠性,还需要从大禹和启这两位政权开创者身上找到突破点,毕竟,任何一个朝代的名字,都必然起源于第一代君主所处时代。
上文已述,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朝的建国时间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从考古学文化上讲,这个时间点囊括了二里头文化、河南新砦文化,并延伸到了龙山文化时代。
联想到尧舜命禹治水的记载,那么大禹生活的年代上承尧舜部落联盟的龙山时代,下启夏朝家天下的二里头文化时代,也属合理。
但是,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Bug。
如果夏朝建立时间是前2070年,那么大禹出生以及治水的年代肯定要比这个时间更早,假设他10岁就受尧帝之命开始治水,前后历时13年,倒推他出生年代至少也在前2100年左右了。
然而,这个时间点却与夏朝时的一起天象事件存在较大时间差。据《孝经·钩命诀》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
进入现代以来,天文学家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测算,得出过去5000年中五星汇聚于15°以内的共有19次,其中小于7°且可在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区域肉眼明显可观察到的是4次,分别是前1953、前1059、前185年以及公元710年。
后三个五星汇聚时间已不可能是夏朝,而公元前1953年2月24日发生的这次五星汇聚事件,不仅时间上与夏朝存续时间吻合,而且是5000年来罕见的天文奇观,角度最小时甚至只有4.351°,且汇聚时间长达24天之久。
史书中的“禹时五星连珠”事件无疑是当时天象的真实记录,后世占星家并无能力逆推编造。但从大禹出生到五星连珠,时间跨度长达150余年,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生命的极限。
同样的天象事件还有禹伐三苗时的“日夜出,昼日不出”(即日全食),禹伐三苗发生在夏朝建立之前,这次日全食经天文测算,锁定为前1964或前1974年,距大禹出生超过了130年,依然是一个违反常识的时间Bug。
合理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禹公元前2070年建国这个时间定的过早,应为前1950年左右或者更晚,才能与夏朝建立前后发生的数次天象事件时间上吻合;二是未留名事情在文化记忆中都被归于同一位英雄人物身上,换言之,文献中的禹并非是指个人,而是一个朝代。
先来说第一种可能,如果大禹出生年代在前2000年左右,那么从他成年到受命治水、征伐三苗、涂山会盟,并最终建立夏政权,时间点在前1950年左右,符合实际。
但这种可能性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大禹生存年代距尧舜时期会被拉开一个空当期,这跟文献记载的大禹和尧舜属同时期人物的记载相悖。当然,文献记载或许有不可靠之处,但考古发现却再次否决了这一点。
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经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判定为尧帝陶唐氏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前1900年,其中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暴力事件,是导致陶寺最终衰落的主要原因。
换言之,如果大禹治水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那么当时的陶寺已经从区域性王都沦为了普通聚落(尧舜已不存在),大禹又是受谁之命去治水呢?
同样的证据还有登封王城岗考古发掘。
登封王城岗曾是史书记载的禹都阳城所在地,根据王城岗考古发掘显示,该处遗址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碳十四测定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1世纪的前半,时间上与鼎盛时的陶寺文化存在近100年的重合,与史书记载的尧舜禹同时期人物的内容相符,也与气象学研究发现的公元前2200年至前2000年中原大地气温异常下降,极易发生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时间线吻合。
这就否决了第一种可能性,因此,在有确凿天象推算证据的前提下,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然把夏朝始年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第二种可能。上古时期,将许多模糊不清的事迹统一归结到一位著名人物身上的事情,其实非常普遍。比如陶寺文化前后跨度长达三四百年,根本无法承载仅有尧舜两位帝王,所以,尧舜除了代表个人以外,多数情况下指代的是一个部落族群,即每一任首领都冠名尧帝。
所以,“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中的“禹”并不一定指代的是大禹一个人,而有可能指代的是夏王朝。同样的例子还有《易纬》记载“禹四百三十一年”,这里的“禹”显然指代的就是整个王朝。
如果我们把文献中的禹区分成个体和王朝两部分,那么就解释了大禹建国时期和天象发生时间间隔超长这个Bug。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在没有明确自证材料的情况下,夏朝的真名有没有可能叫禹,即当时的人们用禹这个英雄称号来指代自己的族群?
跟我念:西邑啊夏
虞夏商周,很可能是虞
虞与禹会不会是同音通假?
瞎扯淡!黄帝内经讲了,上古时期,正常人寿命超过150。即使汉代,养老制度规定的超过65岁,也有很多!更早的商周时期,姜子牙60多岁娶老婆,80当丞相伐商,受封齐国!只要不是战乱瘟疫,古代人寿命都很长。黄帝寿命超过八百岁!
尧舜禹是三个朝代?
我坚决不同意五帝时代是什么部落联盟时代,至少黄帝时期应该是封建时代,这个历史时代延续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进入农业帝国时代。
史书记载大禹是黄帝五世孙或八世孙,我觉得八世孙更为合理一点儿,舜帝是颛顼帝六世孙(颛顼帝是黄帝孙子,所以舜帝应该是8世孙)
古人受限于自然条件,比如长途跋涉见一个人并不容易。那么在一个大范围长时间对一个人的印象更多只能是口耳相传。若大禹成为名人拥有巨大声望,假设中途病故,其部落会很愿意继承大禹名号。大家都说他是大禹谁能说他不是?那个时期包括古埃及都有领袖活几百年,很有可能都是这个原因。从部落角度也很愿意神话自己领袖壮大部落地位。还有对大禹的神异传说都有宣传的色彩。因此到大禹建国必然已经是大禹部落鼎盛的时候,大禹应当是该部落首领。实际早就家族继承,建国后需要治理天下而抛头露面才对每一个君王有所记载。
出汗的那些天[呲牙笑]身上湿露露的[呲牙笑]夏潮[点赞]
商朝之前肯定有一个王朝。不可能商朝一下就建立一个制度齐备生产力极高文明极高的国度。起码的有一个过渡王朝。
唉,有意义吗
如果不存在夏,然后死拉硬扯,最后必定闹出大笑话。
夏朝名叫古埃及 [得瑟][得瑟][得瑟]
这篇文章很精彩!
今年夏天才叫夏[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记载武王克商的青铜器叫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最早写有“中国”的青铜器
如果参照埃及的划分方法。尧舜禹应该属于中国上古第一王朝时期,也许还可以上溯到颛顼,这一时期是较原始的国家状态。商周属于第二王朝时期,这一时期王朝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秦以后属于第三王朝时期,国家,王朝乃至帝国制度走向彻底成熟。
不知道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全国的文字有多乱。乱的就跟二简字泛滥一般
天水大地湾和西安半坡文化,都比这个早好几千年呢[点赞][点赞][点赞]
禹的可能性不大,你提的原文,解释成某某人的时代更合逻辑和习惯。尧舜的时间也对不上,个人更倾向于尧舜禹都是以一个英雄做一个部族的领袖称呼这种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把酋长叫或尧或舜或禹。而且我还支持最上那个教拼音的[笑着哭]
黄帝炎帝是兄弟俩,张家口人。后来黄帝带着一部分人出走另立山头,再后来发展壮大了,又打回老家,这就是涿鹿之战。张家口这边冷的不行了,就搬到暖和一点的地方去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呲牙笑]
夏就夏了,难道它还能叫春?????[笑着哭][笑着哭]
不是有专家还说夏前面还有一个禹夏朝,禹夏八百年
招商周,实际上夏朝的存在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并不以夏相称,周以前我们认为是夏。其实是我们命名的,那时候并没有以国为名的惯例,
建议小编读一下《夏社考》《“文邑”考》
我仔细研究过商朝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其主体是一个凶猛的动物的形象,和”商”的甲骨文写法非常相似,左右对称,特别是这个动物的额头的“戈”字造型,甲骨文上就有。但饕餮纹经过不断的演化和抽象,已经看不到完整的“商”字形态了
你知道什么时候有的火药吗?你知道火药用于现场是什么时候吗?你知道西方第一个火药是是什么时候有的吗?你知道西方火药什么时候用于战场的吗?你知道从零到一,和从一到二有啥区别吗?
手拿一物可念“扫”,目字在上,两脚在下可念“则”,尤其是侧脸单目,手持一木可念“舜”。
有没有可能尧舜禹禅让是儒家为了统治者继位正统性粉饰过的,实际都是政变上台,所以《竹书纪年》成为禁书
大禹治完水患之后是当了氏族首领、而不是夏朝的封建皇帝。第一个封建是他的儿子启逮立的。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历代的圣人不会把它混为一谈。
我来一个假设,后世称的,比如商将前朝贬称为“下朝”,司马老爷子想这太不文艺了,来个夏吧。就像春秋时期的人,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生活在"春秋”里吗?
不叫夏,叫春啊!那个甲骨文明明就是一个人在扫地啊!
古人修真,你不知道么?
禹和蜀远古可能是通假字,夏自称禹(蜀),早期可能在四川(古代四川范围包括陕西一部分)
从古至今那个朝代和国号不是自己起的名字。夏朝建国2070年晚了155年。夏朝是前2205年禹建立。历时400多年。。商朝是汤(名契)建立。历时300多年。到盤庚即位。改名殷。(据说商王杨甲被玉帝招上天陪王伴驾去了。打发他的马童下凡接了王位。所以只改了国号成殷,其它商制一切不变。乃可称商(商殷)殷纣王可称商纣。)
根据二里头出土文字记载,祭祀石刻"蝉于禹…夏……"是象形文,是夏启时刻的!″少康姒…聿…"二里头文字太多,我还未翻译完!
呵呵,估计即使是夏,发音吐字也不一定是现在发音的夏
农历是夏历,没夏朝哪来夏历
上古普遍修仙,到了金丹期寿命大大提高,彭祖活个800岁也是有的[无奈吐舌]
王屋山下有人家,人家:平民百姓也.家:小小的一个家庭(禹的家),小篇.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告诉你一个好信息-(禹和五帝)都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父叫矫极(部落首领)
①尧舜禹三部落相联/②又称“唐尧虞舜夏禹(或禹夏)/③(后即)夏商周相联三个朝代(周分:西周东周→又东周列国:春秋战国两时期),◇那么多历史学家怎么没有想到:既然是:周朝隔(商朝800-1000年)送禹建立朝代名称为“夏”←实际上那时期以创始部落人“禹”代替时期(朝代)名称→称禹的历史记载就是周朝(隔“商”朝)送给禹的大部落简称大禹时期的名称为:“夏”(即“大”之意=禹的部落“大”)…○可能禹部落自称或其他历史为“禹”(部落名称)或部落所属地域“邑城”名称代替部落“名称”!供参考!
主观地说,文章不错,但评论比文章更精彩。引经据史很不错,看了很多评论互怼都没见到什么粗口骂人话,朕心甚慰[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春夏秋冬,夏的前面不应该是 叫春 吗?[呲牙笑]
支持尧舜禹是朝代名而不是一个人的人名。
那时连文字都没有,你让它的称呼怎么出现在记载中
到了山东禹城才知道大禹治水是真的,那个水网体系举世无双,我怀疑古人的智商和体力不低于现代人。
半年后就可以不争了。
年代不早于周的实物文字记载难道还不够,相对于西方出土的既不是东周,也不是西周,估计都是上周的崭新泥板,这些文物的可信度高了几百几千倍吧
西邑商,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就像后期分封的诸候国
上古推崇圣贤,用禹去称一个朝代有理。
唐,大唐。禹,大禹。禹,有没有可能就是夏朝的自称[呲牙笑]
夏朝是大禹儿子或孙子建立,然后尊崇大禹
不叫大夏难道叫大韩[汗][汗]
从3000年的信史资料,和结合已发掘文物,和中国这个地方的环境推测,入侵黄河流域的外来的者,基本上都是来自西北方向(草原是最好迁徙和逃亡),加上5000年前突然出现青铜器,还有马和车,轩辕黄帝的名称,5000年前,黄河流域被来自西北的外来者统治和殖民,本土的红山文化被外来者征服,根据草原民族习惯,最起码父系是外来的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暴力事件,是导致陶寺最终衰落的主要原因 …… 估计就是 夏启 灭 伯益 这个事情
尧舜400年,禹430年(夏是大的意思),公元前1953年五星连珠,应该是启了(启是开始的意思)。
最近坏蛋疯狂攻击夏朝的存在居心叵测。对于西方伪史它们奉若神明,西奴汉奸五纵间谍猖獗
既然夏有大的意思,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夏禹
没有夏,华夏之称何来
很有参考价值的推测!!是否有其他方法检验《孝经》的记载是准确的?
夏朝第一都可能是登封王城岗遗址,大禹又迁禹州瓦店遗址,到了夏启又迁新密新砦遗址,到了太康又迁偃师二里头遗址。中间又迁过山西夏县、开封、安阳等地,夏晚期又迁偃师二里头。
所以说商朝之前就有文字和青铜器了,甚至商朝时,文字和青铜有可能都出现上千年了!
你连抬头就看得到的星星都胡说,就不要再发言了。真是悲哀,虽然消除了文盲,可是简单事务盲又有了。如果把手机从现代社会中突然消除,第二天会不会出现很多行尸?
其实想想就应该很清楚,刘备自称汉刘后代,又以刘皇叔行走,其志愿以复汉,怎能弃汉而不用,所以蜀,就不是刘备的国号,应是汉
那甲骨文的夏上下分开很像西邑,当然,我不知道西邑甲骨文怎么写,哈哈
既可以搞天文,也可以考古,中国的天文学家真牛逼
服饰不对,不要误导大家,
大邑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与成都搭界三星堆遗址广汉市近邻。……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西邑”可能是临近四川大邑县的“三星堆”?!
读音是个方法,不要看字。没发现远古地名和人名都很奇怪吗?很多都是音译,像拓跋氏这样的。夏商周,夏和周感觉是一脉相承,商像外来的,那时都在争中原,各路人种都有
日夜出,昼日不出。被说成日全食,说不通吧!日应该是人名。
禹是不是个王朝啊,他们的领袖都叫大禹?黄帝炎帝也是不同的朝代,他们的领袖也都叫黄帝炎帝
没有夏朝,那么。华夏族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
没有必要🌸那么多钱去考证历史是否存在。只要我们自己相信就行了。伟大了中国🇨🇳。使地球之主。
最近坏蛋反复密集地疯狂攻击夏朝的存在居心叵测。对于西方伪史它们奉若神明,西奴汉奸五纵间谍猖獗
夏不夏是后人称谓,当时没有朝代称谓。都是后人为了之,夏大也。
五星连珠为什么非得是行星呢?恒星也可以与行星排列五
难怪都不承认我国有夏朝的呢!原来连个命字都没确定呀?
靠蒙
现在有些密林深处的部落完全没有文字!
想办法推算吧,一万年最好
[点赞][点赞][点赞]
我见过的最辩证最理性分析!
专家是不存在的
以头领名字冠以朝代或国号可能性极大!尧舜禹分别代表了三个时代。在文字还不够发达的时候或许其它部落称他们尧国舜国禹国。大禹治水或许受末代舜王指示而为之。
专家说了,土葬不利于土地使用,现在连5000年前的物品都找不到,这不是打专家的脸吗
天天在二里头,天天在中原找夏,找的到才怪!
不知女娲图,妄谈国中国。文人痛风手,指山河手疼。不知尼安城,枉为人中人。墨客痈舌口,路路疼足行。祖训难教孙,三皇五帝庸。名人败家仔,共工蚩尤愚。颂祖词常在,诬人语常新。父子阵长败,教徒骨谁识。
对头,改名就好找了,随便找个东西南北朝的都可以说是夏朝,
变着法的证明夏,夏不能是周朝人编出来的吗?
赞成作者观点。
有没有可能是历法的原因导致了纪年上出现几百年的误差
西邑-大的西邑国-大西邑国-“大西国”,找找看,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个“大西国”?好像是《山海经》中有一个“大西国”
禹朝,这个观点[点赞]
夏,夏县,夏后氏陵墓群所在地,近年来考古频繁出土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遗迹,西阴遗址、东下冯遗址、师村遗址、袁村遗址!层出不穷!
鄫封于随,随国历史上是存在的,只是被鄫国替代了,但随地的百姓一直称为随人,正如黄帝之前有唐国,后来尧居之,称陶唐氏,在禹夏,殷商,武周时,唐国一直存在,只是主人换了。。。。
我记得夏的象形文字是“一日在上,一人跪拜”,说白了,就是拜日[得瑟]
大邑西,大邑夏,西邑
荒天帝独断万古,都不能修炼了,有点东西想不起来算啥
请问小篇:这篇文章真实吗?能为我们八零后以及以上的人证明吗?因为我们那个年纪读书的人是那钱买资识的,除了学前班是三百多点的,一年级到初中每学期是四百到五百多点的,我们学的历史资识是大禹只是个治水工和移山工,从没有听过大禹是夏朝建立者,从青年的大禹和帝挚竞选族长失利后开始治水到帝挚掌管部落九年去世,让位二弟(帝喾),帝挚去世那年侄子(后㮨)才一岁,大禹治水己九年了,再到后㮨成年后去治水历经二年九个月才和上游方大禹相遇,治水才结束,大禹治水在历史记载才13年,我的这个说法大禹治水就30年起头了,大禹已超55岁了,帝尧的夏朝建立也有几年了,再到王屋山移山呢?八十多岁的大禹还在那搬石头吖!夏朝的(启)也掌管夏朝二十五年出头了。
一直以来,拿名字指代朝代是很正常的事儿!犹如侠义汉指的汉王朝,广义汉指的汉民族一样。尧舜禹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