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三年知青的我报名入伍,当五年汽车兵后,婉拒提干退伍回家

寇子淳晨想 2025-02-14 15:38:18

文‖原创,图来自网络。

那年,我刚满19岁,已经当了三年知青。

记得当时,冬天一到,四周的山岭就变得格外冷清,只有风在呼啸。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心里总是想着有一天能逃离那片荒凉的土地。

机会终于来了,那时征兵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而我,满怀期待地报名了。

入伍的那天,我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戴着鲜红的花,和一群新兵一起坐上了开往部队的火车。

车厢里人声鼎沸,我的心里却是空落落的。虽然嘴上说着是为了祖国,为了理想,但心底里,更多的是对未知生活的紧张和期待。

回头看看那些熟悉的山川、田野,我知道,这一走,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然而,面对的是一条艰难的路,虽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决心。我想,人生总得有个尝试,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1972年,刚刚报到的第一天,站在连队门口,我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和紧张。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一场彻底的洗礼。

军营里的一切都和我之前的生活截然不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铁血的味道,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坚韧。

那时,哪怕是最简单的站军姿,我也做得浑身发抖,手脚都不听使唤,但就是这样,我开始慢慢适应了。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我终于被分配到了汽车连。

回想那时候,能进汽车连是很多新兵的梦想,开车可不像其他兵种那么简单,得学会动脑筋,学会驾驶那些庞大的老旧卡车。

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因为,这样的技能能让我在部队里有一席之地,也能让我有一条更宽广的未来路。

有一天,连长叫我过去,说我被选中了,要去参加汽车培训。我心里有些受宠若惊,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毕竟那些卡车对我来说,简直像是庞然大物。

我以前连自行车都骑不稳,更别说开这种大铁疙瘩了。

然而,连长的一番话让我决心挺直腰杆:“只要你肯努力,什么都能学会。”

就这样,我背着沉甸甸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汽车兵生涯。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和其他几个战友一起,接受了艰苦的驾车训练。

我们每天都在烈日下,风尘仆仆地练习着开车。每次从大山小路开过,车身都会被颠得摇摇晃晃,那种感觉真是挺吓人的。

可每当我成功地把车开出一段路,心里就像燃起了一把火,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底气。

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也发现了一件让我心情沉重的事。

那段时间,家里的信件越来越少,尤其是母亲的身体状况,每次回信都能感受到她的虚弱。

每当看到母亲写的字迹歪歪扭扭的信,我心里就像被一只手紧紧攥住,痛得无法呼吸。

那时候,我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提醒我:我离家太远,难道就这样一辈子都看不见母亲了吗?而我的父亲,年纪也大了,担心他一个人承受太多。

每次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可是,作为一个士兵,我又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职责。

我开始在内心做着巨大的挣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是继续坚守部队,还是回去照顾家人呢?

接下来的日子,虽然我的汽车技术越来越熟练,但我心里的担忧始终没能消散。每次训练和执行任务时,我总能感受到那股沉重的责任压在我身上。

作为一名汽车兵,我的工作虽然不像其他兵种那么艰苦,但每次驾驶那些老旧的卡车,风吹日晒,不论是山路还是泥泞,都是在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去支援某个部队,带着满载的物资上山,途中遇到了山路塌方。

那些路段狭窄得只能容下一辆车勉强通过,而我们的“大依发”卡车根本就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行驶。

那时,我的心跳得几乎要跳出来了,因为前面就是悬崖,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我的手紧紧地握住方向盘,车身在摇晃中艰难前行,每踩一下油门,都是一次挑战。

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我带着车队顺利通过了最危险的一段路。

虽然心里松了口气,但那时的我也开始意识到,部队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责任和使命感。

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身心疲惫地互相聊着天,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家里。几乎每个战士都有着同样的心情——怀念家,想念亲人。

而我,想的更多的是家里的母亲。那时我每次收到父亲寄来的信,看到母亲依旧病弱的样子,心里那种焦虑感越发加重。

可部队里的生活,让我没有办法抽身回家,连亲戚朋友们打来的电话,也常常是空耳听到的消息。

有一次,我和几个战友在一起聊天,大家开始讨论起自己的未来。一个比我年长的战友笑着说:“提干之后,咱们就能一直留在部队,继续过这种集体的生活了,安稳一辈子。”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动,突然想起了连长那天告诉我的事——连里要推荐我提干,给我机会留在部队。

而且,我也知道,留在部队不光能继续学习技能,还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心底那股无法忽视的牵挂却一直在撕扯着我。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去接受这个机会。每当闭上眼睛,我仿佛又能听到母亲在病床上低语的声音,看到父亲一天比一天苍老的脸庞。

而我,居然为了自己的未来而远离家人,继续待在这片曾经不属于我的土地上。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思想的漩涡里转圈圈,部队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有些无力。

每当看到别人兴高采烈地讨论自己未来的工作、提干的前景,我却始终无法从内心找到对未来的热情和动力。

那天,连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心里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紧张。连长是一个极为精明、沉稳的人,他的眼神里总能看出些深意。

“你在连队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团里打算推荐你提干。”他说这话时,语气很平静,但我能感觉到他话里隐含的期许。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震。提干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意味着留在部队,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我的心却突然变得沉甸甸的。说实话,部队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我已经习惯了这份秩序和责任感。

身边的战友们,大家一起吃一起睡,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那种互相扶持的感觉,让我不觉得孤单。我仿佛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然而,回家的念头,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每一次看到自己收到的家信,看到母亲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我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压住。

母亲的病情每况愈下,而父亲虽然一直在撑着,但年纪大了,身子骨也越来越弱。作为家里的唯一儿子,我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宿舍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连长的建议,和母亲的病情,像两股无形的力量,不停地在我心中拉扯。

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是应该继续留在部队,还是应该回去照顾家人?

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仿佛要决定我未来的所有命运。

第二天,我走进了连长的办公室,心里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连长,我决定……我决定不提干了。”我一字一句地说出来,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连长听后愣了一下,眼睛微微眯起,似乎是想要探究我心里的想法:“你知道这样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吗?”他问我。

我点点头,心里却已经有了决定:“我知道,可家里真的不能再等下去了,母亲的病情让我担心,父亲一个人撑不起整个家。”

我回答得很平静,但连长的脸上却闪过一丝理解的表情。他没有再劝说我,而是轻轻叹了口气。

“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做。以后无论在哪里,记住,家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我走出连长的办公室,心里却依旧像沉甸甸的石块压着,难以松开。我知道,选择回家,意味着我要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可能会错失未来的机会。

但回望一眼这个曾经让我坚强成长的部队,我的心里却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家,永远是我最坚强的港湾。

退伍回家的那一天,我站在部队的大门口,心里没有一丝欢喜,反而是深深的空落。

我知道,离开了这里,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但我也知道,家里的担子,终于可以交给我来挑起。母亲的病情没能等到我多回几次,父亲依然是那个忍耐着的坚强男人。

回到家里后,我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农活和家务,生活变得简单却充实。

很多人都说,退伍后还能过得好吗?

我心里清楚,真正的责任,是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去体会。虽然这五年的军营生活让我错过了许多机会,但我从未后悔。

当年那份选择,带我回到了最需要我的地方。就算日子再艰苦,回到家人身边,才是我最该走的路。

岁月流转,回头看那些过往的选择,我觉得自己没有错。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但一旦决定了,就去承担,去前行。

0 阅读:132
寇子淳晨想

寇子淳晨想

寇子淳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