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八路军。八路军当时是我党领导的最大一支武装力量。八路军下辖3个师,其师长、师政委的权力、地位,可想而知有多么大、多么高。

可是115师政委罗荣桓,1939年率部进入山东,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何到1943年才真正主持起山东的大局?或者说,罗荣桓为何历经4年之久,才成为山东根据地的一把手?
山东的问题很复杂,刘少奇在1942年年中,返回延安的途中,经过山东,处理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可还是没有真正解决掉,只能说代表中央初步插手、初涉问题核心。
其实山东的问题,说简单点就是“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问题。这不是中央一拍板就能决定的事,它牵扯到山东根据地的方方面面,一个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分裂,带来亲者痛、仇者快的结果。
山东的情况可以分作罗荣桓来之前和来之后。1933年,山东省委在2月、7月,遭到两次严重破坏,与中央、上级部门北方局失去联系。
直到2年后的1935年冬天,通过河北省委代表黎玉,山东的一些党员才跟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
而在此之前,我党在山东的革命情况,处于半停滞的野蛮发展,有不少敌特、顽特趁机混入组织。
这也是为什么在抗日时期,山东根据地进行了数年的“肃反”。
1936年春天,北方局派黎玉到山东担任省委书记,负责重建省委和恢复宣传、教育、统战等工作。

1937年9月,黎玉分区发动党员,统一领导,在山东各地从无到有创建抗日武装。
由于山东省委刚重建一年多,省委领导又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因此不到一年时间,山东各地出现大大小小、独立发展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的军事机构。
而八路军主要集结在山西、河北一带,尚未开进山东;中央也只给山东省委支援来8名红军干部。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山东各地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部队。
1939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山东境内正式组建起八路军第1纵队,徐向前任司令,朱瑞任政委。
在徐向前、朱瑞的领导下,山东纵队进行了5期整军。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八路军第1纵和山东纵队不是一码事,但他们的机关在1939年10月合并了,山东纵队番号仍在(山东纵队机关在1940年6年恢复建制)。
在1939年3月,罗荣桓率领东进支队(主要由115师直属部队、686团组成),进入了山东。
八路军第1纵队,主体是115师部、教导大队、343旅、山东和苏北地方武装。1纵在1941年1月又撤销番号。
简单来说,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的地位是平行的,都受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后来中央又将他们全部纳入1纵,由徐向前、朱瑞统一领导,后因有崇高威望的徐向前离去(1940年6月回延安了),1纵的作用和建制名存实亡,山东红色武装也不复统一指挥。

除了部队,还有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领导机构问题。1纵成立后,很快又成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任书记(徐向前只是委员),1纵归其直接指挥。
可是在1938年5月,郭洪涛受中央派遣,带部分军政干部来到山东,郭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并任新成立的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其中任委员)。
那么,山东党政军民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山东分局呢,还是山东军政委员会?之外还有个全省统一的半公开行政机关,黎玉领导,形同政府职权。
除开这些机构问题,还有人事问题,徐向前、郭洪涛、陈光、朱瑞、黎玉、罗荣桓等同志,到底谁才是山东根据地的一把手?
徐向前在,徐向前就是,但名不正,没有相应职务,他是以威望得到众人认可的;徐向前一走,勉强团结、统一起来的山东根据地就再次出问题了。
山东党政军如何实现一元化领导?早在1942年下半年,中央就有在各根据地,实现统一领导,协调党政军民各组织之间关系的想法了。
但是罗荣桓为何到1943年3月,才当上山东根据地的一把手?其实筛选“山东一元化领导”人选的这个过程,在115师进入山东就开始了。

在此期间,建制和人事不断变化。最先出局的是郭洪涛,1939年10月下旬被中央和北方局调回延安;再是徐向前1940年6月,因“七大”筹备离开;接着是陈光、朱瑞。
值得一提的是朱瑞,在徐向前离开山东后,身兼山东分局书记和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两项要职的他,已是名义上山东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可是他根本无法领导115师。
最后,中央决定罗荣桓来主持山东根据地党政军全面工作。为了让他没有掣肘,朱瑞和陈光都被调离山东。
1943年3月,山东军区成立,罗荣桓任军区司令兼政委,并任115师政委兼代师长。而山东纵队则在1年前就撤销了,机关和部队要么合并成山东军区一部分、要么成为地方军区。
如此一来,山东根据地统一的军事领导中心问题就解决了。
陈光走了,朱瑞没走,但是在刘少奇的谈话和中央的指示下,罗荣桓在实际上负责起山东的党政军全面工作。而朱瑞没走的原因也很简单,考虑到人事过渡问题。
1943年9月,朱瑞一离开山东,中央就把罗荣桓任命为山东分局书记。至此,他名正言顺地统一领导山东根据地。
罗荣桓没有辜负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在他的统一领导下,山东根据地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山东根据地的起点不高,但是到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前,已然成为实力最强大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爆发前,我党前往东北的10军大军,其中有6万出自山东根据地,可见罗荣桓的能力多强、贡献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