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的一天,西北军区党委给军区各军,发去一封开会电报,通知各军参谋长都到兰州来开会。廖汉生收到这份通知时疑惑不已,自己是西北军区党委委员,怎么不知道党委要召开会议,而且是要各军参谋长参加。

当时廖汉生身上还兼领着多项军政要职:第1军政委、青海军区政委、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政府副主席。
这事本来不需要廖汉生处理的,但当时第1军的军首长,只有他一人还在位工作。
军副政委余秋里、军长贺炳炎在建国前后离职就医,后又被贺龙要到新组建的西南军区工作。
副军长王尚荣在51年初进了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被院长刘伯承力荐到总参谋部工作,任作战部副部长一职。
有人会问第1军参谋长哪去了?当时第1军参谋长名叫陈外欧,因西北战事结束,没有什么工作需要了,便早早转到军队院校工作了。
收到军参谋长开会电报的廖汉生,立即给西北军区司令部打去电话,询问要各军参谋长去开什么内容的会。
接电话的是西北军区参谋长阎揆要,他简明扼要地回答:“开会是商讨接下来的军区整编问题,只留下第1军,其他各军全部拆掉。”
整编裁军一事廖汉生早有耳闻,1952年1月毛主席批准的《军事整编计划》他看过了,大致内容是我军将在年内,裁减286万人,从627万人降至341万人。
廖汉生是有心理准备的,奈何此次裁军,西北军区将被裁掉的编制和人数太多了。西北军区现9个军,直接砍掉8个。

廖汉生认为这么大的事,只让军参谋长们参会讨论,显然是不合适的,有点大题小做了。
因此,他以军区党委委员的名义,向阎揆要提出召开党委扩大会,请各军首长们来参加,一起讨论,有什么问题和情绪也好解决。阎揆要表示同意。
挂断电话后,廖汉生便乘坐吉普车出发,长驱400多公里,从西宁到兰州。
到了兰州的西北军区司令部办公楼,廖汉生一下车就撞见了阎揆要,当即就询问其他各军都有什么人来了。阎揆要说一个没来。
廖汉生十分惊讶,怎么会这样?召开党委扩大会他们一个都不来?
阎揆要解释道,军区方面给各军发去电报,说谁愿意来就来。意思就是不来也没关系。
廖汉生顿时就急了,此次整编独留第1军本就惹眼,其他各军心里有股子气,开会竟然只有第1军的人赶着来,这不是把自己和第1军架在火上烤吗。
他直接告诉阎揆要:“你们这样发电报,谁愿意来?我一个人来还开什么会,我也回去!”
说完,廖汉生就招呼警卫员上车,准备往来处西宁赶。
这时,恰好军区副司令张宗逊从楼里出来,大声喊:“等一下,等一下,廖汉生你别走了!”
廖汉生的车停下后,张宗逊就问怎么回事。
廖汉生竹筒倒豆子般,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张宗逊听后觉得有道理,就让军区党委再发一份电报,提出明确要求:各军军长、政委都来兰州开会。

廖汉生这才熄了离开的心思。他对此次整编裁掉的8个军感到非常惋惜,但此事又是中央决定的,势在必行。
大规模剿匪作战基本结束,抗美援朝又转入阵地防御作战阶段,当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抓紧恢复经济,同时尽可能提高军队质量——质量上去数量势必要下来。
当然,西北军区一下裁撤8个军、只留1个,幅度是有些太大了,可西北地广人稀,哪能长时间养这么多兵,这不利于西北的经济建设。
西北面积辽阔,西北军区现有的9个军撒下去都不算多,甚至可以说少了,但彼时新中国与苏联交好,不用太担心西北战略防御问题。
未被裁的第1军,是资历相当老、战功卓著的部队,前身是湘鄂西苏区的红2军团,可是跟他们资历相仿的,还有前身是湘赣苏区红6军团的第2军;
前身是陕北红军的第4军,前身是红一方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的第6军,第3军和第7军的来源相仿,都是原红2军团一部和山西新军部队。
还有3个军,第5军、第19军和第9军,前身分别是新疆地方军、西北军起义部队和山西新军,及新疆国民党起义军。

大家对此次裁军都十分惋惜,但这是中央和上级决定的。后续西北军区召开的扩大会,各军首长只是简单讨论了一下如何执行的问题,都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和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