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八段锦的讲解有很多,大家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人练过,但未必理解深刻。有人没练过,正纠结于诸多锻炼项目的选择。我已经写了超过50篇八段锦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是自己的练功心得,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八段锦。
时值春节假期,大家该吃的、该玩的、该睡的,都差不多了,可以开始锻炼身体了。本文就来详细讲讲为什么要选择八段锦。
八段锦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八段锦就是体操,很多人的确就是当成体操在练。
有人说八段锦就是拉筋,因为别名就是“拔断筋”,除此之外都是胡诌。
有人说八段锦是导引术,但不是气功,所以不要拿气功那套来说事。
八段锦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的举措。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第62个(之前为第97个,后经过整合调整为62)体育运动项目,八段锦就名列其中,所以八段锦是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功法目录
其实类似八段锦这种功法,在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古时科技不发达,缺医少药,人们的生存环境很恶劣,因此就想办法强身健体,通过调动自身能量进行防病、治病。有的功法是做动作,有的功法是静坐,做动作这种被称为导引术。像流传度较高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这些都属于导引术。

马王堆导引图
导引术算不算气功呢?当然算。可能是因为八九十年代那场气功热,使得很多人对气功有负面印象,其实大可不必,当初那些乱象、那些大师代表不了气功。气功其实是近现代才出现的词,建国后成了统一的名词,包含了导引术、内丹术、坐禅等等。气功的典型特征是“三调合一”,三调就是调身、调息、调心,只要是三调合一,就可以纳入气功的范畴。
导引术当然强调三调合一,所以理所应当属于气功。只不过不同的气功功法也有区别,比如静功就讲究意守丹田,再用丹田元气行气经络;而导引术是动功,是从动作入手,用外在实现对经络的导引,筋肉骨节活动开了,经络通畅了,心神平和了,自然就能强身健体。
八段锦为何会有这么多版本?八段锦最流行的是国体版,也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发布和推广的版本,其正式名称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就是一定要带上“健身气功”这个前缀。或者说,如果加上了这一前缀,那么指的就是国体版。
网上还有很多其他八段锦版本,像什么道家、少林、古法等,当然很多都是后世“创编”的。因为八段锦无论是名称还是各式的顺序,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现在各种版本这么出奇得一致,显然是人为造成的。
说到版本众多,其实并不奇怪。以太极拳为例,传说是南宋时期张三丰最先创立,但一般被认可的说法是明代戚继光创编戚家拳,明末清初时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根据戚家拳创立了太极拳,这才是后世流传的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后来杨露禅“偷拳”,创立了杨氏太极拳,陈家沟的太极拳就被称为陈式太极拳,再后来又有了吴氏、武氏、孙氏几个流派。

24式太极拳
流传最广的是杨氏太极拳,又分为大架、小架,大架又可再分为85式、108式、115式等。建国后国家体委(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后来又有了88式、48式、42式,都是表演套路。尽管流派、版本众多,但都具备太极拳共性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
八段锦不是拳法,就是几个养生动作的集合,前后虽有关联但并没有动作上的起转衔接,本没有什么固定套路,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很正常。道佛武医等本就有各种养生术,而导引术更是重要内容,有了八段锦这么一套相对成型的导引术,大家就会借鉴,并演化出不同的版本。

金刚功
单单道门的八段锦,版本就非常多,比如比较流行的八部金刚功,其实就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丘处机创立)的八段锦版本。只不过金刚功和国体版有很大区别,练的人相比八段锦也少得多,尽管在各式名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少有人将两者联系起来。
如何将八段锦做到位?很多人练习八段锦是照着网上的视频学习,甚至照着视频、口令跟练,认为每个动作细节都不能错,这就是做到位。而由于版本太多,很多人更相信官方推广的国体版,只认国体版,认为一定要跟国体版演练视频一模一样才是到位。
首先声明一下,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国体版很好,自己一开始也是练的国体版(后来结合其他功法和实践做了些融合),而且始终认为国体版是最适合初学者的版本。为什么呢?因为国体版动作相对简单,各种讲解很多,跟其他人练一样的版本也有利于交流。
国体版为了传播和推广,将动作标准定型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很多地方过于刻意,也没有讲解出经络导引的要领,毕竟是针对初学者,要更有普适性,不用苛求。但搞出来一套八段锦竞赛功法来,就纯粹是走错方向了。而且到处推广团体练习和考级,也是我不认可的,这是重走了太极拳普及中的歪路。
八段锦不是表演套路,而是个人修炼的养生功法,只有感受到个体差异性,才是真正练到位。这里提几点建议:
1、深究原理,内外兼修。
前面提到八段锦的功效,除了外在的活动身体、拉筋,还有内在的调理三焦(胸腹)、导引经络,以及调息和调心。这是大的原理,还要进一步了解每式的原理和目的,了解每式外在和内在的关键,然后做到位。

十二经脉
比如一式和三式的重点都是胸腹的三焦,其中一式导引的是心包经和三焦经,三式导引的是脾经和胃经。二式的重点是强心肺,导引的是肺经和大肠经。五式、六式、七式重点都是强肝肾,六式导引的是肾经、膀胱经,七式导引的是肝经、胆经。详细讲解可看我之前的文章,尤其是精讲系列,这里就不赘述了。
2、实践为本,匹配自身。
有人只知道逞口舌之快,到处指手画脚,好像知道得挺多,却都是搬运,没有太多自己的理解,不能沉下心刻苦练习,所以缺乏验证,更没有实践心得。有人只知道“死练”,不总结、不深究,很少学习,看到他人深入讲解还感到反感,不愿去了解更多,更不要说学习了,停留在自己的肤浅认识中,因此不可能有长进。有不少人张口就说自己练了几年、几十年,大多都属于这两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练功也是如此,因为练功本就是熟练技能,不是学术研究,讲究熟能生巧,但一定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且要能够从实践中升华出理论来。要动脑筋地实践,不断总结、改进,同时还要学习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要学习的各种知识中,中医知识最为重要。只有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才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在练功中做到定制,跟自己相匹配,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功效。
3、阶段晋级,循序渐进。
有人会说,提了这么多要求,要掌握起来太难了,单做动作都已经手忙脚乱了,怎么再去顾及调息、调心、导引?须知凡事都是循序渐进的,各种要求是逐步叠加的,并不是说马上就要做到。

新识评八段锦五个等级
我结合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八段锦的六个要素,包括拉筋、眼手、呼吸、内劲、气感、导引,并按练习水平分成五个等级。比如等级一就只需要关注外在的拉筋,并采用自然呼吸,呼吸只用于控制动作节奏,这样就很容易将动作练熟。到了等级二,因为动作已经熟练了,就可以将关注点放到眼手合一上,手到眼到心到,自然呼吸加上腹部缩放,加强对胸腹内部的刺激。具体细节见我的相关文章,关注后进入主页很好找。
有了等级划分,就大大降低了各级的要求和难度,也明确了各级的目标,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新识评专注于养生、修身的研究与实践,只发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关注后查看主页置顶文章,可获得八段锦精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