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桢玥教授就一项关于EPA(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在高糖环境中对脂蛋白(a)[Lp(a)]及非修饰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点评。该研究由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Preston Mason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大会上进行报告,揭示了EPA在抗氧化领域的独特潜力,为IPE作为多效性降脂药物的地位再添新证据[1]。IPE不仅以其降脂效果著称,更凭借其抗炎、抗栓、抗氧化及稳定/逆转斑块的能力,贯穿于ASCVD疾病进展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正是REDUCE-IT研究中IPE实现心血管获益达25%以上的原因所在[2]。
IPE多效性再添力证:显著抑制Lp(a)与LDL氧化,守护心血管健康
研究背景
Lp(a) 水平升高是心血管(CV)风险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目前正在开发针对性的分子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氧化型Lp(a)水平较非氧化型能更好地预测CV事件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REDUCE-IT研究显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高纯度EPA制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能够有效显著减少糖尿病和确诊CVD患者心血管事件。作为一种含有多个共轭双键的脂肪酸,EPA可通过以脂质为中心的强效清除机制抑制脂蛋白氧化。基于此,研究者测试了EPA在高糖条件下对 Lp(a) 和非修饰LDL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模拟高血糖患者体内的某些方面。
研究方法
通过等密度离心法将 Lp(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富集 Lp(a)至占总载脂蛋白B颗粒(ApoB)含量的41%。将 Lp(a) 和非修饰LDL样本在37℃的高糖(200 mg/dl)条件下与EPA(50 µM)一起孵育30分钟。然后对样本进行硫酸铜诱导氧化(20 µM),通过比色法监测定丙二醛(MDA)的形成来监测氧化过程。
研究结果
在高糖条件下,富含 Lp(a) 的血浆氧化增加,在4小时达到峰值,与基线相比增加了32倍(0.37±0.04 vs. 12.27±0.61 µM,P<0.001)。非修饰LDL在高糖环境中也明显氧化,但与 Lp(a) 氧化速率不同,其在3小时后达到峰值(0.28±0.09 vs. 10.91±0.93 µM,P<0.001)。EPA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了Lp(a)和LDL氧化,在 Lp(a) (4小时)和LDL(3小时)达到氧化峰值后,EPA分别抑制了57%(5.29±0.25 µM,P<0.001)和81%(2.12±0.09 µM,P<0.001)的氧化效果。
研究结论
在高血糖条件下,EPA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富含Lp(a)的血浆和非修饰性LDL氧化。EPA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源于其亲脂性和高度共轭的结构,这些特性使其在脂质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清除自由基。EPA的强效抗氧化活性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和 Lp(a) 升高患者的CV风险。
专家点评
《国际循环》
今年8月儒道心学会议上,Dr.Nelson全面介绍了IPE不依赖于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的降脂多效性获益机制,可全面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此次ESC年会又报道了“体外环境中高浓度葡萄糖促进Lp(a)氧化,EPA可抑制该途径”的研究。您如何理解该研究的数据?其对临床应用IPE有怎样的启发?
陈桢玥教授:ESC年会发布的这项基础研究揭示了EPA在抗氧化领域的非凡潜力,其发现值得讨论。高糖环境可以增加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反应速率,并可通过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的合成,降低抗氧化能力,使得氧化反应更容易发生。Lp(a)和非修饰的LDL被氧化后会加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抗氧化则能够降低心血管风险、保护血管内膜和稳定斑块。而EPA在此研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它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了LP(a)和LDL氧化,这种双重抗氧化作用体现了EPA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多维度效应。
正如Nelson教授在今年的儒道心学会议上强调:IPE的心血管获益独立于基线TG水平和TG降幅,单纯TG水平下降只贡献了25%中的不到3%的心血管获益。IPE是真正具有降脂多效性的降脂药物,能够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展的每一个过程,具有降低TG水平、抗炎、抗栓、抗氧化、稳定/逆转斑块等多重心血管获益机制,可以全面的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
我们知道即使在LDL-C水平控制良好的情况下,Lp(a)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LDL-C的6倍[3],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目前并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REDUCE-IT研究Lp(a)亚组数据显示,不论基线Lp(a)水平如何,IPE都可以一致性地降低心血管事件[4]。其结果再一次印证了IPE具有强大的降脂多效性,通过抑制Lp(a)的氧化,IPE与未来降低Lp(a)水平的药物联合应用将是一个完美的治疗方案。
《国际循环》
REDUCE-IT研究ACS亚组显示,IPE用于近期ACS患者(12个月以内)获益37%,优于12个月以上ACS患者的22%,提示ACS患者应尽早使用IPE。近期ACS患者获益更大的结果是否与IPE多效性相关?您如何看待ACS患者的剩余风险管理?
陈桢玥教授:ACS患者是ASCVD人群中风险最高的人群,往往存在高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易损斑块等。在REDUCE-IT研究ACS亚组分析显示[5],IPE用于12个月内的近期ACS获益更显著,风险下降37%(NNT=11),优于ACS发作≥12个月的患者,风险下降22%(NNT=21),支持ACS患者尽早启用IPE(4 g/d)治疗。一般来说,时间越长,降脂治疗带来的获益越大,该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短期获益更大,说明获益不完全来自脂质水平降低,更与ACS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进一步证实了IPE的抗炎作用。
ACS患者的易损斑块在血液循环中更容易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等事件。因此,早期使用IPE治疗,可以从抗炎、抗血小板和抗氧化等多个角度更好地管理患者。众多循证证据支持IPE的终点获益,如EVAPORATE研究[6]等也发现IPE可使低衰减斑块减少17%,平均约每个月减少1%。且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总非钙化斑块、总斑块体积在IPE治疗组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减少。对于ACS患者来说,早期干预的获益更大。因为越靠近首发事件,复发风险越高。早期使用IPE可以抑制事件复发的高峰,提高治疗的性价比。因此,对于ACS患者来说,尽早使用IPE非常重要。
总结
新的研究证据不断出现,为IPE在全面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中的独特价值夯实基础。2024年美国最新糖尿病、心肾和代谢疾病管理的多学科实践指南对于脂质管理、ASCVD抗炎,均作了IPE治疗推荐[7]。及早应用IPE以最大化患者获益的理念,特别是针对ACS患者,强调了早期干预对于改善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性。未来,IPE与其他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S Sherratt , P Libby, et al. High glucose enhanced lipoprotein(a) [Lp(a)] oxidation in a manner inhibited by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in vitro. 2024 ESC.
[3]Björnson E, Adiels M, Taskinen M R, et al. Lipoprotein (a) is markedly more atherogenic than LDL: an apolipoprotein B-based genetic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83(3): 385-395.
[4]Szarek M, Bhatt D L, Miller M, et al. Lipoprotein (a) blood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with icosapent ethy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83(16): 1529-1539.
[5] Steg PG, Bhatt DL, Miller M, et al. ACC 2023.
[6]Budoff Matthew J, Muhlestein Joseph B, Bhatt Deepak L et al. Effect of Icosapent Ethyl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Triglycerides on Statin Therapy: A prospective,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EVAPORATE): Interim Results.[J] .Cardiovasc. Res., 2020.
[7]Handelsman Y, Anderson JE, Bakris GL, et al. DCRM 2.0: Multispecialty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cardiore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Metabolism. 2024 Jun 4:15593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