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二战德军“娃娃师”误解很深:他们狂热,却是真正的军人

审时度势历史说 2023-09-28 06:06:02

1944年6月6日,在数以千计的舰船与飞机的掩护下,盟军的诺曼底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滩头站稳脚跟后,盟军希望以一波迅猛的攻势将战果最大化,在蒙哥马利的亲自策划下,英军最为精锐的第二集团军协同加拿大友军继续向前推进,目标直奔法国北部古城卡昂,借此洞穿德国人的防线。

德军显然不愿坐以待毙,立马抽调部队试图拦截盟军。在卡昂城外围,英加联军遭遇了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英国人对接下来的作战持有颇为乐观的态度,情报显示,这支于1943年初才开始组建的部队相当一部分士兵居然还没成年或是刚满18岁,配发给该师的补给品中甚至还有牛奶和糖果。

此外,SS第12装甲师的士兵看起来似乎也有些军纪散漫,闲暇时在坦克上乱涂乱画,有人还把自己女友的名字涂上去。

在英国人看来,把一支由新兵蛋子组成的部队推上前线,是德国法西斯政权黔驴技穷的表现,他们认为这场战斗将很快结束,SS第12 装甲师不会给盟军一天之内拿下卡昂的目标造成任何阻挠。

然而结果却令人倍感意外:这场本该速战速决的战斗被硬生生地拖到足足一个月;正面战场上,这群身经百战的英军老兵差点没打过对面的未成年人,而德军的表现也让不少见惯生死的英军官兵感到崩溃。

1944年八月初,盟军突入弗雷斯的第二天又跟SS第12装甲师交上了手,后者接到命令要求拱卫全军的右翼防线,尽量拖延时间,争取让更多友军部队逃离盟军包围圈。

于是攻入市区的盟军看到了震撼的一幕:有数十名SS第12装甲师的年轻士兵始终拒绝投降,即便身陷绝境也奋起反抗,直到全军覆没。有盟军士兵不禁感慨:我们不得不杀死他们每一个人,这真是太可怕了。

二战中纳粹高层用精美的军服和所谓的“十条军规”将德军包装成了“文明之师”,加上德军客观上顽强的战斗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二战德军迷。毋庸置疑的是,任何鼓吹军国主义的言辞都是可耻的,但SS第12装甲师在其中却是个例外。

如今不少人认为,“希特勒青年团”在战场上表现出的狂热,完全是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出于对纳粹党魁的个人崇拜,但事实上,人们对SS第12装甲师的误解非常深。当了解真相后,您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群真正值得钦佩的军人。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支部队是如何诞生的。

1943年初,德军开始计划组建党卫军第12装甲师,特意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其他装甲师中抽调了一批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由弗芮茨·威特少将担任师长。

该师士兵由德军高层从全德国年轻人中精心挑选,旨在打造一支模范性的精英部队。不过在组建过程中,随着一批纳粹青年团成员加入,该师严重超编,登记人数达20540人,除去缺编的,实际也维持在1.5万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纳粹高层并没有预见到失败降临得那么快,这支部队组建时,挑选的士兵大多生于1926年,全师士兵平均年龄仅有16~17岁。也就是说,一年后被送上前线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成年,是名副其实的“娃娃师”——初次相遇时,盟军也是如此嘲讽对方的。

1943年6月,新组建的编制成为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4个月后升格为装甲师。随后,SS第12装甲师在比利时贝弗洛集结,士兵们接受了极其严格的训练,威特少将坚持让孩子们在十分接近真实战场的环境下接受实弹训练。

1944年4月,SS第12装甲师被调往诺曼底附近,并在那儿接受了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的检阅,并获得后者肯定。

盟军登陆行动展开后,德军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部于1944年6月6日15时5分向SS第12装甲师下达命令,将该师调拨给第47装甲军,并要求其与友军携手向西翼盟军展开进攻,力图将敌军歼灭。

显然,这条命令超出了当时德军的实力,更别提这群初登战场的孩子了。有着“装甲梅耶”之称的SS旗队长库尔特·梅耶曾计划率领麾下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在阿贝地区向盟军发起一波汹涌的反攻,无奈敌方攻势实在太过猛烈,不得不放弃了计划。

即便如此,SS第12装甲师仍借着夜色,顶着满天炮火如期抵达作战位置。

正如先前所说,当英国第二集团军逼近卡昂城外围时,这支士气正盛的精锐部队完全没把对手放在眼里,还嘲笑对方为“娃娃师”。然而当战斗打响后,英国人瞬间傻眼了。

在长达33天的战役中,盟军一方始终在各个方面对德军保持着碾压性优势,尤其在重武器上,英、德双方坦克数量一度达到10:1。老兵们认为,德军这群新兵蛋子将一触即溃,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德军利用一切能用的武器和手段阻止盟军坦克前进,有人不惜扛着炸药与盟军坦克同归于尽。

有位名叫切斯特·维尔莫特的战地记者记述称:SS第12装甲师战斗得非常顽强,甚至该师表现出的战术素养配不上士兵们的勇猛。

隶属于16炮兵连的鲁道夫·斯切夫回忆称:敌军士兵们如果没能完成任务,撤回后会流泪痛哭。

而一位英军军官则将这场战役描述成梦魇:“他们像一群狼一样追踪并击毁我们的坦克,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不得不杀死这些孩子。”

巨大的损失逼迫盟军暂停进攻,怎料在6月8日晚,德军反而对加拿大军队占领的村庄发起突袭并险些将敌方击溃。好在英军支援及时,在损失6辆坦克后,德军不得不放弃进攻。

为击垮SS第12装甲师,英国人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如连续12小时无差别炮轰敌军阵地等,但收效甚微。

战役第七天,师长威特少将阵亡,“装甲梅耶”接过指挥权,继续同盟军缠斗。

最终,英军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拖垮了对方:他们策划了数轮大规模攻势,如6月26日的“埃普索姆”行动、7月8日的“特尔福德”行动等。在一场行动中,英军步兵阵亡率高达1/4,虽然损伤惨重,但德军的消耗显然更大。

此时,整个师已疲态尽显,麾下许多部队已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即便接到来自元首“不准撤退直至最后一人”的死命令,梅耶在得知全师减员严重、弹药即将告罄后,毅然要求后撤,最后终于在1944年7月11日被SS第1装甲师替下。从战场形势来看,正因为他们的坚持,德军至少有两个集团军免遭全歼。

总而言之,SS第12装甲师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令盟军倍感惊叹,或许有人认为,这群青年对战争的狂热绝大部分出自对纳粹党魁的崇拜,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说来还颇为悲情。

第三任师长胡伯特·梅耶撰写的SS第12装甲师战史中提到:该师相当一部分士兵其实是奔着报仇来的,他们的亲人在盟军的空袭中丧生,自己成了孤儿。

他们心中没有极端的民族主义,也不吃纳粹那一套,跟盟军真刀真枪干仗只为给亲人讨个说法。

事实上,这群孩子在战场上拼命,在战场之下却十分规矩。虽然将盟军视为仇人,但他们从不虐待战俘,而是严格遵守国际公约,将战俘送到后方。

SS第12装甲师也从不掠夺平民的财物,相反,他们会在战斗打响前尽量保护平民撤离战场。曾有一名士兵因抢劫平民被执行枪决,在这支部队中,这样的案例记录在案的仅此一例。

1945年5月8日,SS第12装甲师在奥地利向美军投降,但拒绝悬挂白旗。

当然,美军并没有为难他们,后者配得上“真正的军人”的称号。或许这些孩子心中的仇恨后来被时间瓦解,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明白,对国家来说,战争有赢有输,但对平民而言,从第一枪打响起,战争便没有胜者。

0 阅读:1

审时度势历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