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逝世后发生怪事,国务院吵了一整晚,周总理拍板了两项决定

百年人物志 2025-02-18 10:53:46

周总理是我党和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共和国的总理。张治中则是国民党将领,出身于黄埔系。然而,就是这样两位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人,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周总理和张治中的友情开始于黄埔军校。1924年,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1月,张治中来到黄埔军校任职,由此结识了周恩来。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周总理和张治中多次在谈判桌上相互较量,甚至强硬对峙,但在桌下,他们却能够抛开一切成见,把酒言欢。

晚年,张治中回忆起自己与周总理的交往时,还感慨道:

“我们一见如故,他为人热情,谈吐、风度、学养,都具有很大吸引力。”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离开广州,就此与张治中分离,虽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在他们心中,爱国是彼此心中最根深蒂固的存在。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努力着。

1949年4月,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背景下,张治中率领代表团来到北平再次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周总理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

经过反复磋商后,双方代表团终于同意就和平协议达成一致。但遗憾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平谈判就此破裂。

北平谈判破裂后,代表团的许多同志都表态愿意留下来,但有着“愚忠”思想的张治中心中却纠结不已。

张治中是国民党上将,但他历来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是我党的好朋友,为国内和平大局,更是先后三次来到延安。

重庆谈判期间,为了保障毛主席的绝对安全,他不仅让出了自己的住宅,而且就警卫工作做了详细周到的安排。

在主政新疆期间,他更是释放了被关押在新疆监狱里的我党人士,并将他们安全送到了延安。可以看出,张治中是我党名副其实的好朋友。

张治中一再表示自己作为首席代表要回南京复命,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林伯渠等人多次上门劝阻,但均被他婉拒。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来到了他的住处,诚恳地说道:

“西安事变,我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不久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和南京地下党的努力下,张治中先生的夫人及其子女被安全送至北京。张治中被周总理和共产党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最终下定决心留了下来,参加不久后召开的新政协。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付出了很多努力。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张治中逝世后,却发现了一件怪事:关于如何处理张治中的身后事,党内领导发生了严重分歧。当时,统战部给出的意见是不搞告别仪式,低调处理。为此,国务院曾发生了激烈争吵。

最终,周总理亲自拍板做出两项决定,一,举办追悼会,二,通知张治中在党内外的朋友。

4月9日,周总理亲自主持了张治中遗体告别仪式,向这位老朋友作了最后的告别。

参考资料:文史月刊2012年5期、党史纵览2018年9期

0 阅读:79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