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习武,武人好文——试论明代文武官员的位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明川说历史 2023-05-27 09:04:02

“从古至今,文以政,武以立国”,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两方面又是如何协调好的?同时,如何维持文武双全的平衡,也是每一个朝代最头疼的问题。纵观帝王制度,中国历代朝代,大多都会选择一方作为主导,比如汉代,唐代,虽然大多是以文官为主,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取得了令后人称颂的成绩。然而,宋代的士大夫们却偏重“文”而不重“武”,这使得他们在沙场上的不得志遭到了后世的批判。明代的文官、武官身份结构的变化,不仅受唐、宋两代的“文、武”之争的影响,而且与当时的政治体制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自身的特色。

试论明朝文臣与将军的身份结构。明朝是在马背上建立起来的,他很清楚一国的军队有多么强大。但是,做为开国之君,他也要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一方面要以武将为根基,一方面要吸纳优秀的人才,尽量防止唐末藩镇分裂,以及宋代的士大夫队伍过多。 所以,明朝建国期间的文武关系表现出了与宋代截然不同的气氛,但是从中期起,就又回归到了与宋代相似的重文轻武的旧路上了,直到后期,这一现象才发生变化,以专横的武将为主要特点,但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武将的身份变化和明朝文臣的军事政策密切相关,按照这个军队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洪武到宣德,第二阶段是正统到正德,第三阶段是嘉靖到崇祯,第三阶段是比较没落的阶段。

武人好文,文臣习武。在明代,由于取消了相位,设立了内阁,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为维持政权的稳定,统治者在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采用了大量的文官来统帅军事,以防止军事将领势力过大和藩镇分裂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明末的军队才会如此的虚弱,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抗衡外敌,最终导致了明末的覆灭。大明初期,朱元璋以开国之君的身份,以军事将领为主要手段,这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想,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重军事轻文化”。而伴随着这个国度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就必须要有一批精通儒学,恪守封建主义,善于治理的官员,才能将这个国度治理得井井有条。因而,到了明代中晚期,朝堂上便出现了大量的文官,而为避免这些武官一拥而上,危及到皇帝的权力,也就使得这些文官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主力军。由于建立了“文官统兵”体制,君主借助“文官”的力量,将军事力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

这种兵权体系长期维持着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并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到了明代后期,因为种种危机,导致了统治者认识到了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并赋予了他们一些权利,导致了明代后期的军事上,他们变得骄横起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明代的文官、将军们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明代前期,因为是一个重武轻文的时代,所以,在当时,将军的身份比文官要高得多。到了明代中晚期,由于建立起了“文官”体系,皇帝陛下重文轻武,所以,“文官”的地位逐步上升,一度超过了“武将”,甚至还产生了不少“文官”的职位。明代的文臣比武臣要多得多,可见当时是有了“以文轻武”的倾向。明朝后期,尽管武将的身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长久以来的“重文轻武”思想影响下,他们的身份仍然很难回到明朝初期。在明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臣习武、武人好文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无论是文官习武,武人好文,都与明代文官、武将的身份一样,但是,在明末,文武合一的观念却是一种反对在文官的统治下,重文轻武的观念。这意味着,有些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合理之处,但大明王朝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再多的想法也无法阻止大明王朝被大清王朝所吞并。

1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3-07-01 11:28

    头后坡退热贴

明川说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