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是三伏天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此时高温闷热,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易使人心气亏耗,稍不注意,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疾病。
俗话说:“夏季养生三伏佳,三伏养生中伏佳。”想要身体健康,抓住中伏这个时节,为自己增强体质,养护身心。
中伏除病根
中伏除病根,也就是现在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尤其是这几种疾病。
虚寒型腹泻
虚寒性腹泻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症之一。除了贴敷膏药以外,不妨试试二姜猪肚汤。
二姜猪肚汤:先将猪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净切丝,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虚寒型胃痛
俗语称“灸一次足三里,胜补一只老母鸡”。虚寒性胃痛多因身体阳虚、胃失温煦导致,可以艾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侧一横指处。每次艾灸15分钟,每天一次,连用两周左右。
哮喘及便秘
对于冬季易发哮喘及寒性便秘,可以在家进行足浴按摩,驱散体内寒凝之气。
泡脚按摩:取热水泡脚,同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种方法对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过重。
冻疮
冻疮如果在夏天病情走下坡路时积极防治,对当年冬天非常有帮助。
冷热交替泡:准备一盆4℃左右的冷水和一盆温热水。先将以往长过冻疮的手、脚等部位,放入热水中浸泡5分钟,再放到冷水中浸泡5分钟,冷热交替反复3~4次,最后以热泡结束即可。
中伏防三病
中暑
中伏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在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中更易中暑,轻者头晕、无力、呕吐,重者可发生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热休克等情况。
预防措施:预防中暑,除了采取加强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外,还要适当喝含淡盐的清凉饮料,而不是口渴后再补充水分。
心脑血管疾病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预防措施:应在高温天气注意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温度达到32℃以上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肠胃疾病
天气炎热,食物不容易保存,细菌繁衍加快。同时,炎热的天气也会使人体机能下降,加上频繁进出空调房、喝冷饮等,就容易给胃肠道疾病以可乘之机。
预防措施:即使气温高,也不应过快、大量饮用冷饮。夏季细菌滋生,生吃瓜果要洗净,且不宜多吃。
中伏吃三肉
羊肉
中伏天气炎热,人们易贪凉,这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
鸡肉
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非常适宜人体消化。中伏时,人体力消耗增大,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猪蹄
猪蹄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磷、镁、铁、维生素等,中伏人体出汗多,这时候吃点猪蹄,可以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
中伏食三瓜
苦瓜
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丝瓜
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功效。如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冬瓜
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中伏用三叶
薄荷叶
煮绿豆汤的时候加点薄荷叶,这样熬出来的绿豆汤,喝起来沁人心脾。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备用,榨果汁的时候,加点薄荷水。
藿香叶
中伏防中暑,可以试试藿香叶。把藿香作为香料来使用。平时在烧菜时,加点藿香叶,能有效预防中暑,还可以增加卤菜的香味。
荷叶
荷叶的清香,非常诱人,中伏食用可以增加食欲。也可以用荷叶来做绿豆汤,跟薄荷叶一样,煮绿豆汤时放一点,增强消暑功能。
中伏喝三饮
三鲜饮
取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故名三鲜饮。此饮品能提神醒脑、清心明目。
三仙饮
取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饮汁食豆。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
三花饮
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中伏按三穴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即可。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可以防范暑邪,保护心神。
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指尖处。中医讲“心主夏,心与夏气相通”,炎夏养生重在养心。而劳宫穴也被称为“护心穴”,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