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由苏联著名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T-34中型坦克正式定型。该坦克于1940年大规模服役,是前苏联军队在二战中的主力坦克,创造了辉煌战绩。T-34战斗全重32吨,车长6.1米,宽3米,高2.74米,车体前、侧部装甲厚45毫米,后部47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90毫米。
T-34
T-34坦克公路最大时速55公里,最小转弯半径1.5米,最大行程300公里;主火力为一门85毫米线膛炮,辅助武器为两挺7.62毫米机枪。由于T-34中型坦克火力、机动性、防护力等性能都不错,因此衍生出不少型号。这些型号中,有一款是专门用于反坦克的,因为该型号配备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所以称为T-34-57坦克。该坦克的出现,是受到当时纳粹德国可能出现的重型坦克威胁而研制的。
T-34-57
前苏联军方利用T-34坦克的机动性和防护力,改装一门反坦克炮,提出了多个研制计划,其中配备一门F-31型57毫米超长身管反坦克炮的方案获得通过。T-34-57坦克原型车于1940年10月制造完成,并顺利通过制造厂家和军方的测试,于1941年4月正式服役。此后F-31型57毫米反坦克炮改名为ZIS-2型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威力强大,炮口初速能达到接近1000米/秒,可发射BR-271穿甲弹。
在1000米距离上,ZIS型反坦克炮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1500米距离上仍然具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凭借强大的装甲部队所向披靡,很快就向前苏联首都发起进攻,1941年9月,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此时刚服役几个月的T-34-57坦克也就有100辆左右,在这次战役中面对德军装备的是三号坦克、四号坦克,用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击毁了大量敌军坦克。
苏军有一个装甲旅装备了十辆T-34-57坦克,在1941年10月中旬,四天战斗中共击毁德军三十多辆坦克,自身仅损失一辆。该坦克在此次战役中,因为出色的战绩,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但是,由于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损失很大,军火生产根本供应不上,因此T-34-57坦克面临弹药不足的问题,使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无法正常作战。当时苏军缺乏无线电通讯设备,也使T-34-57坦克无法发挥效能,因此该坦克只能停产。
1943年,德军装备了新型“虎”式重型坦克,当时苏军装备的ZIS-3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厚达100毫米的前装甲。于是,在1943年6月,经过改进后的反坦克型T-34-57坦克重新生产。但是,因为此时火力更强大的新型反坦克武器的研制成功,使T-34-57坦克在制造了不到一百五十辆后,于1944年再次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