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薛克忠的故事1.1

风中的历史 2025-03-21 09:00:34

薛克忠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

一、将军简介

薛克忠(1914—1988),山西省洪洞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太原军政训练班民训队学员,山西牺盟会虞乡县分会特派员、中共稷王山地区工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虞乡县分会特派员,决死教导第3总队组织科科长,山西新军政卫1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西新军政卫第212旅中共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第55团团长、抗日讨逆南路军后卫指挥,山西新军政卫第212旅参谋长、第56团团长,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参训队学员,太岳区武委总会军事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部军政处副处长、处长,太岳军区第4纵队第24旅参谋长,陕南军区12旅参谋长,太岳军区第4纵队11旅副旅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2旅旅长,陕南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19军参谋长兼陕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第19军兼陕南军区参谋长,第19军兼陕西军区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参谋长,志愿军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主任,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工程兵工程学院政委,工程兵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工程兵学院政委,工程兵副司令员。1952年9月入朝作战,参加了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将军生平

薛克忠(1914—1988),1914年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淹底乡北卦村。

1931年“9.18”事变后,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1935年参加中国人民抗日自卫会。

1936年夏,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安泽县高级小学教员,后参加牺盟会,入太原军政训练班民训队学习。

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任山西牺盟会虞乡县分会特派员、中共稷王山地区工委书记。

1938年9月任决死教导第3总队组织科科长。

1938年12月任山西政卫第1支队组织科科长。

1939年7月任山西政卫212旅中共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旅政治部副主任,后兼组织科科长、第55团团长。

1940年2月任抗日讨逆南路军后卫指挥。

1940年任山西政卫212旅参谋长。

1940年10月任山西政卫212旅第56团团长。

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2年5月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

1943年春~1945年春,在八路军第129师参训队学习。

1945年4月任太岳区武委总会军事部长。

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部军政处副处长、处长,太岳军区第4纵队第24旅参谋长,陕南军区12旅参谋长。

1948年4月任太岳军区第4纵队11旅副旅长。

1948年5月任陕南军区第4纵队12旅旅长,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8年6月,晋西北军区陕南军区成立,任陕南军区参谋长。

1949年5月,陕南军区部队为基础组建第二野战军直属第19军,任第19军参谋长兼陕南军区参谋长。

1949年11月,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正式成立,兼任陕西军区陕南军区参谋长。

1950年12月任第19军兼陕西军区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

1952年9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参谋长,志愿军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参加了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主任。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军事工程学院工兵系升格为工程兵工程学院,任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5年5月全军取消军衔时,任工程兵工程学院政委。

1974年10月在江苏徐州组建工程兵军政干部学校,任政委。

1977年12月工程兵军政干部学校恢复工程兵学院名称,任工程兵学院政委。

1979年3月~1982年6月,任工程兵副司令员。

1982年6月离职休养,任《山西新军二一二旅》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主任。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三、战斗在山西新军政卫第212旅

1936年9月,在全国抗日的高潮中,山西的阎锡山选择与中共合作,在太原成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

1937年5月,薛克忠任山西牺盟会虞乡县分会特派员、中共稷王山地区工委书记,负责建党工作。

1938年3月,日军侵占了稷山县城。县长陈捷第率警察和地方武装组成稷山自卫总队。与此同时,安邑等地也成立了抗日武装。

1938年9月6日,牺盟总会由负责人牛荫冠亲自主持将稷山县自卫队与安邑县自卫队合编为晋绥教导第3总队。孙定国任总队长,陈捷第任政治主任,田雨亭为副总队长,薛克忠任总队组织科科长。部队下辖三个大队,共500余人。

1938年12月,在教导第3总队的基础上,晋西南将附近六个县的游击支队、自卫总队组编为山西政治保卫第1支队,共3500余人,支队长孙定国,政委王成林,政治部主任陈捷第,参谋长田雨亭。薛克忠任支队组织科科长。

期间,阎锡山希望加强对部队的控制,而政卫1支队则需要阎的粮弹的补给。

1939年7月,政卫1支队编为山西政卫212旅,下辖54、55、56共三个团,共7000余人。旅长孙定国、政治主任朱佩瑄、参谋长田雨亭。

薛克忠先后任212旅中共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旅政治部副主任,后兼组织科科长、第55团团长。

1939年下半年,阎锡山加强了反共、反决死队、反牺盟会的活动,不断派遣“政治突击队”、“敌工团”、“精建会”等安插在212旅,经常制造摩擦,采取各种手段争夺对部队的领导权。但由于部队有所防备,他们的企图未能得逞。

“十二月政变”时,部队在闻喜北垣进行了整编。

1940年2月6日,212旅在万泉县南文村召开了反顽誓师大会,恢复政委制,一批反动顽固军官被撤职。

2月13日,212旅在稷山县丈八村冒雪召开出师大会,宣布了成立了“抗日讨逆南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孙定国,总政委张宏毅,总参谋长彭之久,总政治部主任杨立忻。

抗日讨逆南路军分为本队、前卫、后卫三部分,向太岳区转移,薛克忠任后卫指挥。

2月27日,部队历时15天,行程七百里中,大小战斗七、八次,进入太岳区根据地。

1940年春,212旅再次进行了整编。

整编后的212旅属太岳纵队,旅长孙定国、政委王成林、政治主任朱佩瑄、副主任张天珩、参谋长薛克忠。由于转移途中减员3000人,部队缩编为55和56两个团。

1940年5月,212旅参加了白晋线破袭作战。

1940年10月,薛克忠任山西政卫212旅第56团团长。

参加了百团大战。

在太岳区,由于不习惯当地饮食,战士逃亡挺多,加之疫病流行,至1940年底,全旅仅剩2000余人。虽然恢复了三个团的编制,但每个团仅下辖4个连。

1941年9月,212旅突遭日军袭击,牺牲200多人,被俘200多人,失踪和负伤各100多人。

1942年5月,212旅与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合并,缩编为54团,团长王墉,共700余人。薛克忠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

1943年3月,第212旅改兼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旅的番号撤销,孙定国任司令员,刘聚奎任政委,辖第54、第57团。薛克忠则奉命到八路军第129师参训队学习。

参考资料:

1、杜义德《回忆参加围歼黄维兵团之战》

2、武丕瑾《战斗在二一二旅》

0 阅读:0
风中的历史

风中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