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延林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铁道兵后勤部政委。
四、井陉战斗,3团救出美穗子
1937年8月,郭延林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营4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1团1营政治教导员,率部到冀东高阳、河间一带创建抗日根据地,扩军200余人。
1938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2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攻打阜平的战斗。战斗中腿部负伤,伤好后仍回3团。1939年春,改任2营营长。
3团并非老红军团,第一个晋察冀3团已经调到邓华支队扩编为7团和9团,这个是新组建的第二个3团。时任团长邱蔚,政委王建中,副团长肖应棠,政治处主任方国华,1营营长赖庆尧,2营营长郭延林,3营营长陈宗坤。
1939年11月,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10师团分五路合击晋察冀军区1分区机关所在地易县管头。郭延林率部参加了雁宿岩、黄土岭等战斗。
1940年8月,3团参加了百团大战。
第一阶段的井陉战斗中,作为1分区的主力团队,第3团主攻井陉煤矿。
当时,3团12个步兵连的装备是分区最好的,步枪全部是三八大盖,每个连还有6挺轻重机枪。全团齐装满员2000多人,而且排以上干部,大多数是老红军。参加了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三次山地伏击战后,3团有了一定的运动战经验,但还没独立承担过大的攻击任务。
8月17日,3团到达平山洪子店集结待命,并补充了弹药和干粮。为保密,3团一路上对外代号为“下士湖”部队。
当时,井陉煤矿出产的煤炭,除了供给华北日军的需用外,大部分运回了日本本土。日军在新、老两个矿区四周修筑了一丈多高的围墙,墙上挂起电网,电网外又有铁丝网和深壕,电网内又修筑了19个碉堡。在离矿区8里地的北面山上,还修筑3个碉堡,由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300余人驻守。
1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把前线指挥部设在了离东王舍新矿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和3团团长邱蔚爬到一个山头上勘察过地形后,决定由2营7连、8连和重机枪排、工兵一部,切断矿区与微水日军的联络;2营5连、6连攻打石头桥,炸毁铁桥;3营攻打岗头老矿的贾庄炮楼;1营配属工兵一部主攻新矿东王舍。
政委王建中在战前动员中,讲述了井陉煤矿发生的一桩惨案:一次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日方经理竟下令封住井口,将1200多名中国矿工活活闷死在里面。
部队听后,个个都悲愤填胸。
20日晚,由矿区工人作向导,3团静悄悄地越过外壕,破坏电网后投掷手榴弹,然后冒着炮火踩梯子登上丈余高墙。
经过两小时的激战,冲进新矿井内,占领了敌人的工事,并立即破坏了新矿井的14盘开矿机器、10个锅炉、3台风车、2个水池、2个烟囱、1个电机房、1个绞车房、1个火车站、5座铁桥及其它设施。
据后来被俘的日本驻井陉煤矿的技师宫协虎市说:损失达1亿元以上。而这些机器的修复,需半年以后才能继续使用。
21日晨,3团1营拿下了东王舍新矿,又继续向岗头老矿强攻。
战斗进行的异常艰苦,4连几乎打光了,3连只剩下17个人。
杨成武忽然接到3团的报告: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本副站长加腾清利夫妇被炸死了,遗下两个小姑娘,被1营从炮火中救了出来。杨成武当即命令1营营长赖庆尧把孩子送到前方指挥所来。
见到那个四五岁的日本孩子后,杨成武立即用电话向聂荣臻司令员报告。聂荣臻听了后很高兴,要他们把孩子照顾好,马上派人送过来。
救出美穗子的是4连战士杨仲山,他在车站附近小土山的半山腰一个碉堡里,救出了这个日本小女孩。他奉命将孩子连夜送到了营部救护所,交给了营长赖庆尧。
8月21日,部队又将美穗子的妹妹美镏子救了出来。
后来美穗子与美馏子两姐妹一起被送到了聂荣臻那里,并最后送到了日方。
战后,晋察冀日报刊载了“日本小女孩已被我八路军,送回日军驻地微水镇”的消息,以及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
1980年5月28日,全国各大报纸上,几乎同时刊发了一篇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
不到10天,这个消息就被日本《读卖新闻》社找到了,并在日本宫崎九州找到了现名栫美穗子的美穗子,而美镏子则早就因病夭折于石家庄。
1980年7月10日,应中国有关方面的邀请,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全家来华访问。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见到救她的恩人杨仲山。
五、惨烈的东团堡战斗
1940年9月22日晚,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奉命主攻东团堡,并于夜间潜入离东团堡十里外的村庄。
东团堡在长城外侧,位于涞源城东北30多公里处和紫荆关的北面,是日军供应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和封锁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日军在据点的外围挖了深壕,壕沟里面有4尺高的铁丝网,距铁丝网20米内是6尺高的土围墙,围墙上还有铁丝网,围墙的四个角各有一个大碉堡,中央还有一个上下三层可控制整个村庄的更大的碉堡,形成了环形工事,由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士官教导大队170人驻守。
这个士官教导大队,全是从旅团下属部队中挑选出来受训的士官,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团长邱蔚决定:1营攻打上庄据点,切断东团堡与中庄的联系;2营在东团堡的东面和南面担任助攻;3营在东团堡西面及西南面实施主攻,3营9连为突击队。
战斗首先在外围据点打响。
3营在民兵的带领下开到东团堡附近的馒头山,砍开铁丝网,摸掉日军哨兵,正在碉堡内酣睡的日军来不及反应,就被成捆的手榴弹炸了个血肉横飞。
担任突击队的9连在机枪的掩护下,由当地的农会主任带路,向东团堡守敌发起了猛攻,其他连队随后跟进,但担任助攻任务的2营却被带错了路,未能按时到达东团堡。
敌人的探照灯照射着3营的冲击路线,拼命向3营射击,厮杀声和刺刀撞击声响彻夜空。
拂晓前,9连攻占了东团堡西南角的炮楼,打开了突破口,后续部队乘势冲入村里。
这时,被带错路的2营也上来了,从东面和南面向东团堡发起攻击。
3团很快抢占了村南路口的碉堡,但日军不断组织反冲锋,并施放毒气,正在进攻的部队全部中毒,不得不暂时撤出阵地。
攻占上庄的第1营,虽然夺取了日军的堡垒,打退了日军的五六次反冲击,但因伤亡过大,也被迫后撤。
23日晚,经过重新调整部署后,邱蔚率2营、3营再一次向东团堡发起攻击。日军再次施放毒气,八路军虽然有所准备,戴着已浸过水的口罩,但由于毒气量大,口罩防护效果差,2、3营仍有300多人中毒。
战斗打响时,正好是日军士官教导大队举行酒会,欢送卸任大队长甲田,迎接新任大队长井出,结果两人都被围在里面。
八路军一夜之间接连发起了六次冲锋,占领了东团堡外围全部据点。残敌集结在村西南角的一座地主大院里,依仗碉堡工事继续顽抗。
24日上午8时,40多名日军向第3营9连扑过来。9连依托攻占的小碉堡,沉着应战,给日军以很大杀伤并将其击退,9连3排还趁机抢占了大院西南角的一个暗堡,直接威胁敌坚守的主堡。
甲田大队长赤膊上阵,亲率数十名日军举着战刀向9连1排冲来。1排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排长于勇一人接连刺死4个日军,自己头部也被刺伤,最后拉响4颗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激战3个多小时,9连连续击退敌人6次反击。9连有一个排冲上去与敌人肉搏,最后无一生还。
当天晚上,鉴于中庄、王喜洞两个据点的敌人都退到上庄,攻击上庄的第1营一时不易得手,邱蔚团长和王建中政委便命令1营留两个连监视上庄之敌,其余参加东团堡战斗。
随后,邱蔚、王建中集合全团,再次进行战斗动员,决心于当晚把日军全部消灭。
晚8时,3团对日军的核心堡垒发起了总攻。2营7连1排炸开大院东门,并占领两座房屋,7连主力占领围墙东南角的碉堡。3营9连、12连乘机突破围墙,占领西南角和西北角的两个碉堡。
12连攻击的碉堡有3丈多高,40多名战士冒着炮火,抬着连接起来的大梯子往前冲。梯子一靠碉堡,班长王国庆背着25个手榴弹,踏着梯子就往上蹿,但被敌人打中,挂在梯子上牺牲了。12连党支部书记黄禄气一个箭步跑到碉堡跟前,爬上梯子,把王国庆的那捆手榴弹取下,用尽全身力气塞进了碉堡。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碉堡顶盖飞了起来,碉墙被炸塌了,里面的日军都被炸死。
东团堡残敌最后都退守在大院东北角的一个碉堡负隅顽抗,3团集中全力进攻,但日军连续施放毒气,致使3团进攻部队大部分中毒,加上天已大亮,只好暂时停止进攻。
25日上午,日军一架飞机给东团堡被困日军空投弹药,但都落入了八路军阵地。
下午,仅剩下的27个日军见突围无望,准备烧毁所有东西,集体自焚。他们在甲田大佐的指挥下,把机枪、掷弹筒和粮食都浇上汽油点燃,然后都跳到了火里。
等八路军冲进去时已迟了一步,27名日军都已烧成黑碳条,十几里外都能闻到尸臭味。
东团堡战斗,持续4天多,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士官教导大队170余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3团损失也很惨重,剩下的兵力已不足1个营了。
参考资料:
1、史之《铁兵将军:郭延林》
2、《铁道兵的先驱——四野铁道纵队》
3、顾克美《三根轨铁路》
4、《铁道兵二师在越南》
5、黄进琪《铁道卫士郭延林》
6、熊玉祥《百团大战中的晋察冀三团》
7、龙桂林《铁道战线上的艰苦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