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两件事格外引人注目且令人心绪难平。其中一件,便是靖康年间发生的极为揪心之事,那就是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位皇帝被敌军俘虏了,这一事件在当时可谓是震动朝野,给整个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无数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得宋朝的国运急转直下。而另一件呢,则是让人深感遗憾不已的,那就是忠心耿耿的岳飞岳元帅惨遭杀害。岳飞一心报国,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屡立战功,他的忠义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本应是宋朝的中流砥柱,可谁能想到,最后竟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是让人忍不住为之叹息,这也成为了宋朝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痛印记啊。
大家都知道那首《满江红》吧,它把岳飞这位忠臣的拳拳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岳飞一心为国,一片赤诚,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逃过被奸人陷害的厄运。后来岳飞含冤而死,在这之后呢,宋高宗赵构来到了岳飞的灵位跟前,就那么静静地站了好长一段时间,等他要离开的时候,留下了短短八个字呢。
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呢?它们又是不是岳飞被害的真实缘由所在呢?
忠臣落幕
当我们翻开宋朝的历史时,往往会有一种不忍去细细研读的感觉呢。为啥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宋朝这段历史啊,实在是充斥着太多让人悲痛万分的事儿啦,所以每每目光触及,心里就会涌起那种难以言说的沉重之感。
大家知道,宋朝自建立起就面临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家国难复。这得从赵匡胤说起,赵匡胤通过篡位夺权的方式建立了宋朝,可打那之后呢,宋朝在统一大业这件事上一直是进展不顺,始终没办法完成全国的统一。也正因如此,在很多学者眼中,宋朝的这种情况是不符合他们对于正统王朝的评判标准的,所以不少学者都不太愿意把宋朝列入正统王朝的行列当中呢。
宋朝在疆域拓展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其向北是没办法将燕云之地重新夺回的,要知道燕云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可宋朝却无力收复。往西南方向呢,也难以涉足岭南地区,岭南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环境,可宋朝的势力范围就是无法延伸至此。而在西北方向,情况更是糟糕,那里日夜都遭受着外敌的不断侵扰,外敌时不时地来袭扰,让宋朝在西北边境始终不得安宁,疲于应对。
要知道,在这段时期,那些将领可绝不是不勇猛的。实际上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五代十国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里一路征战打拼出来的,那可都是相当精锐的将领呢。
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有着诸多令人钦佩的将门世家呢。就比如那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他们可是全然不畏生死的,面对敌人的进犯、面对艰难的战局,始终英勇无畏地冲锋在前,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着实让人赞叹不已。还有种家将呢,他们秉持着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在沙场上奋力拼杀,即便知道战争残酷,可能会有性命之忧,但依旧毫不退缩,为了守护家国,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除此之外啊,像折家、姚家这样的将门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可不是只兴盛一时,而是历经了数十代的传承呢,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子弟投身军旅,延续着家族的荣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写着属于自家将门的辉煌篇章。
在宋朝时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出来。他们怀揣着一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天下的统一。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天下统一了,百姓们才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才可以在自己的家园里安居乐业,所以他们甘愿为此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一心只为达成这一伟大的愿景。
并且宋朝的情况和明朝后期是不一样的哦。明朝后期那可是真的穷得叮当响,穷到都拿不出钱来了呢。没钱就没办法征兵,毕竟征兵得有军饷等各项开支呢。而且也打不起仗了,打仗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物资。但宋朝可不是这样的状况哦,它不存在像明朝后期那种因为极度贫穷而征不了兵、打不了仗的情况呢。
在宋朝时期,对于商贾行业采取了放宽的政策。正是由于这样的举措,使得宋朝的经济呈现出一番繁荣的景象,其发达程度相较于唐朝时期是更胜一筹的。而且啊,不仅仅是比唐朝发达,就算和后世的明朝相比,宋朝在经济方面也是更为有钱的呢。
另外,其人口数量方面也是比较可观的,就拿士兵数量来说吧,曾经达到过一个相当高的数值呢,总数最高的时候可是多达一百七十多万。
你想想看啊,有这么一群士兵呢,要是把他们放到其他随便哪一个朝代当中去,那可不得了哦。别说是去完成统一天下这样的大事了,就他们那实力,估计都能一路打到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去呢。
那么不禁要问,宋朝为什么会出现逢战便失败,一遇到敌人就选择逃跑这样的情况呢?
实际上仔细探究起来,这说到底,就是因为皇帝对将领缺乏信任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可真算是惹出祸事的根源所在呢。
自第一代皇帝赵匡胤起,在顺利完成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儿之后,便着手持续对其手下的那些大将进行打压了。
要知道,他可是凭借着掌握兵权这一关键因素才得以成功夺取皇位的。所以呢,在他登上皇位之后,便立刻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那就是把军队和将领之间的紧密联系给强行分开了,让军队与将领不再像以往那样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事情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真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呢。
在率兵打仗这件事情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将领对自己手下的士兵并不熟悉,不清楚他们各自的特点、能力等情况;而那些士兵呢,同样也不知道自己的大将究竟长什么模样,对大将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整个军队的行动就全靠着那一道道冰冷且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军令来维持和指挥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件令人咋舌的事儿,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宋朝那个时期。
赵匡胤采取了一种举措,他要求将领们待在特定的一处地方,不得随意变动位置。之后呢,会按照一定的周期给这些将领分配士兵。要知道,在这样的安排下,兵权可是牢牢掌握在皇帝赵匡胤自己手里的,而那些将领们呢,只是能够代替皇帝对所分配到的士兵进行指挥罢了。
打个比方来说,在上学期间,要是每年都重新进行班级的划分,而且班主任也年年更换的话,那么学生跟班主任之间呢,就不太容易建立起那种特别深厚的情谊啦。毕竟彼此相处的时间有限,还没等熟悉和磨合好呢,就又换了新的班主任,这样一来,很难让这份感情发展得足够深厚。
其实在军队里面,情况也是这么个道理呢。你看那些士兵们,他们大多都不太会愿意为将军去拼上性命的哦。而且呢,就更不用说让他们为那高高在上、平时都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皇帝去卖命啦,这种事儿基本上就不可能发生。
宋朝在面对战争时往往呈现出必败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在开战之前呢,那些将领们根本没办法迅速地对自己手下的军队进行调配调度,这一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效能,从而导致在诸多战事当中难以取得胜利,这便是宋朝遇战总打败仗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在了。
就等着皇帝下达调令呢,可这一来二去的,等调令真正到的时候,战机早就给耽误啦。这时候哪怕士兵们按照命令出动了,那也很难让他们鼓起斗志来,毕竟时机已经错过了,士兵们心里多少也会受到影响,想要形成昂扬的斗志可就不容易喽。
大家都知道宋朝在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似乎比较弱,常常给人一种战力颇为羸弱的印象。可就在这样的宋朝,却出现了一支非常厉害的军队,那就是岳家军,他们几乎战无不胜呢。这时候可能就有人会问啦,既然宋朝整体战力都这么弱,那这支厉害无比、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知耻后勇
在宋朝时期,有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将领们实际上并没有实实在在掌握兵权哦。他们的权力受到了诸多限制呢,而且还得受到文官的管辖与制约。就因为这样的局面,使得宋朝的军队在战斗力方面表现得特别差劲,没办法在战场上很好地发挥实力呢。
要知道,那些将门之后即便自身是非常勇猛的,可无论如何,他们也绝无可能达成以仅仅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上万人这样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再怎么突出,在面对如此悬殊的人数差距时,也是有着极大局限的,所以说他们再勇猛,也做不到以一敌万这种程度呢。
在金兵气势汹汹南下的那个时候,宋朝的军队面对金兵的攻势,那真是兵败得如同山体崩塌一般,情况糟糕极了。而且,原本指望能赶来支援的各路军队呢,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迟迟都没办法到达战场。就这样,种种不利的情况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令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耻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直至如今,这段耻辱依旧深深地烙印在世人心中,让人们始终难以将其放下,每每想起,都满是难以释怀之感。
在那个时候,整个开封城之中,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外,其他的人,不管是那些身份尊贵的公卿大夫,还是身处后宫的各位妃子,亦或是皇子公主们,甚至就连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全都被掳掠着往北方而去了。他们在这一场变故当中,都被迫沦为了金人的奴隶,遭受着苦难与屈辱,那段历史实在是令人痛心且沉重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那种情况真的是太让人愤懑了。就说在宋朝的时候吧,那些士兵们眼睁睁地望着眼前的这条河,那心里头的滋味啊,别提多难受了。他们满心都是愤怒,气得直咬牙,简直就恨不能去喝了对方的鲜血,还要把对方的骨肉都给吃了,可见当时的情形是多么地让人气愤难平,哪怕是放到现在,咱们知道了这事儿,也一样会觉得特别气愤呢。
在当时的那群士兵里面,就有着岳飞的身影。他是亲身经历了那样残酷的场景啊,眼睁睁地看着金人肆意地屠戮着中原的百姓,那些无辜的百姓在金人的刀枪之下惨遭杀害,生命消逝,血流成河,场面极其凄惨。同时,金人还无情地践踏中原大地,这片原本安宁祥和的土地,被他们的铁蹄肆意蹂躏,处处是被破坏后的狼藉景象。而且,他们竟然还去羞辱中原的名士,那些饱读诗书、本应受人敬重的贤能之士,在金人面前遭受着百般的屈辱,尊严被无情践踏。岳飞目睹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悲愤。
当他目睹眼前这般景象的时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那一幕幕场景仿佛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暗暗立下了一个无比坚定的决心,那就是此生一定要实现“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这般壮志豪情!他深知,面对那些侵扰、带来诸多苦难的敌人,唯有以这般决绝的态度去抗争,才能够捍卫心中所珍视的一切,才对得起眼前这让他热血沸腾又心痛不已的景象。
岳飞怀着坚定的决心,不断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实力。倘若发现自己骑射方面有所欠缺,他便日夜不停地刻苦训练,丝毫不懈怠;要是察觉到战术不够精湛,他就会放下身段,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而当察觉到士兵们缺乏斗志的时候,他更是毫不犹豫地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去鼓舞和带动大家。
要知道,那些士兵们看到岳飞的行事做派后,心里头就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头。岳飞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岳飞行军赶路,他们就一同前行;岳飞休息安睡,他们也相伴而眠。就这样,他们在岳飞的影响下,不断地去经历各种磨炼,努力提升着自己。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慢慢的在他身旁就聚集起了一支“敢死队”。时间一长,这支队伍就这么逐渐成形在他的身边了,而且还被称作“敢死队”呢。
在历史的进程中,当时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北宋遭遇变故之后,皇帝赵构率领着一行人等往南方迁移。在一番辗转之后,赵构于南方成功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也就是南宋王朝,由此开启了南宋这一时期的历史篇章。
当年,他的父兄遭遇了极为惨痛的经历,那样的覆辙让他心有余悸。也正因如此,在面对金国的时候,他大多时候选择的是去求和,而很少会主动挑起战事,积极求战。而他这样的做法所带来的后果便是,手下的将领们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斗志,在军事行动上不再那么昂扬奋发了。
在那段历史时期,岳飞一心想要抗击敌军,保卫家国。每当他满怀壮志地向各位将领提出主动出击去与敌军交战的请求时,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次都会遭到无情的贬斥,使得他的一腔报国热血难以尽情挥洒,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呢。
在那个时候,岳飞就好似一只怎么也打不死的顽强的“小强”一般。只要一有合适的时机出现,他便毫不犹豫地挥师北上,与金兵展开激烈的战斗。他在战场上的表现那叫一个勇猛无畏,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下来,硬是把金兵打得渐渐对他产生了惧怕之心呢。
在最初的阶段,赵构对岳飞那可是极为看重的呢。他不断地对岳飞予以提拔,就这样,在一系列的晋升之后,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北方战场上一支极为重要的主力军啦。
在历史的进程中,渐渐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占据着北方开封地区的金国,在和岳飞的多次交锋以及对抗之后,逐渐察觉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们自身的实力,确实难以与岳飞相抗衡。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方面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面对岳飞所带领的军队以及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自己在军事对抗上完全占不到什么便宜,是真的不是岳飞的对手啦。
然而,被两国皇帝同时视作“焦点”,这可绝非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儿。要知道,一旦处在这样的状况下,往往就会面临诸多复杂且棘手的情况呢,所以说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哟。
金国方面,那可是把岳飞当成了极为碍事的眼中钉,心里头就盼着能赶紧把岳飞给除掉,只有这样才觉得痛快呢。再看南宋的赵构这边,他心里琢磨着,岳飞立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都快要超过自己这个皇帝的威望啦,在他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好事。
常言说,月到最圆的时候接着就会有缺的时候,水满到了极限就会溢出来。那岳飞呢,他身处当时那种复杂的局势下,能不能成功化解掉自己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忠良之哀
从古至今,要是一个人身为将领的话,那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功高盖主”啦。也就是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将领们往往都得特别小心这一点,一旦自己的功劳太过显赫,甚至超过了君主,那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这向来是将领们需要极力避免的情况。
就拿兵仙韩信来说吧,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功劳之高甚至都超过了君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太过耀眼的功绩,让他遭到了吕雉的猜忌与谋害,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还有周亚夫,他在当时可是手握重权,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谁能想到呢,就因为这份重权,引起了景帝的忌惮,最后竟然被景帝给投入到了狱中,其命运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岳飞一心想着收复失地,对于一雪靖康之耻这件事,他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呢。
在那样的形势之下,他全然不顾赵构的竭力阻拦,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决定去号召广大的中原百姓,凭借着自身的威望以及对恢复故土的坚定信念,成功地拉拢起了多达十万之众的大军。随后,便豪情满怀地起兵朝着北方进发,踏上了那充满未知却又满怀壮志的征程。
这件事儿可不得了,那动静闹得可大了呢。它不光是让金国的皇帝受到了惊动,就连南宋的皇帝赵构那也是被吓了一跳。
按常理来讲,岳飞带领军队北上攻打金国,这本该是让赵构感到欣喜的事儿。毕竟金国是宋朝的大敌,岳飞此举是为了收复失地、抵御外敌,是在为宋朝的江山社稷出力呢。可奇怪的是,赵构听闻岳飞北上攻金的消息后,居然被吓了一跳,这着实让人有些想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就在不久之前,南宋才刚刚遭遇了一回“大将造反”的情况呢。那个时候,有个叫刘正彦的人,他可是手握着重兵。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对南宋朝廷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既然心里有怨气,他就琢磨着要干点大事,于是便打算去围攻临安府啦。
幸运的是,当时有韩世忠等人力挽狂澜,他们全力进行压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最终成功避免了内乱的发生,使得局势没有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赵构内心最为忌惮的事情便是这个了。
与此同时,这件事恰恰是秦桧所惧怕的情况。
秦桧的宰相之位啊,是靠和金议和才得来的呢。要知道,当时他为了获取这个高位,极力推动与金议和这件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谋得了宰相的位子。
要知道,一旦金国被打回到黄河北岸,情况再严重点儿,要是甚至被逐出了燕云二州的话,那么对于他而言,他这个宰相可就没什么用处啦,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喽。
就在同一时间,赵构接到了金国送过来的议和书。在这份议和书中,金国方面明确地声称,只要宋朝方面能够把岳飞给杀掉,那么宋金两国便依然可以维持隔江而治这样的局面。
金国急于杀掉岳飞是有原因的。当时宋朝的其他将领大多呈现出“老弱病残”的状况,在军事能力等方面或许已难以对金国构成较大威胁。然而岳飞却不一样,他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壮年时期,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麾下的岳家军更是战斗力强悍,在与金国的对抗中多次取得佳绩,给金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所以金国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除掉岳飞。
说来也巧,赵构他本人并没有亲生的子嗣,仅仅只有两个养子罢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全然不顾什么国仇家恨,心里就只想着能安安稳稳地待在一个角落,舒舒服服地去享受自己晚年的那些所谓的“幸福时光”呢。
在赵构的心里,对于岳飞呢,觉得他是那种可杀也可以不杀的情况,在赵构看来,只要能把岳飞从外面给召回到朝廷来,那就行了。于是呢,赵构毫不犹豫地接连甩出了十二道金牌,用这种极为急切的方式,催促着岳飞赶紧回朝呢。
然而,在那奸佞的宰相秦桧的眼中,岳飞是绝对留不得性命的,必须得死。这是为何呢?原因就在于秦桧无法接受金国遭遇失败这样的局面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金国要是失败了,那势必会打破秦桧心中所期望的某种利益格局或者局势走向,所以在他看来,岳飞就成了必须要除掉的对象,只有这样,或许才能符合他心中那些不可告人的盘算。
岳飞在回到朝廷之后,心里想着要在第一时间就去面见赵构。他满心期望着能够当面向皇帝详细地讲述前方战事的具体情况,其目的呢,就是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给予的支持。
然而,赵构的心里是发虚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并不想见他。
秦桧瞅准了这个机会,顺势在此事上大做手脚。他直接下令把相关的人关进了大牢之中,随后还命人对其动用严刑,加以残酷的审讯与折磨。
岳飞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就在腊月二十九日这一天,他被宣判了死刑。这一判决实在是令人悲愤,明明没有确凿的犯罪事实,却硬是遭受如此不公的对待,最终落得这般凄惨的结局,实在是千古奇冤呐。
正常情况下,这份罪状是得呈交给赵构的,之后要等他给出批复才行,绝不可能马上就去执行的。这是既定的流程嘛,得一步一步来,先把罪状交到赵构那儿,然后就只能耐心等着他的回应,在批复没下来之前,是没办法开展执行这一步骤的哦。
然而,秦桧可等不及了。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就怕皇帝一时心软,从而饶过岳飞,给岳飞留下一条性命呢。在这种情况下,秦桧全然不顾其他,当下就下达了命令,直接在大理寺这个地方,将岳飞处死了。
就这样,岳飞最终在大理寺内的风波亭下惨遭杀害。那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场景,在大理寺这样本应秉持公正的地方,风波亭却见证了这极为不公且令人痛心的一幕。岳飞,这位一心报国、战功赫赫的名将,就这样在风波亭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也让后世无数人为之悲愤长叹。
岳飞不幸遇难离世之后,宋高宗赵构特意来到摆放着岳飞灵位的地方。只见他把周围的众人都屏退开去,独自一人在岳飞的灵位前静静地站了好长一段时间。过了一会儿,赵构不禁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而后缓缓说道:“并不是爱卿你对我、对大宋不忠啊,也并非是朕看不明白事情的真相。”
仔细琢磨这八个字就会发现,岳飞最终的死亡结局,其实并非是宋高宗内心所期望出现的情况呢。也就是说,从这特定的八个字当中所透露出的信息可以明白,岳飞的死这件事,并不是宋高宗主观上想要看到它发生的。
赵构压根就没有再度北上、收复失地从而夺取天下、成为天下霸主的心思。他所一心向往的,不过就是在一个角落安稳度日,做一个偏安一方的“小皇帝”罢了。
岳飞一心所想的乃是家国天下,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去收复那些已经沦陷的失地,让一切都能回归到原本该有的模样,让故土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之中。可让人无奈的是,这一番壮志豪情、这一心为了家国的抱负,却并不是当时的赵构所期望看到的情况。
人们无不痛恨那奸臣秦桧,他干尽了坏事,尤其是谋害忠良之举,实在是令人发指。就因为他的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使得宋朝痛失了一位极为难得的忠良之将,这实在是宋朝的一大损失,也让后世之人每每提及,都不禁为那位含冤而死的忠良将领感到惋惜,同时对秦桧的恶行更是唾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