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隐士:至死都不肯出山,诸葛亮临终前却悔恨没听他的话

桥木说 2025-02-21 07:44:40

刘备诚挚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自那之后,诸葛亮便投身到了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蜀汉的宏伟大业,殚精竭虑地谋划着每一步行动,为蜀汉的发展与稳固不辞辛劳地操劳着。在漫长的征程里,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却始终坚守初心,未曾有过丝毫懈怠。最终,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因过度劳累,他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为蜀汉大业画上了一个令人叹惋的句号。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脑海中忽然浮现起一位好友曾经说过的话语。

想想当初啊,要是能听进去他说的那些话,说不定现在就不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了呢……

颍川隐士

大家都晓得,诸葛亮那可是刘备费了好大的劲儿,三次亲自前往拜访,才请得他出山相助的呢。在这之前,诸葛亮一直都在荆州那边的山野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哦。

刘备在请来卧龙诸葛亮之后,人生便迎来了重大转折。先是在赤壁之战当中,成功击退了曹操。接着,刘备又在益州发起一系列行动,顺利吞并了刘璋的势力。此后更是乘胜追击,一举夺下了汉中地区。

大家常常会有这样的一种设想,要是刘备当时能够再多去请几位像诸葛亮这般堪称“隐士天才”的人物来辅佐自己,那蜀汉的情况很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呢。说不定就不会出现后来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局面啦,而诸葛亮本人或许也不用那么操劳,最后活活累死在五丈原那个地方。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刘备在荆州期间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所见所闻时,便会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在当时的荆州,有不少隐士选择隐匿于此。

在前往荆州之前,刘备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颠沛流离。他先是和公孙瓒一同并肩作战呢,在战场上一起拼杀,经历了不少战事。可没过多久,他又跑到曹操的营帐里去了,在曹操那边暂且安下身来。然而这也没安稳多久,最后呢,他还在袁绍的身边待了好几天呢,就这样不停地辗转漂泊。

最终,刘备一路朝着南方奔逃,一直逃到了同族亲属刘表所占据的荆州之地。

在荆州这个地方,他可算是过上了一段安宁的日子呢。那段时间里,没有太多的纷扰,也没有那些让人头疼的烦心事,就这么平平静静地生活着,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

然而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他渐渐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浪费光阴啦。毕竟自己的年龄在一天天地增长,而心中那份匡扶汉室的期望呢,却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总算是静下心来,开始琢磨自己此前那大半生为啥一直都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了。

经过反复思量,他渐渐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在自己身旁,确实有着众多猛将。这些猛将们在战场上那可都是表现得极为勇猛,每次作战都能冲锋陷阵,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然而,仔细琢磨一番后他又意识到,不管这些猛将们多么厉害,可从实际的角色定位来讲,终究还是在充当着为他人效力的“打手”这样的角色。

他们既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用兵策略。就这样打来打去的,所做的种种事情,说到底也就是“草莽英雄”会干的那一套罢了。

若想要成功夺取天下,仅仅只是一味地去冲锋陷阵,那肯定是不行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必须得有一位军师才行呢。这位军师的作用可重要啦,他能够帮忙制定出一套既长久又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才更有机会实现夺取天下的目标哦。

就这样,刘备着手在荆州这片地方寻觅那些隐居起来的、有着非凡才能和高深学问的隐士高人。他深知,这些隐士高人往往身怀绝技、智谋过人,若能得他们相助,对于自己成就大业或许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便认真地在荆州开启了寻找之旅。

既然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了,那又为什么非得要在荆州这个地方去寻找呢?

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天下陷入大乱的局势。在这种局面下,中原地区有许多名门望族,他们为了躲避战乱带来的种种危险与困苦,于是纷纷选择踏上逃难之路。一路奔波之后,这些名门望族最后都跑到了荆州这个地方。

最初的时候,荆州那个地方,有着大片的山野呢。这山野众多的环境,可就成了绿林好汉们最为喜爱的栖息之所啦。他们觉得这儿的山野,地势复杂,便于藏身行事,所以,都特别乐意待在荆州这块地方呢。

不过呢,只要中原地区发生战事,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摇身一变,成为隐士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啦。也就是说,当中原大地陷入战争的纷扰之时,这里就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成了那些想要避开尘世喧嚣、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们的理想之地,就如同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让隐士们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安宁之所呢。

刘备在这儿所碰到的第一位隐士,其复姓为司马。

可别产生误会,这里说的这个人呢,名字是单字一个“徽”。要知道,他可不是那个有着狼顾鹰视模样的司马懿哦。虽说这两人是同姓,也算是同宗吧,可实际上,他们之间压根就没有什么交集呢,完全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人。

要知道,当时这两人是在豫州那个地方,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可不近呢,足足相隔了两百多里地呢。这么远的距离,平常要走动往来一下那是相当不方便的,所以就更不可能会有什么相互之间的往来啦。

那么,刘备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契机与司马徽相逢的呢?

求士之路

想当初刘备刚来到荆州之时,刘表对他还是挺有好感的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刘表心里想着,这刘备可是和自己同族的兄弟,如今他能来到这儿帮着自己一同镇守荆州,这可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所以刘表自然就对刘备抱有一份喜欢之情啦。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在荆州这个地方呢,有不少有名望的人士以及勇猛善战的将领,他们在经过一番观察和了解之后,都觉得刘备这个人品德高尚、贤能英明呢。于是呢,这些名士猛将就纷纷做出了选择,都主动投奔到刘备的帐下,成为了刘备麾下的一员啦。

日子久了之后,刘表渐渐对自家的这位小兄弟产生了忌惮之心。

蔡瑁身为小舅子,他满不在乎地对姐夫说道:“姐夫,那刘备不过就是个小人物罢了,您就瞧好吧,看我怎么去把他给解决掉。”

蔡瑁暗中筹备了一场如同“鸿门宴”般的宴会,然后向刘备发出邀请,让刘备前来参加这场宴会。而蔡瑁心里怀着险恶的打算,他早已谋划好要趁着刘备在宴席之上毫无防备的时候,将刘备置于死地。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刘备起身去厕所的这个当口,有贵人出手相助。经此一事,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当下赶忙骑上那匹名为的卢的马,一刻不停地朝着西边疾驰而去,借此机会逃离了险境。

瞧,这情况可真是棘手啊。在前面呢,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溪,就那么横在了前行的路上,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阻碍。而与此同时,在后面呢,那些追赶的人也已经气势汹汹地赶过来了,这前有阻碍、后有追兵的局面,可真让人着急又为难呐。

在那样的情形下,刘备别无他法,只能驱策着马匹,用力一拍马身,那马便猛地发力,驮着刘备高高跃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跃之下,刘备居然成功地跨过了宽度达到十几米的溪流。

后面追赶的那些兵到了这里也就停了下来,不再继续往前追了,脚步就那样止住了。

刘备摆脱了追兵带来的危险,这一下,他整个人就彻底放松了下来。可能是之前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突然松弛了,酒意便一个劲儿地往上涌,那神志也变得越来越迷糊了。而他所骑的的卢马呢,依然驮着他在山间快速地奔跑着。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变得越来越浓重了。而他呢,此时正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自己前行的道路究竟在哪个方向,只能在这渐沉的暮色当中,带着满心的茫然继续前行着。

当(某人)正在树林间毫无方向地四处乱走乱闯的时候,瞧见了这样一幅画面:有一名牧童正悠然自得地跨坐在牛背上呢,而且还悠悠地吹着牧笛,那模样、那场景,真的和画卷中所描绘的那种充满田园诗意的情景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刘备心里是想着要离开此地的,他急切地期望能够尽快赶回新野去呢。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牧童居然率先开了口,问道:“您就是刘备吗?”

刘备顿时大吃了一惊,心里暗自思忖着:眼前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牧童,怎么居然会知道自己的名字?难不成这牧童是蔡瑁派来的探子不成?

就在他准备逃走的那个时候,牧童马上接着说道:“前几天,有客人来拜访我师父呢。在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正好提到了您的身材以及相貌方面的特征,所以我这才把您给认出来了呢。”

刘备心里不禁对那牧童的老师萌生了好奇之感。他很想知道,能教导出这样一个质朴纯真且颇有见识的牧童的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学识与风范,所以这份好奇便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了。

他来到荆州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了,不过呢,在这段日子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新野的营帐里面度过的。也正因如此,认识他的人,大多都是荆州当地那些士族大夫呢。

要知道,这些士大夫平日里都是颇为自傲的,一般情况下可不会轻易去拜见别人。所以呢,能够让这些士大夫主动去拜见的人,那肯定不是普普通通的人,必然是有着非同寻常之处,才会使得他们放下身段,主动前去拜见呐。

经过一番交谈了解到,那个牧童的老师是一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山野之间,大家都称呼他为水镜先生。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颍川那个地方的人呢。

实际上呢,牧童在前面说了好长的一大串话,可刘备对那些内容压根就不怎么在意,为啥呢?因为那些说的东西他之前从来就没听说过。不过呢,有意思的是,牧童最后说出的那句“颍川人”,一下子就引起了刘备的注意,让刘备感觉眼前突然一亮呢。

在古时候,存在着这样几个地方,它们可是盛产文臣谋士呢。其中有河北的博陵,那里涌现出不少有智谋、能出谋划策的人才;还有山东的琅琊,同样也是人才辈出,诸多文臣谋士从这里走出来;另外,就是刚才所提到过的河南颍川啦,这个地方在古代也是盛产文臣谋士的一方宝地。

在世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颍川学子遍天下”。意思是说,来自颍川这个地方的学子数量众多,分布极为广泛,在天下各地都能见到颍川学子的身影呢。

司马徽是颍川那个地方的人,有意思的是,他在荆州呢,居然能够得到当地士大夫们纷纷前来拜见他的这种待遇哦。从这一点上,咱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司马徽的学识那可真是相当深厚呢,不然怎么能吸引到当地那么多士大夫去拜见他。

刘备心里渐渐萌生出想要去求见的念头,只是他心里也在犯嘀咕,自己真的能够顺顺利利地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水镜先生吗?这可还真不好说呢。

隐世不出

刘备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眼前的小牧童,而小牧童听后并没有表示拒绝之意。随后,只见小牧童稳稳地骑上那头黄牛,接着便在前面为刘备引领起道路来。

在经过了一段不短的行程之后,他一路跋涉,不断前行,最终见到了那位在传说中颇具声名的水镜先生。

然而,就在他还未曾开口说话之际,水镜先生却已然率先察觉到了他那颇为窘迫的状况。这究竟是为何呢?原来啊,在他跃过溪水慌忙逃跑的时候,溪水溅到了他的袖子上,直到此刻,那袖子上的水渍都还没有干透呢。

刘备常常忍不住感叹自身的命运实在是太过坎坷波折,仿佛一直被厄运纠缠着,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总是难以遇上能够让自己大展宏图的好时机,真可谓是时运不济啊。

不过呢,水镜先生可不会拐弯抹角,而是非常干脆利落地直接指出了他当下所存在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能够出谋划策的谋士呢。

刘备听闻之后,心里那个懊悔,直恨不得抬手就给自己大腿来上一巴掌。心里想着,这可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四处寻觅都没找着,结果现在不期而遇,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找寻的那位隐居在山林之中的高人嘛!

他心里存了个念头,那就是想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于是呢,他就满怀期待地去邀请人家。可没成想,水镜先生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很委婉地拒绝了他的邀请呢。就在他以为这次邀请彻底没希望的时候,水镜先生最后说出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卧龙,另一个则是凤雏。

此刻的刘备,对于卧龙和凤雏究竟是何人,那是全然不知。当他接着进一步追问相关情况的时候呢,水镜先生却不再吐露任何话语了,就这么不再多说什么了。

没过几日,在水镜先生悄然的安排之下,刘备于街市之上与徐庶邂逅相遇了。当时的情形是,刘备如往常一样在街市中走动,而徐庶呢,也恰好出现在那里,这看似偶然的碰面,实则是水镜先生在背后精心谋划促成的。就这样,刘备和徐庶在街市上有了这次意义非凡的遇见。

徐庶的才能呢,和卧龙诸葛亮比起来是要稍逊一筹的,跟凤雏庞统相比也是有所不及的。不过呢,在曹军前来侵袭的时候,徐庶可没含糊,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还是相当给力地帮助刘备把敌军给轻松打败了呢。

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刘备一下子就察觉到了谋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深切地认识到,在诸多复杂的局势以及面临的种种挑战面前,身边要是有足智多谋的谋士出谋划策,那将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所以说,经此一事,刘备是真真切切地明白了谋士的重要性呢。

然而,好的境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曹操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抓住徐庶极为孝顺母亲这一点,把徐庶的母亲给控制起来,以此来要挟徐庶。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庶无奈之下,只得选择离开,就这样被曹操给逼走了。

刘备刚刚才深切地体验到拥有谋士所带来的极大益处,可就在这时,他心中顿时涌起了万分的痛惜之情。恰在这当口,那位闻名遐迩的水镜先生竟然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营帐之外,原来是前来拜访刘备的。

就在这个时候,水镜先生又一次提到了卧龙凤雏这两个人呢。而且他还很郑重地宣称,这卧龙凤雏二人的才能那可是相当厉害,完全可以和古时候的姜子牙以及张良相提并论呢。

当水镜先生察觉到刘备已然下定了决心,定要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时候,他便缓缓地起身,随后悄然地离开了此地。

当要离开的时候,不禁抬起头来朝着天空长长叹息道:“想那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啊,已然是遇到了能够赏识他的英明君主了,可让人觉得遗憾的是,他却没办法获得充分施展自身卓越才能的契机,实在是太可惜啦!”

有这么一句话,水镜先生可是也对诸葛亮说过的呢。

事实也确实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诸葛亮在告别隆中之后,迅速地展开了一系列行动来辅佐刘备。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谋和非凡的才能,先是助力刘备成功夺取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在荆州局势稳固之后,又接着进军益州。就这样,通过这一系列关键的举措,一步一步地推动着局势的发展,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这般极具影响力的局面形成。

一开始呢,凤雏也就是庞统,在出兵益州的时候不幸战死了。这之后,关羽在荆州那边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就贸然发动了襄樊之战。而这场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情况,最终致使孙刘联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进而彻底崩解了。

之后,孙权抓住了张飞和他手下之间存在矛盾的这个契机,进而采取行动,将张飞杀害了。

转眼间,蜀汉阵营里接连失去了两员大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可是得好好养精蓄锐一番呢,而且还得着重去培养那些新生的将领,只有这样,才能让蜀汉阵营继续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刘备当时急于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雪恨,也没过多去考虑各种情况,就很贸然地出动军队去攻打东吴了。可没想到呢,在夷陵这个地方,遭遇了东吴的陆逊。陆逊可是相当厉害,他指挥作战,一下子就放了一把大火,这把火可不得了,直接就把刘备率领的数万大军给烧了个精光呐,刘备这次出兵的结果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自那以后,蜀汉就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整体的元气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以至于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它再也没办法拥有能够去和其他势力争夺天下的那种雄厚实力了呢。

诸葛亮面临着要逆天改命这般极为艰难的状况,没办法,形势所迫之下,他只能独自一人挑起丞相与军师这两项重任呢。要知道,这两项工作可都不轻松,丞相要处理诸多政务,方方面面都得操心;军师又得谋划军事策略,应对各种战局。诸葛亮就这么不辞辛劳地两边兼顾着,长此以往,身体实在是吃不消啦,最终在五丈原那个地方,因为过度劳累,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就这样遗憾地离世了。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诸葛亮不禁回想起了水镜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此时此刻,他心中或许满是感慨,觉得这一切大概真的就是时运和命运的安排吧。命运的轨迹仿佛早已注定,任他再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挣脱这冥冥之中的定数,只能在临终的这一刻,带着对那句话的回味,发出这般无奈又感慨的喟叹,或许真的是时也命也。

然而,不妨设想一下,要是真能拥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自己究竟是该去选择就此隐居,安安静静地度过一生呢,还是应该顺应时势的发展,转而投向那时候势力更为强大的曹操一方呢?这着实是个让人纠结且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然而,就在他把双眼闭上的那一瞬间,他的脑海之中所浮现出来的画面,仍旧是刘备带着两位兄弟,缓缓地走到隆中草堂的门前,然后抬手敲响那房门的场景呢。

刘备主公在门外轻声呼喊着说道:“不知卧龙先生在不在,我刘玄德特此前来拜访啦。”

也许这真的就是所谓的时运和命运啊……一切似乎都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定数,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安排着一切,让人不得不感慨,或许当下所经历的种种,无论是顺遂还是坎坷,真的就是时也命也,逃不开也躲不过,只能顺着这命运的轨迹,去面对、去接受那已经既定的安排。

0 阅读:35
桥木说

桥木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