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二〇一)孔子论仁:正枉以直

翻蓁熙 2024-04-04 07:38:43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请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樊迟没想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者放在邪曲者之上,能使邪曲者变正直。”樊迟退下,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夫子问他什么是智,夫子说:‘选拔正直者放在邪曲者之上,能使邪曲者变正直’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夫子此话真是含义丰富啊!舜拥有天下,从众人中选拔出皋陶,使不仁之人远离。汤拥有天下,从众人中选拔出伊尹,使不仁之人远离。”

-- 原典出处《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诸多弟子问“仁”,孔子分别给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本章,樊迟问仁,孔子答:爱人。仁者爱人,堪称所有回答中最经典、最简洁的一个回答。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樊迟接着问智, 孔子说知人。此时樊时有点懵,因为爱人、知人似乎有点矛盾,爱人无差别,知人有差别,那究竟是爱人还是知人呢?

孔子看出樊迟的疑惑,进一步释疑什么是“智者知人”,选拔正直者放在邪曲者之上,能让邪曲者变正直。

樊迟依然没有明白,读者明白了吗?什么是仁?什么是智?

孔子的“爱人”不是盲目的,“爱人”有爱的方式。真的爱人,首先要有智慧,仁者必有智。

能分清“直”“枉”,是智;能举“直”措“枉”,把直者放于枉者之上,是智;能使“枉”者变“直”,是仁。有智慧的“爱人”就是,能分清直者、枉者,能把直者、枉者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达到变“枉”为“直”的效果,才是仁者的爱人。

仁者爱人,不是无区别地爱人,那是好好先生。仁者爱人,化“枉”为“直”,变“枉”为“直”,消除“直”与“枉”的对立。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樊迟没有弄明白,转而去问子夏。子夏,孔门文学科高弟,一听就明白孔子的意思,赞叹夫子言简意丰,并列举历史人物来说明什么是既仁且智。

舜为天子时,从民间选拔出皋陶,皋陶是干嘛的?皋陶掌管刑法,是“司法鼻祖”,皋陶在位,使枉者变直,或使枉者远离。

汤为天子时,从民间选拔出伊尹,伊尹是干嘛的?伊尹掌管典章制度,整顿吏治。伊尹在位,使枉者变直,或使枉者远离。伊尹有一则典故,汤的继承人太甲行为不端,被伊尹流放桐宫思过,三年改过后迎回,终成一代圣君,便是“正枉以直”的最佳事例。

所以,在上位者的仁智,就是能知人善任,使贤者在朝,能者在位,能够正枉以直,才是有智慧的仁爱。

樊迟问的仁、智,都是为政之要。不同于普通人的仁智,从政者之仁智,表现在能知人、善任、官贤、正枉。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